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将携带基因cry3A的质粒通过电脉冲法转入苏云金芽孢杆菌野生菌株YBT-803-1后,对该菌的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入cry3A基因后,转化子BMBY-003的生长速度与出发菌株YBT-803-1相比虽无明显变化,但产生杀虫晶体蛋白的时间较出发菌株延迟6~8h,且最适温度提高为33℃,而对葡萄糖等14种碳源和谷氨酸等12种氮源的利用能力与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2.
为拓宽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库, 改良油菜品种,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花油3号下胚轴和芝麻菜(Eruca sativa)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 然后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当PEG浓度为35%, 原生质体融合密度为5×105个/mL时, 融合25 min时, 融合率可达18.2%。融合后在培养密度为1×105个/mL时, 以附加1.0 mg/L 2,4-D +0.5 mg/L 6-BA+0.5 mg/L NAA+ 200 mg/L肌醇+300 mg/L水解酪蛋白的改良的KM8p为融合体培养基, 以0.1 mol/L 蔗糖+0.2 mol/L葡萄糖+0.2 mol/L甘露醇作渗透稳定剂进行液体浅层培养, 效果较好, 愈伤组织再生率最高为6.8%。将融合体再生的小愈伤组织转移至培养基(B5无机盐+0.087 mol/L蔗糖+0.2 mg/L 2, 4-D+0.5 mg/L NAA+0.2 mg/L 6-BA+ 0.5% Agar, pH 5.8)上增殖培养, 待愈伤组织长至直径为3~5 mm时, 及时将其转至分化培养基(MS无机盐+0.087 mol/L 蔗糖+0.1 mg/L IAA+0.8 mg/L 6-BA+0.8% Agar, pH 5.8)中诱导不定芽再生, 芽分化率为35.7%。当不定芽长为2~3 cm时, 将其切下转入附加0.5 mg/L IBA+0.2 mg/L 6-BA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 14 d左右即可形成再生植株, 生根率可达88%。同时, 以紫外线(60 μW/cm2)照射芝麻菜原生质体, 进行不对称融合, 照射2 min的获得了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照射4 min的只获得愈伤组织, 而照射5 min以上的没有获得愈伤组织, 但其愈伤组织再生、增殖及植株再生均不如对称融合。从细胞学鉴定的21块杂种愈伤组织上再生出16株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203.
金平周期性集市野生食用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木材林产品的采集和利用,既关系到当地群众生活状况,也与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运用关键人物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的6个主要周期性集市中一类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地区集市中常见野生食用植物35种,分属于27科,其中苏木科(8.57%)和桑科'(8.57%)等植物比例较大;主要包括野生蔬菜(82.85%)、野生水果(14.29%)和野生食用染料(2.86%);蔬菜以乔木的幼嫩枝叶(34.29%)和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25.71%)为主;表现出种类与周边地区高度的相似性、使用部位和用途类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单位摊位种类数量和市场价格较低等特点.女性在野生食用植物的采集与销售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市场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群众的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利用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民族对野生食用植物的利用强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野生食用植物在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中占有比较小的地位.从目前研究地区对野生食用植物的利用情况看,采集和销售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并未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4.
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微生物和植物产生的聚酮类化合物的数量极其庞大,是一大类结构多样化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已经成为新药的重要来源.介绍了3种类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特点,即以模块形式存在的I型聚酮合酶,包含一套可重复使用结构域的Ⅱ型聚酮合酶以及不需要ACP参与,以植物中的查耳酮合酶为代表的Ⅲ型聚酮合酶.同时,还介绍了基于3种类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的特点,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筛选探针,进行当前药物基因筛选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5.
商业化种植的六种基因改良玉米品系的鉴定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PCR方法鉴定检测六种商业化种植的基因改良玉米 (geneticallymodifiedmaize,简称GM 玉米 )。针对Mon810 (Monsanto公司 )、Bt11(Novartis公司 )、Event176 (Novartis公司 )、CBH 35 1(AgrEvo公司 )、T14/T2 5Liberty (AgrEvo公司 )及GA2 1(Monsanto公司 )GM 玉米转入的外源基因质粒图谱 ,设计具有品系特异性的引物进行PCR检测 ,建立了GM 玉米品系鉴定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6.
