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MAX1(MORE AXILLARY GROWTH1)是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为了研究MAX1在苹果分枝调控中的功能,以苹果‘长富2号’(Malus domestica‘Nagafu 2’)腋芽为材料,采用PCR方法,克隆MdMAX1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水平分析;采用瞬时表达转化烟草,进行GUS染色,分析MdMAX1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得到苹果MAX1,其开放阅读框(ORF)1620 bp,编码539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和基序分析表明,MdMAX1和已知的A1型MAX1相似。(2)qRT-PCR分析表明,MAX1基因在‘长富2号’嫁接苗茎中高表达,并在腋芽本身有表达;RNA-seq分析表明,细胞分裂素(6-BA)处理苹果腋芽96 h后MAX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3)成功克隆获得‘长富2号’MAX1启动子序列片段(1500 bp),顺式作用元件预测显示MdMAX1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光响应元件,GUS活性分析表明光照处理能够减弱MAX1启动子的活性。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苹果MAX1参与SLs合成、调控苹果分枝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2.
匍茎百合(Lilium lankongense)是青藏高原的一个特有百合物种。为了研究其核型特征以及不同居群间的演化关系,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8个居群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1)8个居群的染色体核型均为3B型,染色体基数为12,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81.28%~83.53%。(2)结合前人的研究表明,匍茎百合各居群在地理分布上沿着察隅县-茨中村-香格里拉市-木里县一线从西向东迁移、扩散的分布扩张,同时分布于贡山县至香格里拉市一线的居群在地理分布上还存在纬度上的向北和向南迁移、扩散的分布扩张态势。(3)该研究首次发现匍茎百合存在B染色体的情况,其B染色体对适应特殊生境具有重要意义,匍茎百合是一个正处于高度分化过程中的物种。  相似文献   
503.
茶轮斑病对茶树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茶树叶片内生真菌长期与茶树协同进化,互利共生,在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生态系统中对茶树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其群落结构组成相对稳定,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然而,关于生物胁迫对茶树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对生物胁迫下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了茶轮斑病发病茶树叶片和健康茶树叶片的内生真菌ITS rRNA基因的ITS1区序列,对比分析了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 结果表明,发病组叶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和物种丰度均低于健康组。在门分类水平上,2组样本的优势菌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属分类水平上,发病组的优势菌群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和假拟盘多毛孢属(Pseudopestalotiopsis),而健康组的优势菌为枝孢属(Cladosporium)。此外,2组样本内生真菌在群落结构组成上也有显著差异,发病组中假拟盘多毛孢属(Pseudopestalotiopsi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和节菱孢属(Arthrin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健康组中被孢霉属(Mortierella)、曲霉属(Aspergillus)、织球壳菌属(Plectosphaerella)、Lectera、葡孢霉属(Botryotrichum)、青霉菌属(Penicillium)、赤霉属(Gibberella)、毛壳菌属(Chaetomium)、Lulwoana和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发病组。[结论] 综上,茶轮斑病的发生改变了茶树叶片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使少数物种优势生长。通过研究,明确了真菌病害对茶叶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病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为茶树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4.
蚁生线虫草是一种重要的蚁科专化性虫生真菌。为明确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蚁生线虫草的分布规律,以期为蚁生线虫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于2017年7月-2018年9月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山季雨林(高、中、低海拔带)、热带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丛生竹林、暖热性针叶林5种不同生境中蚁生线虫草的分布及其寄主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生境中,共采集蚁生线虫草1 449株,其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季雨林和热带丛生竹林,相对多度分别为51.1%和24.3%;其次为暖热性针叶林生境,相对多度为15.2%;热带季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相对较少,相对多度分别为5.7%和3.7%。从同一生境的石灰岩山季雨林不同海拔带的分布来看,蚁生线虫草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地带(33.7%),而中海拔地带(9.7%)和低海拔(7.8%)相对较少。从季节性流行规律来看,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蚁生线虫草的流行期为湿热季的6-10月及湿热季与雾凉季交替的11月。蚁生线虫草寄主多样性丰富,包括4亚科13属16种。该研究将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蚁生线虫草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5.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IF-2α、VEGF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子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64例子宫颈鳞癌组织和22例正常宫颈组织,收集年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相关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ion法)检测各组织中HIF-2α、VEGF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HIF-2α、VEGF mRNA表达较正常宫颈组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mRNA水平呈正相关(r=0.778,P0.001)。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表明HIF-2α、VEGF蛋白在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宫颈鳞癌组93.8%、正常宫颈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IF-2α与VEGF呈显著相关(r=0.514,P0.05)。HIF-2α、VEGF的mRNA表达均与年龄无关,但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FIGO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子宫颈癌组织HIF-2α、VEGFmRNA表达水平均相应对照组升高。结论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HIF-2α、VEGF mRNA和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均呈高表达。  相似文献   
506.
