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1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亚胺培南临床用药与非发酵菌群分离率和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临床用药和非发酵菌群分离率与耐药性变迁的关系,有利于非发酵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00~2003年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的菌株分布、与亚胺培南的临床用药的相关性及耐药率。结果4年来非发酵菌的分离以铜绿假单胞菌(30.7%)、乙酸钙-鲍曼不动复合杆菌(19.%)及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19.1%)为主.其分离率与亚胺培南用药存在相关性。对各菌属的主要菌种进行耐药性分析,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耐药率极高,铜绿假单胞菌和乙酸钙-鲍曼不动复合杆菌的耐药率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结论非发酵菌的检出率与亚胺培南使用关系密切,耐亚胺培南的菌株迅速升高。临床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控。  相似文献   
992.
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2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外膜蛋白25(OMP25)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OMP25基因,并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中,以DNA自动序列分析仪进行核苷酸分析。结果 DNA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OMP25基因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一致。结论 该研究获得了序列正确的幽门螺杆菌OMP25基因,为其重组表达及其棚关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93.
核磁共振技术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华梅  何德 《生物磁学》2005,5(4):58-61
核磁共振(NMR)是一种不破坏样品的无损伤分析技术,是分子结构分析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已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多维NMR以及在结构鉴定、构象分析、医学临床检测、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本文还就№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曲霉抗原刺激树突细胞(DC)应用于小鼠后对小鼠抵抗曲霉感染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骨髓制备DC,尾静脉接种小鼠;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后,鼻腔内滴入烟曲霉孢子制备侵袭性肺曲霉病小鼠模型;获取小鼠肺组织并进行匀浆,假丝酵母(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接种后进行菌落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γ干扰素(mIFN-γ)含量,部分肺组织进行HE和GMS染色;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小鼠脾脏中细胞因子IFN-γ的mRNA表达.结果 与单纯接种DC和热灭活烟曲霉(HAF)的小鼠相比,烟曲霉抗原刺激DC回输的小鼠存活率显著增高,脾脏内IFN-γ的mRNA表达增加,肺组织烟曲霉负荷明显降低,肺组织匀浆中IFN-γ含量(3.60±1.57ng/ml)亦高于非刺激DC免疫小鼠(HAF,1.35±0.47ng/ml;单纯DC,1.1±0.42ng/ml,P<0.01),接受单纯DC和HAF的小鼠肺组织可见烟曲霉孢子、菌丝生长,有支气管壁的破坏,支气管周围坏死,肺泡和间质内炎症细胞浸润,而接受烟曲霉抗原刺激DC的小鼠肺内浸润炎症细胞减少,未发现坏死和真菌生长.结论 应用烟曲霉抗原刺激DC,可以在小鼠体内诱导特异性Th1型反应,增强小鼠抵抗烟曲霉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5.
多重PCR快速确证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小麦后代的传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入小麦0世代中的高分子谷蛋白亚基1Dx5基因和报告基因uidA、作为选择标记的除草剂抗性基因bar的序列,设计合成三对引物。以整合uidA+bar的质粒pAHC25和整合1Dx5的质粒p1Dx5为模板寻找uidA与1Dx5及或bar多重扩增的最佳模板浓度及最适退火温度。MPCR模板量是单对引物扩增时的两倍,引物浓度同常规PCR为0.3μM,uidA与bar的适宜退火温度范围为57.1 - 62.3℃;uidA与1Dx5为60.0℃-60.6℃;uidA、bar、1Dx5的最适合退火温度范围为57.0℃-58.4℃。MPCR对大小相差50bp及以下的多重扩增片段可通过10%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在此基础上对14株T1代转基因小麦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筛选出基因未分离的小麦后代,并与常规PCR比较,结果一致,其中11株同时传递1Dx5和bar基因、1株同时传递uidA、bar和1Dx5基因,3株未检测到外源基因。表明MPCR在快速确证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后代的传递中作用显著。研究在常规PCR反应体系上,对模板浓度和多重引物退火温度进行微调,且把MPCR技术与PAGE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获得了较好的扩增和检测效果,简化了MPCR优化程序,使MPCR的优势更明显,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6.
水花生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肌动蛋白基因编码生物体内一种很重要的组成型表达蛋白质,常被看作看家基因。为分离水花生肌动蛋白基因,根据GenBank上一藜科植物的———Actin基因的EST序列,分别设计引物,提取水花生根的总RNA,对上述的基因片断进行RT—PCR,扩增后测序得到230bp长的核苷酸序列。经同源性比较,这条序列与上述藜科植物Actin的EST序列基本一致,表明获得了水花生肌动蛋白序列。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检测caspase-3在老年豚鼠耳蜗的表达。方法实验分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豚鼠年龄为33至35个月之间,对照组豚鼠年龄为2至3个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在两组豚鼠耳蜗的表达。结果Caspase-3在实验组耳蜗的表达呈阳性,阳性区域主要存在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在对照组耳蜗的表达呈阴性。结论Caspase-3在老年豚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提示caspase-3在豚鼠耳蜗老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大豆初生幼苗多胺氧化酶活性的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垦农4号”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中的多胺氧化酶(polyamineoxidase,PAO,EC1.4.3.6)的活性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O活性仅在种子萌发起始后(吸胀后24h)才检测到,然后随着种子萌发进程,PAO活性快速升高。但是,在萌发种子(吸胀后72h)和初生幼苗(吸胀后120h)中,PAO活性在各器官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在萌发种子中,PAO活性在胚根最高(5.17±0.91Ug-1FW),胚轴次之,胚芽再次之,子叶活性最低(0.12±0.03Ug-1FW);在初生幼苗中,PAO活性在下胚轴中最高(5.47±0.66Ug-1FW),幼根次之,顶芽再次之,子叶最低(0.10±0.03Ug-1FW)。这种差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态建成有积极意义。运用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初生幼苗PAO在各部位的分布,发现PAO主要定位在顶芽细胞的液泡膜上、子叶细胞的细胞壁及其外侧表面、下胚轴细胞的细胞壁及其表面,且PAO与细胞壁表面结合较紧;根细胞的细胞壁、细胞间隙、细胞膜、液膜上均有分布,但以液泡膜分布居多。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AO在细胞壁和细胞间隙有着较广泛的分布。首次报道PAO在细胞膜和液泡膜上有分布。  相似文献   
999.
干旱胁迫对空心莲子草抗氧化酶活性和组织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空心莲子草是一种水旱两栖植物,对其抗旱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初步探讨空心莲子草的抗旱机理,为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干旱胁迫的方法,测定空心莲子草的根和叶中抗氧化酶类(SOD、POD、CAT等)的活性变化,并对其组织学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干旱胁迫下,空心莲子草总抗氧化能力一直增大,抗氧化酶活性是先增大后减小。干旱胁迫下根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比叶中的活性要高,总抗氧化能力也较强。经组织学比较发现,干旱胁迫后根和叶的组织细胞变小,并有少量细胞坏死。结论:空心莲子草具有较强的抗旱性,表现在干旱胁迫时根和叶能合成大量的抗氧化酶以抵抗干旱胁迫给机体带来的伤害作用,并且总抗氧化能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组成玉米异染色质钮的180-bp重复序列和TR-1元件以及45S rDNA对玉米自交系F107、GB57、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远缘杂交后代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了3种重复序列在亲本染色体上的分布;同时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学鉴定,通过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证实远缘杂交后代中异源种质的染色体来源;讨论了异染色质钮重复序列对玉米和其野生种杂交后代外源染色体整合和染色体行为等方面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