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微小RNA-125b(miR-125b)在许多恶性肿瘤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miR-125b是否涉及肝癌的上皮 间质转换过程(EMT)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过表达miR-125b的肝癌稳转细胞株,初步检测miR-125b对于肝癌的EMT过程和相关的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对于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慢病毒载体pHRS-1cla EGFP 构建过表达miR-125b的载体质粒(pHRS-1cla-miR125b-CMV-EGFP),并对上述载体进行NheⅠ、XbaⅠ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鉴定正确后,在293T细胞中进行慢病毒包装,浓缩病毒后,对MHCC97-H进行慢病毒感染并采用流式分选GFP阳性的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表明肝癌细胞稳转株MHCC97-H-PHRS-miR-125b-EGFP的miR-125b表达量是空载体转染组的6倍。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MHCC97-H-PHRS-miR-125b-EGFP细胞中间质细胞标志α-SMA表达显著下调,上皮细胞标志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同样的,用Western印迹检测也发现MHCC97-H-PHRS-miR-125b-EGFP细胞中TGF-β信号通路关键下游分子Smad2和Smad4的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125b的稳转株凋亡率增加到19.66%,加入TGF-β1后,过表达miR-125b的稳转株凋亡率进一步增加到74.7%。同样的,在体内治疗实验中,我们采用商品化的体内核酸转染试剂,在皮下肿瘤组织中过表达miR-125b mimics,结果表明miR-125b的过表达与肿瘤组织的凋亡成正相关性(r=0.83463,P < 0.01),且免疫组化结果也表明,miR-125b过表达后,E-cadherin表达显著上调,α-SMA及Smad2和Smad4的表达显著下调。上述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了过表达miR-125b的肝癌细胞稳转株,并成功建立了肿瘤组织中过表达miR-125b mimics的动物模型,在体内外均观察到过表达miR-125b后对肝癌细胞EMT过程的抑制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加深了我们对miR-125b在肝癌中抑制肝癌发展作用机制的理解,及其作为潜在的治疗肝癌的新靶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2.
23.
24.
25.
目的探讨改良换药法联合康复锻炼在提高毒蛇咬伤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60例,两组均采取清创排毒、扩创排毒、局部封闭、刺络放血法、外敷双黄蛇伤散(我院自制粉末状蛇药)、全身用药等综合治疗及常规蛇伤护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带孔透明聚乙烯胶纸敷料包扎伤口,关节处用胶布固定;改良组予弹性防水透气防渗敷料包扎伤口,辅以弹力带适当外固定,治疗后3~7天指导患者每天进行关节康复运动。两组观察时间均为7天。结果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改良组患者患肢疼痛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肢体活动功能障碍、敷料评分、换药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9、3.583、2.703、2.178、3.394、6.384,均P0.05);改良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2,P0.05)。结论采用改良敷料包扎蛇伤伤口并辅以弹力带外固定,具有稳固性强、美观、灵活的优点,便于患者关节活动,且可消肿止痛,减少换药次数,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同时联合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赖小红  李名扬  刘聪  钟雨航  林立  王海洋 《生态学报》2019,39(19):7025-7034
为探究植物物候对山地城市内部热岛效应的响应特征,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对重庆市主城区80种木本植物进行地面物候观测,同时利用Landsat 8热红外数据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结合同时期地面实测气温,对研究区热岛强度等级进行划分,进而比较城市内部不同热岛强度等级下植物物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岛过渡区与热岛区植物展叶期较凉岛区分别提前了5.1 d和8.1 d,初花期分别提前了4.0 d和20.8 d,终花期分别提前了4.8 d和11.6 d,而落叶期分别推迟了8.5 d和18.9 d,即城市内部热岛増温使植物春季物候提前,秋季物候推迟,生长季延长,且物候变化幅度随热岛强度等级增大而增大。不同功能型植物物候对热岛増温的响应存在差异,灌木、常绿植物和引种植物物候比乔木、落叶植物和本土植物更加敏感。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我国西南山区物候研究的空缺,可为预测城市植物物候对未来山地城市小气候变化乃至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响应提供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濒危植物树枫杜鹃种群结构及伴生群落物种组成、乔灌层物种多样性、垂直成层及个体径级结构等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RDA)、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检验了树枫杜鹃种群及群落乔灌层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树枫杜鹃种群径级结构呈单峰型,更新不连续,缺乏幼苗,幼株时期为又一死亡高峰期,种群呈衰退趋势;(2) 4个伴生群落中共有木本植物56种,隶属于23科40属,优势科为壳斗科、蔷薇科、槭树科、杜鹃花科,林下多箭竹(Fargesia spathacea);伴生群落的乔灌层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草本层不发达;群落1与群落2为高度1~1.5 m的灌丛,群落3为高度3~4 m的常绿阔叶-苔藓矮林,群落4为高度8~10 m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树枫杜鹃均位于群落下层,相比于乔木林群落,其在灌丛群落中生长较占优势;群落中耐阴种的小径级个体比例大,均呈增长趋势,林下竞争将持续增强;(3)前向选择及蒙特卡罗(Monte Carlo)检验表明,坡位对乔木层物种组成影响极显著,郁闭度与坡向对灌木层物种组成影响极显著(P0.01);而枯落物厚度与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树枫杜鹃幼苗的主要环境因子,林冠郁闭度、坡向则是影响幼株与成株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幼株与成株也分别受到林下物种密度与林下竹类覆盖度的影响(P0.01)。因此,疏伐上层林木,人为干预林下幼树及箭竹的生长,并清理地表枯落物,对缓解树枫杜鹃濒危的现状及维持其种群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山茱萸果皮及果核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果皮—萸肉,是我国的传统中药材之一,经分析含有16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B_2、维生素C,以及24种矿物质。存放三年后的萸肉,其氨基酸及维生素B_2的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因此,萸肉作为一种中药材不宜存放太久,否则要影响药材的质量。在山茱萸果皮的加工过程中其果核弃之烧毁,但果核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9.
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城市及其基础设施的扩张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水文状况和地表结构,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当下城市生态建设中重要且紧迫的工作。与传统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不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争取科学利用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带来更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丰富且涉及层面多元,但仍面临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评价框架以及跨界、多尺度管理等关键问题。故对国内外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状况评价、效益评价和提升路径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当前城市生物多样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并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面对的主要挑战出发,梳理介绍国际合作、国家政策、城市规划、专项保护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等角度的城市生物多样性提升路径。讨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关注点与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政策建议,为各地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以期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0.
刈割后两种不同体型植物的补偿式样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了两种不同体型植物燕麦(Avena sativa)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在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刈割反应特点。结果表明:对于燕麦而言,在不施肥条件下,3个时期的轻度刈割处理与对照相比,其生物量、总生物量、果重、果数等都有增加,但只有某些指标出现超补偿;在施肥条件下,各种刈割处理后均没有发生超补偿。并且无论施肥与否,分蘖期与拔节期的补偿指数均高于抽穗期的补偿指数。可以认为,不施肥条件下营养期轻度刈割处理较有利于燕麦的补偿生长。对于油菜而言,花蕾期轻度刈割处理后植物补偿指数最大,且施肥条件下的补偿指数高于不施肥条件下的补偿指数。比较两种植物在不同资源下补偿反应的特点,可认为因休眠芽位置及其活动方式不同而所造成的体型差异对植物的补偿反应式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