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2篇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通过季节性观察,系统地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昆虫类群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已知的森林昆虫26目131科1162属1960种,其中森林害虫11目105科881种、重要森林害虫638种;森林昆虫群落中植食性昆虫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天敌昆虫群落中以捕食性类群总数所占比重最大.植食类群、寄生性类群和捕食类群全年的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84、0.830和0.806.各类群问季节变动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捕食类群>寄生性类群>植食类群.  相似文献   
5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发病隐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病进程缓慢,随时间推移不断恶化,患者最终出现严重的记忆障碍,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但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基于AD潜伏期长、病程久的特点,探索无创的物理治疗手段,对缓解疾病和保障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PBM)是利用红光或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刺激已受伤、退化或有死亡危险的组织以愈合和再生的一种光疗类型。近20年来,PBM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在镇痛、消炎和组织再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也开展了广泛研究。本文对光生物调节在AD调控中的研究进行综述,特别针对近年来PBM在AD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估,为AD无创治疗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应用,建立综合考虑疾病命名和疾病分类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以规范疾病诊断书写、保证疾病数据质量、客观反映临床现状。方法 运用版本差异分析和对照补缺的方法,临床医生在编码员的协助下对本专业类目下的疾病诊断和编码按照一定原则加以扩充。结果 院内诊断库和手术操作库健全完善并信息化运用,构建了一种既满足编码规范又便于临床使用的可持续改进的编码模式和疾病质量数据管理体系。结论 该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推进临床医学语言的统一、引导病案管理部门的转型、实现临床医生编码的有效培训,夯实医院基础质量,促进医院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54.
蛋白质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形式,这种氨基酸与磷酸基团共价连接的修饰模式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目前天然蛋白质中发现的可磷酸化位点主要有9种氨基酸残基,其中包括以磷酰胺连接的磷酸化组氨酸.虽然该磷酸化形式在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都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对于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长期存在技术困难.由于磷酸化组氨酸本身不同于其他磷酸化氨基酸的化学性质,如存在异构体、化学不稳定等,其在传统的研究方法中容易发生水解去磷酸化.随着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针对含有磷酸化组氨酸的蛋白质构建了新的制备、分离与表征策略,本领域也因此开始迅速发展.本文从磷酸化组氨酸的化学结构入手,分析其两种异构体的主要理化性质与化学反应特性,并概述了基于此发展的新型化学生物学研究手段以及对于磷酸化组氨酸生物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5.
泰山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2007年对泰山植被根围内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群落组成、数量、分布及其与植物多样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从泰山傲徕峰、黑龙潭库区等样地共分离出4属16种AM真菌:球囊霉属Glomus 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4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 2种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及聚球囊霉Glomus fasciculatum的孢子密度、相对多度、分布频度和重要值均最高,分别为泰山植被区根围内AM真菌优势属和优势种。各样地之间Sorenson相似系数在0.60和0.85之间。植被数量与孢子密度(r=0.80,p0.01)、植物种的丰富度与AM真菌种的丰富度(r=0.77,p0.01)以及与孢子密度(r=0.59,p0.01)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多样性对于提高AM真菌多样性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提高光滑球拟酵母乙酰辅酶A水平促进α-酮戊二酸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光滑球拟酵母中乙酰辅酶A含量对其碳代谢及其通量的影响.[方法]将来源于酿酒酵母中编码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2基因过量表达于发酵法生产丙酮酸的生产菌株Torulopsis glabrata中,获得了一株乙酰辅酶A合成酶活性提高9.2倍(1.20 U/mg protein)的重组菌T. glabrataACS2-1.[结果]与出发菌株WSH-IP303相比,重组菌T glabrataACS2-1:(1)能以乙酸为唯一碳源在胞内积累0.94 mmol/(L·g DCW)的L酰辅酶A;(2)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时胞内乙酰辅A浓度、α-酮戊二酸产量和Cα-KG,Cpyr是出发菌株WSH-IP303的3.22、2.05和2.52倍;(3)在葡萄糖培养基中添加4 g/L 乙酸,使乙酰辅酶A浓度、α-酮戊二酸产量和CαKG>>/Cpyr是出发菌株WSH-IP303的4.55、2.47和3.75倍,α-酮戊二酸浓度达到17.8 g/L.[结论]这一结果表明,改变细胞内关键辅因子的浓度能使碳代谢流的流向与通量发生改变,从积累丙酮酸转向过量积累α-酮戊二酸.  相似文献   
57.
