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蚕豆对蚕豆蚜刺吸胁迫的生理防御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海波  周纪纶 《生态学报》1988,8(3):195-200
本文以蚕豆-蚕豆蚜人工实验系统为对象,研究了蚕豆因蚕豆蚜刺吸胁迫而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发现蚕豆蚜的胁迫使蚕豆的能量代谢加强,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PAL活性升高,苯丙烷类的代谢产物抗性物质氯原酸含量增加,与木质素合成有关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大,主要代谢途径的产物水溶性蛋白成份相对地减少,细胞膜透性明显地加大。当蚕豆蚜的胁迫解除后,有不同程度的逆转。实验结果显示了蚕豆对蚕豆蚜刺吸胁迫的防御,是全面综合的应激反应,一种间断的、可逆转的自我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2.
3.
对新型人白细胞介素-2(IL-2-ser-125)进行了精制和纯度指标的鉴定。蛋白质N端序列分析表明产品中l/3部分N端缺失Met,这种微观不均一性在等电聚焦和毛细管电泳中有所反映。此外,对新型人IL-2的含点突变残基的多肽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证实确由Cys-125突变成ser。  相似文献   
4.
蚕豆蚜种群动态与蚕豆生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蚕豆和蚕豆蚜构成的人工种间关系系统为对象,研究了蚜虫种群动态和植物生理变化的关系。发现蚕豆生理应激过程能影响蚕豆蚜种群的生殖率、存活率等种群特征,从而调节其种群的动态。蚕豆还能传导放大昆虫种群自主调节的信息。蚜虫种群的适应过程,包括减小种群数量(低生殖率和迁移),降低对植物的胁迫,从而维持种间关系系统的持续发展。本文还初步将植物的生理应激过程与昆虫种群的动态过程相耦联,建立动态模型,对种间关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拥有完整基因信息的组织标本成为了肿瘤研究工作的基础.建立电子信息化管理的乳腺肿瘤组织标本库和数据库,为临床和科研收集、保存和管理标本资源.方法:标准化收集手术切除的乳腺肿瘤组织、正常腺体组织,以及患者血液标本,预处理后保存于-80℃冰箱中.每3个月从标本库中随机抽取5例标本,提取标本的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总RNA质量;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标本中人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2 or c-erbB-2)和Ki67的表达,并与术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利用Epidata软件管理乳腺肿瘤组织标本库.结果:收集恶性肿瘤507例,良性肿瘤212例,血液标本9347份,并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总RNA电泳结果显示28 S和18S亚基条带清晰明亮,5S条带很弱,表明标本中的RNA质量较高,无降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标本中的HER-2和Ki67的表达与术后免疫组化结果情况吻合,存储的标本质量良好.结论:建立的实验标本收集、储存流程是有效可行的,收集的标本质量是可靠的,管理方法是高效实用的,为乳腺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质量可靠的标本来源,可为乳腺肿瘤研究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高效抑制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致瘤性。化学合成针对人VEGF基因的siRNA,体外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RT-PCR和Elisa法检测表明VEGFsiRNA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VEGFmRNA表达下降了76.16%,VEGF分泌蛋白表达则下降了96.28%,而MTT法结果显示VEGFsiRNA对SMMC7721细胞增殖没有明显作用。体内实验中,不同时间对荷SMMC7721细胞瘤裸小鼠进行siRNA直接瘤内注射,同时测量瘤体积,最后取瘤块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EGFsiRNA实验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瘤内出现细胞坏死,同时肿瘤组织中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将大鼠脑cDNA库来源的PAM基因片段,经克隆重组,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SV—PAM,并转染CH0细胞,获得在cHO中稳定表达活性型口α-酰胺化酶的细胞株DGAE。表达产物为双功能酶,分泌至培养基中的酶活力远高于胞内。体外酰胺化加工研究表明,以α—N—acetyl-Tyr-Val-Gly为底物,该酶催化反应的Km为12.Sμmol/L,Vmax为180μmol/mg/h,而且催化反应中表现有最适铜离子浓度和pH值范围。表达的双功能酶可直接用于合成的多肽和基因工程表达产物的酰胺化加工修饰。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及多肽的C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异)硫氰酸化学法,以乙酸酐为活化试剂,四丁铵硫氰酸为偶联试剂,溴甲基萘为烷化试剂,将蛋白质或多肽的C端依次转化并裂解为ATH-氨基酸,在254nm进行检测。分析了若干种天然的、基因工程表达的蛋白质或多肽,测定了不同长度的C端序列,并确证了C端的修饰及突变情况。为蛋白质和多肽的完整性、均一性,基因工程产品及合成多肽的质控提供了重要的C端信息。目前,可在1 ̄2nmol水平上测定了3 ̄5个C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平扫对肠坏死诊断价值,总结肠管坏死征象。方法:分析98例可疑肠坏死患者CT平扫图像,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或未能及时治疗死亡患者CT平扫影像,总结、分析影像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40例患者存在肠坏死,肠壁厚度改变,包括29例肠壁增厚,8例肠壁菲薄,5例表现为肠壁密度减低,3例表现为肠壁密度增加,25例表现肠管扩张,8例表现肠管塌陷,36例肠管内积液,其中34例见气液平面,4例仅见积气,5例肠壁内见气泡影,38例见腹腔积液,10例见系膜水肿,2例见肠系膜血管密度增高,1例肠系膜静脉内气体,1例门静脉内气体,5例见腹腔游离气体。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对肠坏死部位及范围的评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CT平扫能明确病因,为及早治疗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易错PCR是基因体外诱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在PCR体系中添加Mn2+、提高Mg2+浓度和dCTP/dTTP浓度等措施达到基因诱变的目的。【目的和方法】本研究在不添加Mn2+、不调整其它任何PCR成分的情况下,通过降低dATP浓度的底物不平衡作用,对洋葱抗菌蛋白基因Ace-AMP1和苏云金芽胞杆菌毒蛋白(Bt)基因cry1A(c)进行了PCR诱变。【结果】结果表明:随着dATP浓度的降低,序列变异率和碱基突变率均呈升高趋势。当dTTP/dCTP/dGTP∶dATP在20∶1-40∶1时,碱基突变率介于1.4%-1.8%之间,序列变异率介于77.8%-100%之间。【讨论和结论】该方法简化了常规易错PCR诱变中的条件优化过程,简单实用。降低dATP浓度的诱变方法主要引起AT→GC的变异,适用于提高靶基因GC含量的体外诱变。本研究降低单一底物浓度的诱变方法可以提高诱变基因的AT或GC含量,是对易错PCR诱变方法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