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制鹌鹑动及粥样硬化模型,观察鹌鹑造型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及最佳造型时间。  相似文献   
202.
在海拔4300地区,对18名移居汉族、24名世居藏族和21名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测定了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和肺通气功能,并进行了血气分析。结果显示:HAPC患者的全血和红细胞内2,3-DPG深度均显著高于健康组,但世居、移居健康组之间无明显差异。HAPC组的红细胞2,3-DPG和Pao2呈显著负相关(r=-0.771,P<0.01),而在健康组无显著相关(r=-0\2  相似文献   
203.
目的:克隆和鉴定细粒棘球蚴的Eg G1Y162基因,分析其蛋白表达和适应性进化并鉴定抗原性。方法:根据em Y162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分别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囊壁生发层、成虫和虫卵四个发育阶段,提取基因组DNA和总RNA,mRNA反转录为c DNA,利用PCR的方法以基因组DNA和c DNA为模板扩增Eg G1Y162基因;构建PUCm-T/Eg G1Y162重组质粒,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后,测序确定其正确性。利用DNAman软件与MEGA4软件对Eg G1Y162基因特点进行分析并构建Eg G1Y162核酸序列的进化树进一步探讨其同源性。荧光定量PCR检测Eg G1Y162基因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囊壁生发层、成虫和虫卵四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利用定向克隆技术将Eg G1Y162抗原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41a上,通过酶切分析和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测序确定序列。IPTG初步诱导和表达Eg G1Y162-GST重组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试验分析鉴定。结果:从细粒棘球绦虫的两个不同发育阶段均克隆出Eg G1Y162基因,从总DNA克隆得到片段长度1 680bp,从c DNA克隆得到片段长度459bp。相似性比较表明,Eg G1Y162基因序列与em Y162相似性为91%,而Eg G1Y162基因c DNA与em Y162相似性为95%。进一步分析显示,Eg G1Y162基因序列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区域分别为1~70,1 064~1 380和1 577~1 648。位于疏水端1~16位氨基酸构成Eg G1Y162信号肽序列,35~115位氨基酸形成一个大的纤黏连蛋白剪接体FN3,133~152位氨基酸构成羧基端跨膜区域。测序结果显示Eg G1Y162抗原基因长度为360bp,编码120个氨基酸。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Eg G1Y162在成虫、生发层阶段、原头蚴和虫卵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但是Eg G1Y162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最多,相对值为19.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次生发层阶段,为5.122,再次在原头蚴阶段,相对值为5.083,而在虫卵阶段最少,为1.6588。构建的PET-41a/Eg G1Y162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后,SDS-PAGE检测表明Eg G1Y162-GST重组蛋白得到成功表达,在相对分子量为44k Da处有表达条带。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阳性印迹条带,分子量为44k Da,Eg G1Y162重组蛋白能与细粒棘球蚴感染40天后犬的血清发生反应;与包虫病患者血清也有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克隆Eg G1Y162抗原基因,序列对比分析显示Eg G1Y162的c DNA与em Y162的c DNA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基因的差异性主要存在于内含子区域,Eg G1Y162抗原基因是一种新的基因。Eg G1Y162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最多。成功诱导表达出Eg G1Y162重组蛋白,并且Eg G1Y162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204.
以越冬期间库尔勒香梨花芽、树干、枝条等器官为材料,测定了不同器官形成层组织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电导率等抗寒指标,同时监测了果园气温和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并采用隶属函数评价不同器官抗寒性,分析越冬期气温对新疆库尔勒香梨不同器官抗寒指标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库尔勒香梨越冬期间,不同器官同一抗寒指标和同一器官不同抗寒指标随气温、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差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抗寒指标均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而与树干阳阴面形成层温度差均呈正相关关系。(2)各器官形成层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抗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SOD、CAT活性与PO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并以CAT与POD活性相关性最强。(3)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贡献率最大的是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器官抗寒性强弱顺序为花芽组织树干阴面形成层枝条形成层树干阳面形成层。研究发现,库尔勒香梨各器官形成层POD和CAT活性在越冬期间较低气温和较强烈形成层温度变化时较高,并以SOD对低温伤害和形成层温度变化最敏感;整个越冬期抗寒性强的器官表现出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较低的相对电导率;形成层温度变化与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反映机体受到的低温冻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5.
