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壤水分变化对长白山主要树种蒙古栎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选择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主要优势树种蒙古栎为研究对象,人工控制3种施水量研究蒙古栎幼树形态、生物量效应和光合生理特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影响蒙古栎叶片、枝、根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和叶片光合气体交换特征.水分胁迫改变幼树树冠结构,抑制幼树树高、地径、叶片大小、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同时,蒙古栎幼树根冠生物量比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显著提高;供水量减少对幼树净光合速率、CO2利用率和碳利用率等特征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对不同土壤含水量反应较复杂,只在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幼树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明显降低,叶片水分利用率升高,表现出蒙古栎树种是干旱可变植物,长期水分胁迫可提高树种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92.
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树干呼吸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呼吸气室,于2003年4—10月原位测定了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红松、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的树干呼吸, 监测了树干温度及林内温度. 结果表明: 4个树种的树干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中7月的呼吸速率最高, 10月最低, 呈单峰曲线. 各树种的树干呼吸速率日变化均为“S”型曲线, 并在4:00达到最低,而呼吸速率峰值出现时间有所不同,红松、蒙古栎、水曲柳和紫椴的呼吸速率峰值分别在18:00、20:00、16:00和14:00.不同树种的树干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也不相同, 其树干呼吸Q10值在2.24~2.91之间变化,为水曲柳>蒙古栎>红松>紫椴.  相似文献   
93.
BmK M4 is a neutral neurotoxin in the BmK toxin series. It is medially toxic and belongs to group III cc-toxins. The purified sample was crystallized in rhombic space group P6 Using an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BmK M4 was revealed by molecular replacement at 0.20 nm resolution. The model was refined. The final crystallographic R factor was 0.142 and the free R factor was 0.173. The 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is 0.001 5 nm for the bond length and 1.753° for the bond angles. 64 water molecules were added to the asymmetric unit. The refined structure showed an unusual non-prolyl cis peptide bond at residue 10. The structure was compared with group II a-toxin BmK M8 (an acidic, weak toxin). The potential structural implications of the cis peptide bond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4.
松果采摘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松 (Pinuskoraiensis)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 ,在我国仅产于东北三省 ,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 ,由于过度采伐利用 ,造成资源急剧减少 ,红松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森林面积 1 9× 10 5ha的吉林长白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是一个以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是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是我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区之一。红松籽是长白山的重要资源。保护区内有阔叶红松林近 6× 10 4 ha ,受经济利益驱动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每到松籽丰…  相似文献   
95.
冷冻复苏法高效转化大肠杆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传统的CaCl2方法进行的质粒转化做出改进,用冷冻复苏法使得CaCl2转化方法更加高效,整个过程仅需2min左右,同时分析了质粒快速转化的必需条件。  相似文献   
96.
异胡豆苷合成酶(strictosidine synthase,STR)是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的一种关键酶,将色胺(trypamine)和裂环马钱子(secologanin)耦合成为吲哚生物碱的前体化合物异胡豆苷。将异胡豆苷合成酶标定在烟草植物不同的亚细胞区室-叶绿林、液泡和内质网中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分析和STR酶活性的测定,表明STR在叶绿体,液泡和内质网中有效表达。STR体外酶活性分析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色胺在反应体系的消耗。STR的酶活性分析表明了STR在烟草中不同的亚细胞区室得以活性表达。分离纯化转基因烟草的叶绿体,通过对其分离的不同部分的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确定了将STR正确标定在烟草的叶绿体中表达。  相似文献   
97.
【目的】旨在探究硫酸亚铁(FeSO4)对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小鼠肠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24日龄体重(16.0±1.2) g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即对照组(正常饲料,饮蒸馏水)、IDA组(低铁饲料造模2周,饮去离子水)、IDA-Fe2+组(造模结束后灌胃FeSO4 3周,饮去离子水),实验结束时采样。【结果】试验结束时,与IDA组相比,IDA-Fe2+组小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贫血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表明FeSO4具有改善IDA的功能;与对照组相比,IDA和IDA-Fe2+组小鼠的氧化应激指标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显著升高(P<0.01)、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显著降低(P<0.001),IDA-Fe2+组与IDA组除结肠总抗氧化能力(TAC)外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结肠组织...  相似文献   
98.
本研究旨在优化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 harboring pRSF-aad-ldh10-fdh菌株的培养条件,获得高密的供生物转化苯丙氨酸为苯乳酸的细胞。实验考察了摇瓶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种类和浓度,3 L发酵罐中转速和通气量及恒速补料、DO-stat和pH-stat等不同分批补料策略对菌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源为4 g/L葡萄糖,氮源为24 g/L安琪酵母浸粉FM802,细胞干重最大可达9.24 g/L;当转速为400 r/min和通气量为1.5 vvm时,细胞干重最大可达10.18 g/L;以4 g/(L·h)恒速流加葡萄糖时,细胞干重最大可达13.71 g/L。本研究还对工程菌酶表达的诱导条件进行了优化,菌体培养2 h后,添加终浓度为0.08 mmol/L IPTG诱导剂,在25℃下诱导培养14 h所得细胞有利于生物转化。底物苯丙氨酸浓度为60 g/L,转化为苯丙酮酸的转化率为50.2%,转化为苯乳酸的转化率为35.2%。  相似文献   
99.
现在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对植物产生极大的影响 ,水分亏缺影响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 ,不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以及各种代谢过程均受到影响。一般认为 ,植物的不同程度水分亏缺都对其生长不利 ,但也有的研究表明 ,适度的水分亏缺能促进植物的生长[13 ,15] ,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在不同程度水分亏缺条件下碳同化与水分利用机制间存在差异的结果[6,7,14 ] 。本研究以温带典型森林类型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不同树种光合能力、水分利用率等生理生态特性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响应程度和耐干旱程度 ,为进一步分析未来气…  相似文献   
100.
【目的】2013年5月广东番禺某养殖场罗非鱼出现大量死亡现象,临床症状表现为鱼体体色发黑、体表出血、鳞片脱落、鳍条溃烂等,解剖发现腹腔有大量腹水、胆囊肿大、肝呈黄色、脾脏呈暗红色。为确定病原,【方法】从具以上临床症状的病鱼组织中分离获得可疑菌株1株,编号PYS1。采用形态特征、生长特性、理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理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菌株种类。通过人工回归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确定该菌株的致病性,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筛选其敏感药物。【结果】结果表明PYS1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 shigelloides),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分子进化树中与其他鱼源类志贺邻单胞菌聚为一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已呈现多重耐药性,仅对少数检测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洛克和头孢唑啉等)敏感。人工回归感染结果显示PYS1菌株可使尼罗罗非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症状,其对尼罗罗非鱼半致死量为1.425×108CFU/尾,石蜡切片显示其对感染鱼的肠、肝、脾、肾和心脏等组织均可造成损伤。【结论】证明类志贺邻单胞菌为上述养殖场尼罗罗非鱼发病的病原,且为首次报道该菌对尼罗罗非鱼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