为鉴定我国森林脑炎病毒亚型,了解基因组结构与生物功能的关系,同时为森林脑炎病毒新型疫苗研制打下基础,对森林脑炎病毒森张株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定。根据已发表的Sofjin-HO、Oshima5-10株序列设计9对重叠引物,通过RT—PCR扩增不同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至pGEM—T载体,转化DH5α菌,挑阳性克隆PCR、酶切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森张株编码区全长10245nt,编码3414个氨基酸。我国森林脑炎病毒森张株与Oshima5—10、Sofiin—HO、Sofiin同源性最近,属于远东亚型。  相似文献   
207.
转化cry1C基因对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基因cry1C的质粒,通过电脉冲法转入含基因cry1C的质粒,通过电泳冲法转入含基因cry1Ab、cry1Ac和cry2的对小菜蛾具有高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YBT-803-1中,得到转化子MBMY-003。PCR和SDS-PAGE分析显示,cry1C可在其中正常复制、表达,但使受体菌部分内源质粒发生丢失。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MBMY-003既对甜菜蛾有毒力,LC50值为1.178μL/mL,高于出发菌株YBT-803-1(LC501.879μL/mL),也对小菜蛾有毒力,LC50值为1.968μL/mL,低于YBKT-803-1(LC501.143μL/mL)。表明cry1C转入后,提高了野生菌株YBT-803-1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却降低了对小菜蛾的毒力。  相似文献   
208.
短穗兔耳草基株大小对其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青藏高原5个不同海拔高度上的短穗兔儿草基株干重与匍匐茎数量、单位长度匍匐茎干重和无性系分株干重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匍匐茎与无性系分株总干重与基株干重的比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人为干扰比较严重的生境外,基株大小与匍匐茎数量、单位长度匍匐茎干重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线形相关(P<0.01),基株大小对分株的影响可能与匍匐茎数量有关;匍匐茎与分株总干重与基株干重的比值在海拔最高和最低两个样地中最大.短穗兔儿草基株干重对克隆生长有明显的影响,但在不同海拔高度影响作用的大小和方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9.
常见鸡部分消化道症状有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法氏囊、鸡霍乱、鸡大肠杆菌、鸡白痢和鸡伤寒、鸡曲霉病、鸡球虫病.预防措施定期或不定期对鸡舍、饮食器具、用具、器械、环境采用3%~5%漂白粉、10%~20%石灰乳液、0.1%新洁尔灭、0.2%~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治疗病毒性疾病采用自拟方"除瘟散"和"除囊散"分别拌料或水煎剂治疗新城疫和法氏囊病;鸡霍乱、大肠杆菌、白痢、伤寒均采用土霉素、磺胺类药物饮水或拌料治疗;鸡曲霉菌病选用克霉唑、制霉菌素、大蒜拌料或饮水治疗;鸡球虫病选用克球粉、痢特灵、氯苯胍、马杜拉霉素、常山和青蒿中药制剂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10.
目的 探讨4种肠道主要产丁酸细菌与内脏脂肪和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胰岛素抵抗组(76例,HOMA-IR≥2.68)和健康对照组(273例,HOMAIR<2.68)对象4种肠道主要产丁酸细菌的丰度变化。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和体脂肪百分比(body fat percentage,BFP)。运用ROC曲线比较VFA和BFP对胰岛素抵抗的诊断价值。结果 VFA的ROC曲线下面积(0.751)显著高于BFP(0.647)。胰岛素抵抗组和健康对照组对象肠道4种产丁酸细菌的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普拉梭菌(R=-0.106,P<0.05)和柔嫩梭菌(R=-0.115,P<0.05)与HOMA-IR呈负相关。VFA与普拉梭菌呈负相关(R=-0.105,P<0.05),BFP与普拉梭菌和柔嫩梭菌均无显著相关性。调整BMI和年龄因素后,回归分析显示普拉梭菌与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独立相关,柔嫩梭菌与尿酸独立相关。结论 VFA对胰岛素抵抗的诊断价值比BFP高。普拉梭菌和柔嫩梭菌与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且普拉梭菌与内脏脂肪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