以紫球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不同硝酸钠浓度下紫球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变化及一氧化氮(NO)的产生情况。研究表明紫球藻在12 mmol/L硝酸钠培养时生长良好,8 mmol/L次之,4、16 mmol/L培养时细胞产量略低。在硝酸钠培养过程中,NO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各浓度培养时差异不大。SOD、CAT的含量对16 mmol/L硝酸钠及无氮条件较敏感,但SOD的含量整体上比CAT含量高。  相似文献   
507.
目的:季节气候的变化能够影响人体肠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这在中医学的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流行病学调查中都有记载和证实,但是相关的机制并不清晰。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气候下大鼠空肠、回肠、结肠的IL-10水平变化,从而从免疫功能的角度探讨季节气候变化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根据北京地区气象资料,大致可将一年之中气候划分为五种季节气候,分别由春、夏、长夏、秋和冬来代表;实验分为正常组和松果腺摘除模型组;分别把两组大鼠饲养五种正常自然季节气候下一个月,然后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IL-10水平。结果:①正常组空肠IL-10水平在长夏季节明显升高(P〈0.001);②回肠的IL-10表达水平则是在长夏与冬季这两个季节含量最多(P〈0.01,P〈0.001);③结肠IL-10含量则在冬季呈现出高峰(P〈0.01)。结论:季节气候变化对肠道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与肠道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有关。具体表现在:①肠道IL-10水平是有季节气候变化规律的,而且空肠、回肠和结肠表现出来的季节气候规律是不相同的。②松果腺参与了肠道免疫功能气候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508.
509.
目的:分析胎儿中晚孕期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间胎儿早孕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1240例,于胎儿中孕期(孕21~25周)和晚孕期(孕31~35周)各再进行一次超声检测工作,用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分类归纳统计胎儿畸形分类及各类畸形超声检出时间。结果:1240例胎儿早期超声检测正常孕妇中,胎儿中孕期检测显示胎儿畸形16例,检出率1.3%;其中中枢神经畸形3例,心脏畸形1例,前腹壁畸形2例,泌尿系统畸形1例,骨骼以及四肢畸形2例,双胎畸形2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胎儿肿瘤1例,胎儿水肿1例,指趾异常1例,胎儿晚孕期检测显示有畸形3例,检出率为0.24%,分别为面部畸形1例,指趾异常1例,心脏畸形1例。这19例胎儿均证实为畸形胎儿。胎儿中孕期漏诊3例,漏诊率15.8%(3/19)。结论: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重要诊断方法,诊断率高,安全性大,但部分胎儿畸形在中孕期超声仍未能诊断,所以对胎儿晚孕期再次行超声筛查工作,尤其注意对胎儿颜面部、心脏,颅脑,四肢等器官仔细的扫描,可有效提高畸形胎儿检测率,减少相应畸形的漏诊,为产科医生临床确诊和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同时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配合国家人口系统完成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10.
目的:研究福尔马林致痛后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探讨CGRP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机制和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正常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福尔马林实验组;实验组为右侧足底皮下给予0.1 mL 5%福尔马林后,分别存活15 min、30min、1 h、3 h、6 h、12h、24h和72h(n=6),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测CGRP在脊髓腰段及L4~6DRG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DRG、脊髓前角和后角内CGRP有一定的基础表达。福尔马林致痛后3 h DRG的CGRP表达上升,12 h~24 h达峰值,72 h基本降低到正常;福尔马林致痛后6 h脊髓后角CGRP的表达上调,24 h达到高峰,72 h降低至正常;脊髓前角CGRP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福尔马林致痛引起DRG和脊髓的CGRP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空模式,可能是其参与伤害性信息传递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