麻疹病毒融合蛋白(F)和血凝素(HA)在痘苗病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水婵  阮力 《病毒学报》1993,9(4):301-307
  相似文献   
206.
夕阳下的秤锤树王泓透过林中缝隙,一束夕阳洒落在正随秋风微微摆动的果枝上。一枚黄叶顺着细枝向下探着身子;细长的果柄上坠着一枚枚泛出蓝黑,古铜色彩的形如小秤锤的木质果实,在侧光的照耀下,极富质感。这就是我在拍摄秤锤树果实照片时的场景,至今难望。(见封二照...  相似文献   
207.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植保素,且具有特殊的药理和保健功能,芪合酶(Stilbene synthase,STS)是该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和限速酶。白藜芦醇存在于有限几种植物且含量差异很大,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比葡萄、花生高1 000倍以上,推测不同STS的催化能力有可能是白藜芦醇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为验证上述推测,文中通过overlap PCR技术从葡萄叶片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葡萄STS基因,连同前期工作中获得的虎杖STS基因(PcPKS5),进行了原核表达分析。诱导表达产物经过Ni2+亲和柱纯化和PD-10柱脱盐后,均得到分子量约43 kDa的可溶性纯化蛋白。酶促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催化产物均为白藜芦醇。酶动力学分析表明,虎杖STS催化效率(Kcat/Km)是葡萄STS的2.4倍。文中从植物类型Ⅲ聚酮化合物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超家族催化活性位点和保守位点角度分析了造成上述两种酶活性产生差异可能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8.
丙酸是以玉米为原料自絮凝酵母乙醇连续发酵系统废糟液全循环过程中积累的主要抑制物。基于丙酸对酵母细胞抑制机理,开发了3种废糟液全循环条件下乙醇连续发酵工艺策略。首先根据高温导致丙酸生成的现象,去除了物料灭菌环节,使发酵液丙酸浓度显著降低,生物量和乙醇浓度分别提高了59.3%和7.4%。其次,以丙酸浓度达到半数抑制浓度(IC50)40 mmol/L为目标,通过拟合丙酸积累数据预测废糟液全循环的最长运行时间,发酵装置运行应控制在此时间范围内。再次,较低的环境pH值提高了丙酸毒性,而实验证明发酵液pH为5.5时,丙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影响最小,因此控制发酵过程中的pH有利于弱化丙酸毒性。  相似文献   
209.
目的探讨山银花对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法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利用观察称量等方法观察小鼠临床表征的变化,以及盲肠指数和脾指数的变化。利用活菌计数法分析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趋势。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衡组盲肠指数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变化不明显;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相似,显著下降(P<0.05),呈恢复趋势。(2)菌群失衡组脾脏指数有下降趋势,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变化;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均有所上升,呈恢复趋势。(3)菌群失衡组厌氧菌被抑制,需氧菌大量繁殖,自然恢复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需氧菌的恢复;山银花组(5%、10%)和大豆低聚糖组厌氧菌重新出现,菌群种类增多,尤其是双歧杆菌、乳杆菌、韦荣球菌和类杆菌的出现预示着菌群正在逐渐恢复正常。10%山银花高剂量组比5%山银花低剂量组恢复要好。结论山银花可以促进菌群失衡小鼠盲肠和脾脏大小的恢复,可以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具有益生元功效。  相似文献   
210.
对中国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小脆柄菇属真菌共51个名称记录,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其中有18个分类单元引证了标本,2个记录的报道未提供形态描述,2个种存在错误拼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