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7篇
  2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究蜕皮激素早期应答因子ecr和usp在不同级型的西方蜜蜂体内的表达及其他相关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级型、发育时期的西方蜜蜂中的ecr与usp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cr、usp在工蜂小幼虫体内的表达与参照相同,随后稍有增加,但在变态期急剧降至最低水平,而后的蛹期又逐步增加,在成年蜂时期的表达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蜂王体内的变化趋势与工蜂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各阶段的表达量都显著高于工蜂,且在产卵王体内的表达显著高于处女蜂王;雄蜂体内ecr的表达在小幼虫时期稍高,但此后至蛹期都一直处于较低的表达水平,至蛹后期才稍有增加,但羽化后水平较低,老龄雄蜂体内又稍有提高。但usp在雄蜂体内的表达却基本呈现出与发育时期无关的高表达,大致为参照的283倍。ecr与usp在三型蜂体内的这种表达模式揭示了MH不仅调控蜜蜂生长发育、蜕皮变态,还可能与蜜蜂的生殖有关,而usp在雄蜂体内的表达说明USP除了与Ec R组成活性复合体参与MH调控蜕皮与生殖外,还可能具有其他的生物学功能。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蜕皮激素及其效应因子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2.
该研究以‘红玉石籽’(Punica granatum cv.Hongyushizi)石榴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石榴花中克隆得到赤霉素合成关键酶——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KO)基因,命名为PgKO(GenBank登录号为MG208017)。PgKO全长cDNA为1 729bp,包含1 542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1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41.16kD,理论等电点为4.9。多重序列对比显示,PgKO与苹果MdKO、白梨PcKO、葡萄VvKO的相似性分别为61.28%、64.56%和73%,并且具有CYP450结构域(脯氨酸富含域、氧还原位点和血红素结合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gKO与其他物种的起源相同,并与桉树EgKO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发现,在石榴蕾期和盛花期,PgKO基因的表达量均为筒状花高于钟状花,且PgKO基因在两种花型的子房、花药、花萼中均有表达,但筒状花中子房的表达量最高,花萼的表达量最低;钟状花中花药的表达量最高,子房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53.
基于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理论,在辨识生态源地和构建生态阻力面的基础上,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青海省保护地的潜在生态廊道,然后采用重力模型提取重要生态廊道并采用连通性指数进行评价,最后提出生态网络架构及其优化措施。结果表明:草地是青海省保护地潜在生态廊道的最主要景观构成类型;构建的生态网络增加了生态源地之间的连通性;各生态源地之间相互作用强度越大,在生态网络中的重要程度越高;最终构建了青海省保护地"三核两横三纵"的生态网络结构,并提出了保护核心生态源地、修复生态断裂点及建设"垫脚石"等生态网络优化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青海省保护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4.
55.
烟草表皮细胞薄层培养系统中多种组织器官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烟草表皮细胞薄层培养系统,研究了离体培养下表皮毛和气孔的发生,发现斜向分裂和不均等分裂是与脱分化细胞再分化相关的分裂方式,并观察了愈伤组织气孔的适应性分化现象,此外,在茎表皮细胞薄层上成功地发生了不定根,利用花茎表皮细胞薄层也在其愈伤组织上发生了花芽。  相似文献   
56.
正最初认识黏菌是在实验室的资料图片中。还记得我的导师王琦教授为了让我对这个我完全陌生的生物体感兴趣,她把书柜中多年积累的带有黏菌彩色图片的文献资料全部拿给我看,我翻阅着,也惊艳着!图片中它小巧亮丽、多姿多彩的精致身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米粒儿大小的生物体,居然也能呈现出这样的美丽!也就从那一刻起,我与黏菌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要做实验,这几年一到  相似文献   
57.
以经过预培养的斑叶海棠为材料,取叶柄表层3—4层细胞,切成8×10mm大小作为外植体,所用培养基采用MS基本成份附加不伺浓度的2,4-D。结果如下:1.在含0.1mg/l 2,4-D的培养基上,大多数叶柄表皮细胞可以进行一次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无丝分裂中有核仁和核膜的消失和再现。分裂过程中核始终靠近细胞壁,细胞分隔部分的伸展也是单向的。2.实验中2,4-D对表皮细胞产生了很特殊的效应。在0.1mg/l 2,4-D的培养基上培养45小时后,细胞都发生收缩。收缩以前大多数细胞都有过一次无丝分裂。如果2,4—D的浓度降至0.01mg/l,细胞将反复进行无丝分裂形成疏松的愈伤组织而不发生收缩。  相似文献   
58.
王琦  严靖 《广西植物》2022,42(10):1767-1771
在进行多肉植物资源调查时,在我国山东省发现一仙人掌科仙人掌属新记录种——匍地仙人掌[Opuntia humifusa(Raf.) Raf.]。该种具有独特的匍匐生长习性,叶状茎深绿色,无白霜,无针状刺,花黄色,与国内分布的仙人掌属其他物种区别明显。匍地仙人掌原产于北美洲,是仙人掌科为数不多的耐寒种类之一,现归化于中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系目前发现的在我国野外分布最北的仙人掌科植物。该种可能于20世纪50年代在国家推广中药材时期引入种植,人类活动致使其种群逐渐扩散。同时,对匍地仙人掌与江苏报道的二色仙人掌之间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将来匍地仙人掌在我国暖温带地区合理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桦褐孔菌资源分布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文婧  王琦 《菌物研究》2013,11(1):49-56
对桦褐孔菌在我国的资源调查情况进行了汇总,在已报道桦褐孔菌综述的基础上,重点针对近5年来野生桦褐孔菌与桦褐孔菌发酵产物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桦褐孔菌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王瑞  朱宴妍  朱相杨  王琦 《菌物学报》2015,34(4):787-793
通过碳源、氮源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野生肺形侧耳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选取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液料比3个因素,以胞内粗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菌丝体胞内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适宜肺形侧耳深层发酵的培养基为蔗糖1.5%,麸皮5%,蛋白胨0.6%,KH2PO4 0.15%,MgSO4 0.75%,VB1 0.01%。胞内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时间2h,液料比50:1,浸提温度90℃,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34.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