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两栖动物是衡量城市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指标类群。郊野公园是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两栖类栖息地。2015年5—9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市6个郊野公园的无尾两栖类物种种群数量进行调查,采用样方法采集15种微生境变量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了解各无尾两栖类物种对微生境因子的利用特征,并用卡方适合度检验分析无尾两栖类的不同种间分布重叠度。结果表明,优势度由高到低为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 plancyi、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黑斑侧褶蛙P.nigromaculatus,适宜的水质和结构合理的水生植被是其生存、繁衍的基础,坡度较小的自然坡岸是无尾两栖类自由往返水陆之间的重要保障。陆生植被的重要性次于水生植被,仅与金线侧褶蛙和黑斑侧褶蛙的分布有显著正相关。不同无尾两栖类物种对水体大小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郊野公园的水体比较开阔,不利于饰纹姬蛙的生存。本研究建议根据不同无尾两栖类的栖息地利用特征,建设具有不同物种特异性的栖息地景观,在保护好无尾两栖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共绿地的综合生态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生境类型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上海世纪公园和滨江森林公园对鸟类群落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12个植被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将两个公园分为8种不同的生境类型。结果表明:2个公园生境构成存在显著差异,滨江森林公园灌木层植物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shrub layer,S型)以及灌木层和地被层植物都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tree layer and shrub layer,T+S型)数量显著多于世纪公园,世纪公园地被层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ground cover layer,G型)以及乔木层和地被层植物都发达的生境(Habitat with developed tree layer and ground cover layer,T+G型)数量显著多于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不同生境中鸟种数差异显著,而滨江森林公园中差异不显著。2个公园有24种共有鸟种,对共有鸟种生境利用率的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滨江森林公园鸟类生境利用率显著高于世纪公园。对2个公园共有生境类型中鸟种数进行分析,发现滨江森林公园鹟科(Muscicapidae)鸟类种数显著大于世纪公园。根据以上结果,上海城市公园不同生境类型对鸟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建议在规划和建设大型城市公园时,应构建植被分层结构复杂的生境,多样化种植各类乔木,林下多样化搭配灌木。在保留供游客休憩草坪区域的同时种植各类草本植物,以此提高鸟类生境利用率,增加城市公园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藏狐是我国青藏高原东部多房棘球绦虫和石渠棘球绦虫最主要的野生动物终末宿主。棘球绦虫会导致一类称为棘球绦虫病的致死性人兽共患疾病,青藏高原东部牧区是该病重要的流行区。因此作为终末宿主,评估藏狐种群的棘球绦虫感染率对于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意义明显。而要获取这方面信息,首先必须了解藏狐的种群数量。为此,我们基于非损伤取样的原则,使用藏狐新鲜粪便作为研究材料,从已发布的藏狐及近缘种的4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了11 个用于藏狐粪便DNA 多态性分析。对2011 -2012 年7 -8 月间收集的128 份有效藏狐粪便样品(2011 年68 份,2012 年60 份)进行特异性PCR 扩增,并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荧光引物标记法进行基因分型,根据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位点的基因型数(N),期望杂合度(He )、观测杂合度(Ho)、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及不同个体基因型相同概率值(PI)。结果发现,各位点N 介于4 - 7,H e为0.66 - 0. 80,H o为0.17 -0.68,PIC 为0.5496 - 0.7623。11 个位点的累积PI 值满足个体识别的需要(PIbiased = 1. 283 × 10 - 11 ;PIsi bs =7.572 × 10 - 5 )。但是,由于粪便DNA 质量差异较大,不同位点的扩增成功率差异较大(0.176 - 0. 926)。我们发现,按照扩增成功率由高到低排列,前6 个微卫星位点(P03,CXX172,CPH6,CPH8,P01i,P08)的扩增成功率均超过0.6,且累积PI 值小于0.004 (PIbiased =2.775 × 10 - 7 ;PIsibs = 3. 606 ×10 - 3 ),表明这6 个位点可以对藏狐进行个体识别。因此,针对本研究的数据,制定了如下的个体识别原则: (1)只有粪便DNA 至少成功扩增出前6 个微卫星位点的样品可以进入下一步分析; (2)所有位点的信息均相同的两个样品被认为是来自同一个体;(3)保险起见,如果仅有一对位点信息不相等,此两个样品依然被判定来自同一个体。在此基础上,我们从2011 年样品中识别出30 个藏狐个体,从2012 年样品中识别出21 个个体。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幼龄藏狐昼间行为节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7年3月6日~4月25日,采用焦点取样和瞬时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3只幼龄藏狐(Vulpesferrilata)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其节律及组成.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幼龄藏狐日常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为捕食行为和嬉戏行为.幼龄藏狐以晨昏活动为主,主要活动时间集中在8:00~9:00时和16:00~19:00时,其余时间以休息为主.成体藏狐出现后,幼龄藏狐嬉戏行为增加,而休息行为减少,并伴随有奔跑和亲昵行为.  相似文献   
15.
