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1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4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32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采用样方法对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分析其植被现状。结果表明:片口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且保存较完整,共有6种植被类型和15种群系。 相似文献
232.
雄性布氏田鼠包皮腺中的昆虫信息素类似物编码的性别和个体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二氯甲烷抽提和气质联用(GC-MS)比较分析了正常和阉割布氏田鼠的包皮腺分泌物(PGS)成分。我们检测到33个成分,它们几乎在所有的被测布氏田鼠都存在,其中27个成分以前报道为昆虫的信息素组分。睾丸切除不能使任何一个成分完全消失,但是显著降低了10个首先从GC-MS流失出的小分子成分,即7个饱和与不饱和的乙酸酯,一个饱和六酸酯和两个饱和八酸酯,其中,包括PGS含量最高的成分E,E-法尼醇乙酸酯。因此,可以认为这些受睾丸调节的成分为雄性信息素的候选成分。对雌鼠的嗅觉双项选择测定说明低浓度的PGS和法尼醇乙酸酯水溶液对雌性有吸引作用,而高浓度时都具有趋避作用。这说明PGS具有剂量依赖的性吸引作用,法尼醇乙酸酯是一种剂量依赖的雄性信息素。进一步的数量比较说明,所有检测到成分的百分组成在个体间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变异,说明PGS的成分有个体的特异性,可能传递个体的嗅觉信息。 相似文献
233.
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采样分析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属性影响的基础上,采用EPIC模型估算与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不同生物量、不同土壤质地和不同季节的生物结皮对土壤可蚀性(K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物结皮显著降低了土壤可蚀性,生物结皮层土壤可蚀性较下层土壤降低17%;土壤可蚀性随生物结皮生物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藓结皮土壤可蚀性K值较藻结皮土壤降低21%;生物结皮土壤可蚀性在不同季节因其生物活性不同而存在差异,雨季中显著高于雨季前和雨季末;不同质地土壤上生物结皮对可蚀性的影响不同,可蚀性K值为砂壤>粉壤>砂土;模拟降雨条件下测定表明,生物结皮的发育使土壤可蚀性较对照(下层5~10 cm土壤)降低约90%.
相似文献
234.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 Maxim.)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孑遗濒危荒漠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预测过去、当代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绵刺植物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和迁移路线,将为绵刺的保护利用及种群合理建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基于绵刺在中国的73个有效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当代及未来绵刺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变化,综合分析影响绵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及其适宜范围,并用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精确度。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预测精确度极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88,预测显示当代绵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阿拉善地区)、宁夏东北部和西北部、甘肃中东部、新疆中部和西部少量狭长分布区,潜在地理分布的总适生区面积约是51.94×104 km~2;(2)影响绵刺潜在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变量是降雨(最干月降雨量、年均降雨量、最湿月降雨量、最冷季度平均降雨量)和温度(最热月的最高温);(3)从末次间冰期到末次... 相似文献
235.
大鲵免疫分子CD9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9是4次跨膜蛋白家族成员,对机体的免疫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大鲵CD9的鉴定及其对免疫刺激的应答.大鲵CD9(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D9, cgsCD9)由232个氨基酸组成,被4个跨膜结构域分割成1个胞内环、2个胞外环和2个短的胞内末端,这是4次跨膜蛋白的主要结构特征.1个糖基化位点NDS、1个CCG模体和7个半胱氨酸残基保守地存在于cgsCD9.cgsCD9与其它脊椎动物CD9具有最高77%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并与两栖动物CD9归属一族.实时定量RT-PCR结果显示,cgsCD9在大鲵中分布广泛,脾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最高,并且脂多糖能显著提高cgsCD9 mRNA的表达.过表达于Jurkat细胞中的cgsCD9能促进核因子κB的活化以及白介素-6的表达,而cgsCD9的作用在CCG模体突变为AAA后几乎丧失.上述结果表明,cgsCD9在大鲵抵抗细菌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6.