为揭示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结构特征及其在抗病原感染中的免疫调控机制, 实验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了尼罗罗非鱼Ikaros的cDNA序列以及利用PCR和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了Ikaros的基因组DNA序列, 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了Ikaros mRNA的组织分布及其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响应。结果表明, 克隆的尼罗罗非鱼Ikaros基因组DNA为20454 bp, 包括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 经可变剪接可形成6种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具有Ikaros家族典型的锌指结构域且与硬骨鱼类Ikaros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70.6%—93.7%)。Ikaros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在血液中的表达量最高, 其次为胸腺、脾脏和头肾。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 血液、胸腺、脾脏、头肾中Ikaro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 并在48h达到峰值, 这表明Ikaros基因参与调控尼罗罗非鱼抵御无乳链球菌的免疫应答反应。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索Ikaros基因在罗非鱼抗病原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8.
罕山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植被类型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淼  曲来叶  马克明  李桂林  杨小丹 《生态学报》2014,34(22):6640-6654
选取分布在中国东北部地区的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这一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来研究植被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选取5种植被类型-山杨(Populus davidiana)(1250—1300 m),山杨(P.davidiana)与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的混交林(1370—1550 m),白桦(B.platyphylla)(1550—1720 m),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1840—1890 m),亚高山草甸(1900—1951 m),采用磷脂脂肪酸(Pho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方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以及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来解释单种特征PLFAs的分异以及土壤理化指标与微生物PLFAs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对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各类群(真菌(f)、细菌(b)、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土壤微生物PLFAs总量及各类群的生物量随土层加深总体上表现降低趋势,G+/G-和f/b分别随土层加深总体上表现升高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下,阔叶混交林土壤PLFAs总量及各类群生物量总体上最高;针叶林比阔叶林下的f/b和G+/G-高;亚高山草甸下低的p H值对有机碳的可利用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导致f/b和G+/G-的值相对较高。总之,不同植被类型下SOC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而较低的p H对有机碳的可利用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真菌对植被类型的变化比细菌更敏感,而细菌更易受可利用性养分和p H变异的影响,这对预测不同林型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丛枝菌根真菌与植食性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春梅  王淼焱  弥岩  万方浩  刘润进 《生态学报》2014,34(13):3481-348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与昆虫均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同植物关系密切,对植物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生态系统中则以AM真菌-植物-昆虫互作体系参预食物网与生态过程。早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已开始研究AM真菌对昆虫的影响。进入21世纪人们越来越重视AM真菌与昆虫的相互作用。总结了AM真菌对昆虫取食偏好、生长、繁殖和对植物危害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昆虫对AM真菌侵染、扩展和产孢的影响;分析了植物营养状况、昆虫性别、昆虫龄期和AM真菌种类等对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影响特点;探讨了AM真菌与昆虫相互作用的机制;展望了利用AM真菌抑制植食性害虫、及促进天敌昆虫和部分传粉昆虫作用的可能性,旨在丰富菌根学研究内容、促进AM真菌与昆虫互作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探索生物防控农林业害虫的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0.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氮化亚氮和甲烷的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两个处理的N2O和CH4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对土壤N2O排放和CH4吸收的影响是显著的,影响程度分别是36.9%和23.4%.两个处理的N2O排放通量季节变化趋势相似:夏季(6~8月)的排放通量最高,春季(3~5月)次之,秋(9~11月)冬(12~1月)两季较低.其日变化趋势也相似:最大值都出现在18:00,最小值都出现在12:00和14:00.CH4吸收通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也很相似:夏秋两季的吸收通量明显高于春冬两季的吸收通量.其日变化趋势也相似:从14:00开始持续上升到18:00达到最大值,然后持续下降到早晨6:00达到通量的最小值.研究还发现,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的N2O排放和CH4吸收间存在着一种负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