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是我国华南沿海主要红树林造林树种,在深圳湾引种造林15年后,在天然红树林和光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扩散。为了研究深圳湾红树植物海桑的幼苗扩散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作者采用样线和样方调查法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内天然扩散的海桑幼苗的密度、高度和盖度及其相关生态因子(包括种间竞争、群落类型、光照、扩散距离与滩面高程)进行了6次调查。天然红树林和人工海桑林林下海桑幼苗密度在调查初期分别为24.7棵/m^2和19.7棵/m^2,到2007年9月林下的一年生海桑幼苗全部死亡,说明林下的弱光生境显著抑制了海桑幼苗的早期生长和自然更新。不同林型下(包括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人工海桑林)的海桑幼苗的密度、高度、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林中空地各指标显著高于林下(P〈0.05)。虽然深圳福田红树林滩面高程介于1.12—2.10m(黄海平均海平面)之间,海桑幼苗自然扩散分布的最适滩面高程是1.40-1.60m,属于深圳湾红树林的中高潮滩,但幼苗密度与滩面高程之间相关性较小。海桑具有一定的长距离扩散能力,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下海桑幼苗密度与其扩散距离(距最近母树的距离)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下海桑幼苗密度与光照强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人工海桑林林下的海桑幼苗密度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逐次增大,说明海桑幼苗的早期生长受到光照强度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深圳湾引种海桑的繁殖体在天然白骨壤林和秋茄林下的扩散主要受与母树距离的影响,但在海桑人工林下光照强度是影响幼苗分布的最重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92.
厦门地区秋茄幼苗生长的宜林临界线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5月在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西面滩涂上试种秋茄幼苗,研究秋茄的宜林临界线.结果表明,滩涂高程为黄零0.99 m处,每个潮水周期的平均淹水时间高达8 h,幼苗成活率低于50%,生长缓慢,不适合用秋茄造林;在滩涂高程为黄零1.62 m处,秋茄幼苗成活率达90%,生物量积累最大,光合同化作用较高,生长良好,为厦门沿海秋茄的最适生长区;而在高程为黄零1.31 m处,秋茄幼苗仍能正常生长.故厦门地区秋茄造林的宜林临界线应不低于黄零1.31 m (即厦零4.55 m),平均每个潮水周期淹水不高于5.6 h.  相似文献   
93.
不同生物有机肥对连作菠萝生长及防控心腐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菠萝心腐病是菠萝生产中常见的土传病害。[目的] 促进连作菠萝的高效栽培并提高病害防效。[方法] 采集连作发病菠萝园土壤,利用盆栽实验研究3种载体(椰糠、泥炭土、菜籽饼)和生防菌株(枯草芽孢杆菌HL2、链霉菌株HL3)与商品普通有机肥共同堆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菠萝植株生长及菠萝心腐病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 与化肥处理(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能促进菠萝植株的生长,显著增加鲜重(叶、茎、根)、干重(叶、茎、根)和D叶长(菠萝植株叶片束起时最长的叶片长度);与化肥处理(CK)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降低菠萝心腐病发病率;施用商品普通有机肥处理(YJ)防病能力较差,而生物有机肥处理(KC)的防控效果最好,其次为生物有机肥处理(KY、KN、LY),防控效果均为83.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病原菌(烟草疫霉菌)含量与放线菌、有机质、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1),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促进菠萝植株生长、降低发病率,对菠萝心腐病有较好的防效,可为菠萝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3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生物梅里埃API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种类,根据CLSI规定的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测定,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至2009年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310株、鲍曼不动杆菌280株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6株。其中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为32.5%,亚胺培南不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亚胺培南敏感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都高于6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3年总的敏感率为51.6%和4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率为93.8%。比较3年耐药率的变迁,2009年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性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结论非发酵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对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以3年生人参榕(Ficus microcarpa)为试材,采用盆栽调控水分的方法,研究5种不同的水分处理(基质最大含水量的90%~100%,70%~80%,50%~60%,30% ~ 40%和10%~20%)对人参榕生长和生理的影响,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浇水量的减少,人参榕的株高、冠幅、块根增量均显著下降(P<0.05);人参榕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高(P<0.05),细胞膜相对透性显著增强,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也显著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呈随浇水量的减少而显著降低;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呈显著增加趋势;各处理的叶片初始荧光(F0)和最大光量子效率(Fv/Fm)差异不显著.