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2000-2020年间,我国菌物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物种发现、重要类群新分类系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对世界菌物名称信息库Index Fungorum、Fungal Names和MycoBank进行数据整理,从中国学者的研究产出和中国的菌物新物种发现的角度展开分析,揭示我国菌物分类学的研究概况。新世纪以来,中国从事菌物分类学的研究人员数量、研究类群规模和研究成果数量都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在世界贡献的比重逐渐增长,有1 491位中国学者在4 029篇文章和36部专著中发表了9 430个新名称(含中国学者发表的采集自国外的物种),占全世界新发表名称总数的七分之一,其中新分类单元7 120个(含新纲3个、新目24个、新科88个,新亚科4个、新属492个、新亚属3个、新组及新亚组23个、新种6 404个和新种下单元79个)、新组合1 868个、新修订名称61个和其他新名称381个。这些新名称隶属于11门43纲173目525科1 997属,重点研究类群为子囊菌与担子菌等。若统计采集自中国的新物种,则发现了5 458个菌物新物种,其中90%以上由我国学者独立或合作完成发表。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南方发现的菌物新物种数量多于北方,而云南是发现菌物新物种最多的省份,占全国发现新物种总数的大约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昆仑雪菊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方法:将昆仑雪菊干燥花序粉碎,分别用水提法和乙醇法制备5种提取物。采用α-葡萄糖苷酶体外活性抑制模型,测定昆仑雪菊的5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这5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活性均高于阿卡波糖。其中提取物Ⅰ的抑制活性最强,IC50=28.2 mg/L。结论:昆仑雪菊提取物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提示昆仑雪菊在抗糖尿病产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3.
鲁铁  图力古尔 《生态学报》2013,33(17):5194-5200
白蜡多年卧孔菌生于白蜡树、檫木、杨树、柳树等阔叶腐木上,造成白色腐朽,药用具有抑肿瘤功效.该菌在山东省广泛分布.对采自山东省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取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得出最佳的菌丝生长条件和子实体出菇培养条件.生物学特性研究中,首先对温度、pH值、碳源、氮源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温度组选取15、20、25、30、35℃5个梯度,pH值组选取pH值4、5、6、7、8等5个梯度,碳源组选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乳糖、果糖6种,氮源组选取酵母膏、蛋白胨、硫酸铵、牛肉膏、黄豆粉、亚硝酸钠6种,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菌丝在培养皿中的日均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综合比较,分别选取4个因素中最优的3个,温度组选取20℃、25℃、30℃3个;pH值组选取pH值5、6、7等3个;碳源组选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果糖3个;氮源组选取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3个.然后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如下结论:4种因子对白蜡多年卧孔菌的影响程度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各因素之间呈极显著差异,最终得出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6,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膏.出菇试验中,对驯化栽培过程按二级种制作、栽培袋制作、发菌、催蕾、出菇期管理、采收6个步骤进行实验.二级种选用液体菌种,其配方:每1000 mL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蛋白胨6 g、酵母膏5 g、MgSQ1 g、KH2PO4 2 g.培养条件温度25℃、摇床转速150 r/min,待培养6d后使用.出菇栽培采用棉籽壳、麸皮、石灰为主要原料,按棉籽壳79%、麦麸20%、石灰粉1%的配比进行出菇实验,每袋接种量5 mL.发菌阶段需要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白蜡多年卧孔菌菌丝最佳培养温度为30℃,需要通风、避光.出菇时需要14-16℃的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1-27℃,空气湿度80%-90%.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当出现乳白色子实层且子实体不再生长时可以进行采收,子实体形态和野生形态相同.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对内蒙古罕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00余份大型真菌标本进行了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出308种,隶属于2门4纲14目45科108属。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等共8科,含195种,分别占总科数、总种数的17.78%和63.31%;优势属为红菇属Russula、丝盖伞属Inocybe、蘑菇属Agaricus等共15属,分别占总属数、总种数的13.89%和54.87%。在地理分布上,以世界广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为主,分别含有128种和107种,占总种数的41.56%和34.74%,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区系特征,但不同植被类型中大型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5.