四川石渠县夏季藏原羚的分布和栖息地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藏原羚的分布较广、数量较多 ,其游牧习性有利于草场植被的持续稳定 ,在青藏高原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生态地位 (Schaller,1998;尹秉高和刘务林 ,1993)。然而 ,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多直接导致其栖息地的退化 ,同时掠夺式的过度猎杀使这一重要物种的分布区正在不断缩小 ,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Schaller,1998;朴仁珠和刘务林 ,1993;刘永生 ,1988;毕俊怀和凤凌飞 ,1999) ,如在西藏 ,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中后期约十年的时间 ,藏原羚的…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绿地常见木本植物组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 城市公共绿地已经成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 其中的木本植物群落构成对鸟类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研究木本植物配置与鸟类多样性的关系对提升城市公共绿地作为鸟类栖息地的生态服务功能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们于2009–2010年间在上海市滨江森林公园就木本植物和鸟类群落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样线法结合样点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目25科64种5,368只(次), 鸟类多度全年变化显著, 峰值分别出现在4月和11月。丰富度全年也呈现双峰型变化, 峰值出现在4月和12月。全年鸟类多样性(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 10月最高, 8月最低。样方调查共记录到77种木本植物, 其中有14种(乔木9种、灌木5种)出现率超过5个样方, 定义为常见种, 其果期主要集中在9月到翌年2月, 其上常见林业致病害虫的发生盛期集中在5–11月。主成分分析显示, 常见木本植物上观察到的鸟类可划分为8个鸟类集团, 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秋冬季常见木本植物果期与植食性、肉食性、食虫性、杂食性等多个鸟类集团的多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秋冬季鸟类迁徙高峰期不同鸟类集团均能获得丰富的食物资源。就常见木本植物对鸟类群落的重要值进行排序, 结果显示, 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等乔木对鸟类重要值较高, 而灌木层对鸟类的重要性整体偏低, 说明滨江森林公园的灌木层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功能建设尚需加强。根据以上研究结果, 我们提出了提高上海城市公园鸟类多样性的植被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和丧失是全球范围内威胁野生动物生存的重要因素。两栖动物是受城市化威胁最严重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研究城市化区域两栖动物空间分布格局,探究影响其片断化小种群间基因交流的景观连通性等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种群的作用机制及造成的影响,能够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以上海地区金线侧褶蛙(Pelophylaxplancyi)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获取上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地表温度等景观、环境数据。结合野外种群调查,通过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得到金线侧褶蛙在本地区的潜在空间分布格局;基于电路理论(Circuitscape)计算各小种群间的扩散阻力距离;结合微卫星位点(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计算各小种群间的遗传距离(FST),通过Mant...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石渠县藏原羚秋季取食行为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20 0 3年 8~ 10月 ,用固定观察和扫描取样法对四川石渠县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 4 0个 2 0m× 2 0m的样地 ,测量藏原羚的 13个取食生境因子。利用单个样本的Kolmogorov Smirnovtest检验 ,呈正态分布的用参数检验 ,否则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 :(1)藏原羚主要以集群的形式取食 ,集群大小为 6 8头 (n =4 9) ,最大群为 34头 ;雄性群具有小集群的倾向 (即除存在独雄外 ,2~ 3头一群的群体数占 33 33% ,n =9) ,母子群也以小集群为主 ,两母子为一群的集群占 5 3% (n =15 ) ,但是没有发现<4头的雌性群。 (2 )藏原羚的取食时间以晨昏为主 ,取食高峰在早晨 (8:0 0~ 9:0 0 )和傍晚 (17:0 0~ 18:0 0 ) ,两者各占该时间段全部活动的 5 4 %以上。 (3)藏原羚更喜欢选择蒿草属、火绒草属和棘豆属中数种营养高的植物为食 ,比例高达 80 %以上。 (4) 13个生境因子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前 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 71% ,能够反映藏原羚主要的取食生境特征 ;影响藏原羚取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分为植物营养度 (特定的植被类型和中等的植被高度 )、干扰度 (隐蔽条件好、人为和动物干扰小 )、水源 (离水源较近和避风性良好 )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21日至10月21日、2007年1月14~20日、2月6~12日和3月13日至4月8日,应用无线电追踪技术对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3只藏狐(2雄,1雌)进行追踪定位,采用Kernel方法计算了3只藏狐的家域面积,确定了该物种的核域,并探讨了不同藏狐个体间家域及核域的重叠状况.结果表明,沟里乡藏狐平均家域面积为6.4±0.4 km2,平均核域面积为1.6±0.2 km2,核域约占家域总面积的1/5~1/4.3只藏狐总体家域面积相差不大,藏狐家域及核域均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家域重叠程度约为50%~60%,核域重叠程度则远远减小,约为7%~20%.  相似文献   
20.
家域是野生动物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对家域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动物在特定时期的生态学需求和采取的生活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