在各处理中,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的处理,其人参榕叶片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最低,保护酶活性最弱,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最低,净光合速率高,从而导致了人参榕具有生长最快、株高、冠幅和最大块根直径增量最大的特点.可见,70%~80%的最大基质含水量为是人参榕种植效果最好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6.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界推崇的一个重要医学理念,正日益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关注的热点。转化医学已不仅强 调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结合,而且涉及多个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因此,医院科研管理的支持和重视程度转化医学实施的主要 动力,而科研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是决定转化医学研究立项的关键。我院自2010 年成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来,已将多项成果 成功转化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人类健康计划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分析科研管理对转化 医学成果实施的促进作用,为医疗机构的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细石叶技术是晚更新世晚期东北亚和西北美新的变革性剥坯技术和适应手段。北海道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细石器遗存,相关材料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万年前,持续了约1.2万年。以北海道具有明显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的细石器为材料,学者们基于技术式“阅读”和拼合研究划分出一系列细石核工艺类型和剥坯技法;岛内以楔形细石核为代表的细石器工业传统在不断延续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与气候环境变化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对北海道地区晚更新世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背景以及细石器的发现与研究历程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厘清北海道细石核工艺类型的划分,并对细石器群的阶段性演变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我国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8.
为了比较中国东南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的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策略,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和PAM-2100叶绿素荧光仪对福建沿海防护林5个主要树种的光合特性以及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并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量化这些植物的水分来源利用比例以及水分利用效率.4种红树植物的光合同化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高于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来红树植物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光合同化速率显著高于3个乡土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叶片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半饱和光强(Ek)、Fv/Fm均显著大于乡土红树植物,表明无瓣海桑光合能力大于其他红树植物.植物茎木质部水稳定同位素的测定表明,外来种木麻黄和无瓣海桑主要利用地下水,而未利用海水和雨水;3种乡土红树植物主要利用地下水,但也利用海水和雨水的混合水.木麻黄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4种红树植物,但4种红树植物间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秋茄(Kandelia obovata)和无瓣海桑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但二者显著高于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及木麻黄,说明前二者对水分的利用优于后三者,更适应于水分成为植物生长与存活限制因子的高盐环境.  相似文献   
99.
家养金鱼     
惟真 《生命世界》2012,(4):28-29
养水篇人类离不开空气,鱼儿同样也离不开水,养鱼先养水,已经成为养鱼者的共识。在所有的养鱼用水中,自来水是最方便易取了。此外,自来水经过净化除菌,水质清洁,杂质少,细菌与有害物质少。不过,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较高,使用之前必须经过去氯处理。自来水去氯主要采用晾晒法、化学法和活性炭过滤法等3种方法。晾晒法是将自来水在阳光下曝晒48小时左右,或在阴天  相似文献   
100.
刘艳  司民真  李家旺  李伦  张德清 《广西植物》2016,36(10):1253-1258
红外光谱图峰形峰位大体一致,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是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等生物大分子振动谱带构成。该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对姜科植物姜亚科2族6属29种植物进行光谱测试,分析比较姜科同族不同属和同属不同种植物在红外谱图上表现出的差异。将1800~1000 cm-1进行二阶导数处理,并对差异较大的1750~1400、1200~1000 cm-1两个波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用吸光度比值A1516/A3424、A1449/A3424来反映二苯基庚烷和姜辣素的相对含量,再将二阶导数据进行系统聚类。结果表明:姜科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姜辣素与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族属间和属种间有差异,两种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在同族不同属植物中差别很大,在同属不同种植物中大体一致;姜科植物的糖类化学成分以单糖和多糖为主;在族属级的水平分类中,2族6属姜科植物的分类与传统分类结果基本吻合,并从光谱角度建议心叶凹唇姜的族级分类应该深入研究。通过研究可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聚类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姜科植物的分类。该研究结果为姜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