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盐酸右旋美托咪定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全麻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 例ASAI~Ⅱ级,年 龄25-65 岁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NS、D1、D2 和D3 组,NS 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D1、D2 和D3组静脉泵注 负荷量均为0.6 滋g/kg 的盐酸右旋美托咪定,各组泵注时间均为10 分钟,输注结束后随之给予维持量,D1组:盐酸右旋美托咪定 维持量0.2 滋g·kg-1·hr-1;D2 组:盐酸右旋美托咪定维持量0.4 滋g·kg-1·hr-1;D3组:盐酸右旋美托咪定维持量0.6 滋g·kg-1·hr-1。观察 并记录拔管时的耐管评分、呛咳程度、警觉/ 镇静评分(OAA/S)、拔管时间及拔管即刻和拔管后3 min 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及恶心、寒战等不良反应。结果:D3 组患者耐管评分高于D1 组、D2 组和NS 组,呛咳程度轻于D1 组、D2 组和NS 组(P<0. 05);D2、D3 组患者拔管即刻和拔管后3 min 的MDP、HR 均明显低于D1 组(P<0.05);D1、D2 和D3 组不良反应少于NS 组;四组 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盐酸右旋美托咪定降低脑膜瘤切除术患者全麻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增强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 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前列腺素E2 (prostaglandin E2,PGE2)及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单盲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 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COX-2、PGE2 及PLA2 血清浓度。结果:两组COX-2、PGE2 及 PLA2 血清浓度,实验组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 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COX-2、PGE2、PLA2 血清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肺功能FEV1、FVC均显著优 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衰患者能够显著降低其COX-2、PGE2 及PLA2 血清浓度,有效 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及临床症状,为临床积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反义胸腺素α原(Prothymosin alpha,ProTα)基因转染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以ProTα为靶向的胃癌基因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方法:人工合成ProTα反义寡核苷酸(ProTα-AS-ODN),以阳离子聚合物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BGC-823,以正义寡核苷酸和未转染组为对照,应用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法分析ProTα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结果:RT-PCR、ICC显示ProTα-AS-ODN转染组ProTα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MTT检测表明ProTα-AS-ODN转染组活细胞数较其它各组均低(P<0.05),Hoechst 33258则显示其凋亡细胞数较其它各纽明显增高(P<0.01).结论:Proα-AS-ODN成功转染人胃癌细胞BGC-823,封闭了ProTα mRNA的翻译,使已转染的细胞ProTα蛋白的表达减少,且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4.
新分离Microbacterium sp.XT11菌能够合成黄原胶降解酶,将植物病原菌野油菜黄单孢菌分泌的毒素因子黄原胶分解,生成具有激发子和抗微生物活性的黄原胶寡糖。实验确认,黄原胶和酵母浸粉分别是XT11菌生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最适碳源和氮源,获得最高酶活力的最低碳源和氮源浓度均为0.3%。XT11菌生产黄原胶降解酶的最适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基起始pH7.0,转速150r/min。  相似文献   
45.
甲烷细菌与沼气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烷细菌与沼气发酵周大石(辽宁大学生物系沈阳110036)在自然界中的湖泊、池塘、河流、沼泽地,常常看到有许多气泡从底部淤泥中冒出水面,如果把这些气体收集起来可以点燃,这种气体称沼气(marshgas)。因为沼气最早从沼泽地发现而得名。沼气是宝贵的生...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大麻二酚(CBD)具有抗肿瘤和抗炎活性,是一种非成瘾性的活性成分,近年来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但其水溶性较差,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拟合成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化合物,并测试其抗肿瘤与抗炎活性。方法:本文主要基于CBD进行结构改造,化学合成了新化合物大麻二酚2,6-苯氧乙酸二钠盐(CBD-S),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试了其溶解性。同时在HepG2(人肝癌细胞)和J774A.1(小鼠单核巨噬肿瘤细胞系)细胞上分别通过噻唑蓝(MTT)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测试了其体外抗细胞增殖及抗炎活性。结果:我们成功获得了CBD-S新化合物,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鉴定结果证实新合成的CBD-S结构正确,HPLC方法测试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在细胞增殖实验中,我们发现该化合物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为5-10 μg/mL时,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在细胞抗炎活性研究中,为了获得在J774A.1细胞上的安全无毒浓度来开展后续的活性测试,我们首先检测了该化合物在J774A.1细胞上的毒性,发现在该细胞系温孵CBD-S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为10 μg/mL以下时,是没有细胞毒的。接下来,在J77A.1细胞,我们发现CBD-S在细胞培养液中终浓度为0.01-1.00 μg/mL时,显著抑制了脂多糖(LPS)诱导的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生成。结论:新合成的化合物CBD-S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与抗炎活性,提示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的深入或体内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利多卡因在ERCP手术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观察该方法对静脉麻醉药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行ERCP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先给予1μg/kg的芬太尼随后再以2~3mg/sec的速度注入丙泊酚;B组患者先给予1.5mg/kg利多卡因随后再以2~3mg/sec的速度注入丙泊酚。待患者达到Ramsay 5级时开始进行ERCP检查。记录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及苏醒时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术中丙泊酚维持剂量及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暂停、呛咳、呃逆、体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患者在诱导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诱导前。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诱导后、进镜、术中、退镜时显著低于B组;A组呼吸频率在诱导后低于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结论: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应用于老年患者,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丙泊酚用量少,术后苏醒迅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发菜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分离及其光谱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进的Allen’s的绿胶系统,首次对陆生蓝藻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et Flah.)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进行了分离,共分离出了11条绿色的色素蛋白复合物条带。两条浅黄色的条带。其中7条绿色条带属于PSⅠ组分,4条绿色条带属于PSⅡ组分,1条浅黄色条带经光谱分析初步认定为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物,而另一条浅黄色条带为游离色素。  相似文献   
49.
50.
为了解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宽翅菘蓝(宽翅菘蓝,Isatis violascens Bunge)的染色体结构,本文利用45SrDNA和5SrDNA双色荧光原位杂交、银染技术和CMA3对宽翅菘蓝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45SrDNA和5SrDNA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宽翅菘蓝染色体上有1对45SrDNA信号和1对5SrDNA信号;银染结果显示其中期染色体有1对银染点;CMA3染色结果发现宽翅菘蓝中期染色体存在1对CMA3信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