最近在广西崇左木榄山智人洞遗址采集到1件具有现代智人解剖特征初始状态的下颌骨和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啮齿类中的鼠科化石有锡金小鼠(Mus pahari)、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似德氏狨鼠(Hapalomys cf.H.delacouri)、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gliroide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针毛鼠(Niviventer fulvescens)、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印度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毛鼠(Rattus losea)共8属11种。这种全部由当地或邻近地区现生种类构成的组合显然比当地早更新世的三合大洞和川黔地区中更新世歌乐山期的鼠类组合进步, 而与广西田东雾云洞的鼠类组合相似, 其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 与不平衡铀系法得到的测年结果(距今约11万年)相吻合。智人洞鼠科动物的组合明显具有东洋界热带-亚热带动物群的特点, 其中林灌和草地型所占比例较大表明当时的森林面积可能减少、林灌和草地面积可能增加, 反映出当时的气候相对干旱。 相似文献
237.
农业土壤具有可观的固碳及减碳潜力,有助于减缓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为了更好地了解华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储量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合荟萃分析、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和卫星遥感数据,研究了1981-2019年间中国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81-2019年间华北平原0-20 cm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523.10±79.36) Tg C ((14.56±1.66) Mg C/hm2),并以5.94 Tg C/a (0.12 Mg C hm-2 a-1)的年固持速率稳步增长,占比约为中国农田每年新增土壤有机碳的23.3%。其中,常规农田管理措施,包括无机肥施用、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增长的贡献平均为25.1%,即1.49 Tg C/a (0.03 Mg C hm-2 a-1)。相比对照组,氮磷钾无机肥施用可提高22.7%-26.0%的土壤有机碳固定速率,有机肥可提高48.3%,秸秆还田可提高23.4%。同时,上述常规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作用受到土壤本身理化性质的调控,在温度和降水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更显著。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无机肥施用、有机肥施用还是秸秆还田,当投入量超过农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对碳和养分的需求时,土壤有机碳累积速率会显著下降。这也导致2000年后土壤有机碳固持速率明显减缓,由9.4 Tg C/a下降为3.5 Tg C/a。总的来说,过去几十年农田管理措施的改进显著提高了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增加速率,而未来华北平原农田系统固碳潜力仍然可观,但亟待明确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不同气候和土壤环境条件下最佳固碳所需的化肥、有机肥和秸秆投入量。 相似文献
238.
田间试验表明 ,1 9%甲氰·阿维EC 9 5g (a .i.) 667m2 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的校正防效药后 3~ 1 1d为 87 2 2 %~ 91 3 2 % ;7 1 2 5g (a.i.) 667m2 药后 3~ 1 1d为 81 2 9%~ 85 1 0 % ;9 5g (a .i.) 667m2 药后 3~ 1 1d防效显著优于单剂甲氰菊酯 ,药后 3~ 7d显著优于单剂阿维菌素 ,药后11d防效与阿维菌素无显著区别。 1 5 %甲氰·阿维EC 7 5g (a .i.) 667m2 对美洲斑潜蝇的校正防效药后3~ 1 1d为 85 5 9%~ 89 0 9% ;5 62 5g (a .i.) 667m2 药后 3~ 1 1d为 77 1 5 %~ 85 95 %。 1 0 %甲氰·阿维EC 7 5g (a .i.) 667m2 对美洲斑潜蝇的校正防效药后 3~ 1 1d为 85 5 9%~ 89 0 9% ;5 62 5g (a .i.) 667m2 药后 3~ 1 1d为 77 1 5 %~ 85 95 %。混剂的药效基本随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39.
240.
目的 检测甲炎康泰颗粒剂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甲炎康泰颗粒剂改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雌性Lewis大鼠随机选取正常组10只,其余20只采用皮下注射甲状腺球蛋白结合口服碘水造模共7周。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给药组10只。甲炎康泰颗粒剂连续干预8周后,ELISA法检测甲状腺抗体水平;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改变;qPCR法检测靶点因子基因表达;抗体芯片法检测靶点蛋白表达并绘制聚类热图。结果 模型组TPOAb、TGAb较正常组显著升高,给药组TPOAb、TGAb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模型组甲状腺滤泡细胞破坏、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给药组甲状腺病理改变较模型组缓解。模型组IFN-γ、TNF-α、IL-17、CCL3、CX3CL1基因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给药组IL-4、IFN-γ、TNF-α、IL-17、CCL3、CX3CL1较模型组降低。各组间细胞因子聚类较好,模型组IL-17、CCL3、CX3CL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升高,给药组IL-4、IFN-γ、TNF-α、CCL3、CX3CL1较模型组降低。结论 甲炎康泰颗粒剂可调节免疫相关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