两种大型真菌菌丝体对重金属的耐受和富集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平板培养法检测大型真菌秀珍菇和猪肚菇菌丝体对重金属铬、铅和锰的耐受及富集特性。分别测定了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处理下秀珍菇和猪肚菇的菌落直径、菌丝体干重和菌丝体中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秀珍菇和猪肚菇菌丝体对Cr的耐受特性和耐受能力相当,二者的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重均随Cr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生长抑制率为50%的Cr浓度都约为200 mg/L,对铬的最大耐受浓度都为500 mg/L。秀珍菇菌丝体对Pb敏感,100 mg/L的Pb即可极显著的抑制秀珍菇菌丝的生长,而猪肚菇则直到500 mg/L的Pb,菌丝体的生长都未受显著影响;二者生长抑制率为50%的Pb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700 mg/L,最大耐受浓度分别为1000 mg/L和2000 mg/L;因此,猪肚菇对Pb的耐受能力比秀珍菇强。秀珍菇不耐锰,而猪肚菇对锰表现出相对较高的耐受能力,生长抑制率为50%的Mn浓度约为1000 mg/L,最大耐受能力为6000 mg/L。秀珍菇菌丝体对Cr和Pb、猪肚菇菌丝体对Cr和Mn均没有达到超富集。但猪肚菇菌丝体中Pb的含量可达1125.56 mg/kg(干重),达到超富集水平,暗示猪肚菇可能是铅超富集大型真菌。  相似文献   
156.
应用RAPD技术对吐鲁番地区火焰山及艾丁湖区域分离的15株土壤绿藻(chlorophyta)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和重复性较好且谱带清晰的引物8个,这8个引物扩增出的DNA片段大多在300~2 000 bp之间,所形成的多态性位点数差距较大,显示该区域土壤绿藻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5株土壤绿藻扩增共得到74条谱带,71条多态性带,其多态性比率为95.95%;聚类分析显示15株土壤绿藻明显地聚为2大类,与其来源相对应,即隶属于同一亚组或相近亚组的不同种基本归为一类,其种间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7.
以官厅水库流域为研究区,以1978-2009年的6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解译景观分布图.利用经济学中的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对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及其动态进行分析,采用缓中区分析方法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使得洛伦兹曲线更加平滑,基尼系数更加准确.结果表明:各种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耕地始终是分布最均匀的景观类型,1978-1998年人工林地是分布最不均匀的景观类型,2004年以后天然草地成为分布最不均匀的景观类型;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与该景观类型面积的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其分布均匀性的变化与该景观类型面积的变化方式有关,局部变化还是全局变化会使该景观类型分布的均匀性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在近30年的时间里,自然景观全面退化,表现在面积减小和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自然景观不断被人工景观取代.  相似文献   
158.
本文对香栓菌子实体提取物的平喘作用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平喘药理实验采用鸡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建立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灌胃给药香栓菌水提物(高240mg/kg、中120mg/kg、低60mg/kg剂量)和石油醚提取物(高24mg/kg、中12mg/kg、低6mg/kg剂量)。比较各组小鼠行为变化,检测IgE、TNF-α、IL-1β、IL-6、IL-4和IFN-γ等指标,分类计数血液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分析肺组织病理变化;抗氧化实验采用香栓菌水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比较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平喘试验结果表明,香栓菌水提物中剂量(120mg/kg)能降低血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及血清中IgE含量,减少BALF中Eos,降低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L-4含量,提高IFN-γ/IL-4,减轻模型的病理改变;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24mg/kg)能降低血中Eos和血清中IgE、TNF-α、IL-1、IL-6含量,减少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抗氧化结果显示,香栓菌各层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水提取物的抗氧化效果最显著。本文为深入研究香栓菌子实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9.
高原低氧环境严重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及结构、睡眠呼吸紊乱进一步参与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发展。急进高原及高原习服人群表现出不同的睡眠呼吸结构的改变,世居藏族人群在高原环境下有良好的睡眠结构和质量。文章通过周期性呼吸、低氧通气反应、引起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环路增益、细胞因子水平和神经递质等方面阐述了高原自然环境中引起睡眠呼吸改变的机制及其与急性高原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0.
澳门大潭山垃圾填埋场植物群落景观恢复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澳门大潭山垃圾填埋场的景观恢复情况,采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垂直结构、区系成分、群落外貌等特征,并对景观恢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1200 m2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83种,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属占优势(38.98%),群落外貌主要由草质、单叶和小型叶的小、中高位芽植物所决定。植物群落现状的各指标与自然群落相似,说明自然恢复良好。同时,提出了垃圾填埋场景观恢复的优选物种和改造建议。建议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恢复应分期进行,在不同的演替阶段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以加速景观恢复并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