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41.
对鸟类巢期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鸟类繁殖生物学资料,也可为理解和研究鸟类的生态适应与进化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2013—2014年3月份至7月份,在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及周边对55对繁殖黑颈鹤的营巢时长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黑颈鹤的营巢时长在0.5—40 d之间,平均巢期为(6.7±9.3)d;在其营造的4种巢型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泥堆巢草堆巢草墩巢岛地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型显著相关(r=0.728);在其营巢的3种巢址生境中,巢期长短依次为:湖泊生境沼泽生境河流生境,且差异性极显著(P0.001),巢期与巢址生境显著相关(r=0.315);从不同营巢月份看,巢期长短依次为:4月份巢5月份巢6月份巢,且差异性极显著(P0.01),巢期与筑巢月份显著相关(r=0.664);巢期与巢体积大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56),即营巢时间越长巢体积越大。黑颈鹤的营巢时间长短主要受营巢生境、月份和做巢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绿绒蒿内生放线菌的研究较为鲜见,利用可培养和免培养的方法可以丰富绿绒蒿内生放线菌资源。【目的】药用植物绿绒蒿生长于高海拔地区,而四川阿坝州生态环境适合绿绒蒿的生长,本研究旨在探究绿绒蒿内生放线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方法】从阿坝州6个不同地理位置采集的药用植物绿绒蒿,经严格的表面消毒后,用可培养和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内生放线菌进行分析。【结果】可培养方法分析表明不同器官放线菌数量为根叶茎花;16S r DNA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7个遗传群,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绿绒蒿内生放线菌可分为3簇遗传群落,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群,占总数的50%,还包括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和厄氏菌属(Oerskovia),其中茎分离的放线菌多样性最好。不同地理位置的绿绒蒿经过PCR-DGGE技术分析表明,采样点松潘尕力台的根、茎、叶多样性指数最好,红原安曲乡的花多样性指数最好,而同一地理位置绿绒蒿内部组织之间总体来看茎和花的多样性指数最好,通过测序条带系统发育发现绿绒蒿内生放线菌可分为8簇遗传群落,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为优势菌群,占总数的70%,还包括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诺卡氏菌属(Nocardia)、微球菌属(Micrococcus)、栖霉菌属(Mycetocol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结论】绿绒蒿根、茎、叶、花组织中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能够为以后活性物质和药用功效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3.
以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自然生长的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月份和草盛期不同天数的短期增补和过滤UV-B辐射试验,比较分析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片厚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1)生长季内麻花艽叶片叶绿素a+b含量呈波动变化的趋势,7月份含量均较高;草盛期不同天数处理时,UV-B辐射对麻花艽叶片叶绿素a+b含量的影响不大.(2)生长季内麻花艽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是7月份较高,短期增补UV-B辐射有降低其含量的趋势.(3)增加UV-B辐射能够降低Chl a/b值;自然UV-B辐射下Car/Chl比值能维持一个较高水平,是对强辐射的适应.(4)随处理时间延长,麻花艽叶片厚度有降低趋势,其叶缘出现一些发黄、变黑、变透明等受害症状,叶片能通过增加叶片厚度来适应增强的UV-B辐射.可见,生长于高海拔地区的植物麻花艽虽然对UV-B辐射表现出诸多的生理适应特性,但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损伤.  相似文献   
144.
鱼类的胃排空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张波  孙耀  唐启升 《生态学报》2001,21(4):665-670
鱼类的胃排空率是研究鱼类能量学的重要参数,近年来国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的胃排空率除了受鱼体自身生理状况和实验方法的影响以外,还受许多其它因素,如:鱼的种类,鱼体重,温度,食物,摄食频率以及饥饿时间等的影响。这些资料将为我国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5.
Eggers胃含物法测定赤鼻棱鳀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  刘勇  张波  唐启升 《生态学报》2003,23(6):1216-1221
应用 Eggers现场胃含物法 ,以卤虫幼体为饵料和在室内流水条件下 ,研究了渤海主要上层鱼类赤鼻棱的摄食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 :( 1 )赤鼻棱体重与空消化道重量的定量关系可用指数函数 W=1 .1 2 64e5.86 4· ESW加以定量描述 ,其瞬时全消化道内含物量可用公式 St=1 0 0× [SW-( ln W- 0 .1 1 90 ) /5 .8640 ]/W计算得到 ;( 2 )全消化道内含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 St=1 .7837e- 0 .2 136 t,瞬时排空率为 Rt=0 .2 1 36g WW/( 1 0 0 g· d) ;( 3)按 Eggers公式可求得日摄食量为 Cd=1 2 .32± 8.47g WW/( 1 0 0 g· d)或 32 .88± 1 9.5 9k J/( 1 0 0 g· d) ;( 4 )从赤鼻棱的平均日生长量实测值 ( Gd=0 .64g WW/( 1 0 0 g·d)或 2 .73k J/( 1 0 0 g· d) ) ,可求得其生态转换效率 Eg=5 .2 0 % WW或 8.30 % k J。  相似文献   
146.
气候变暖对老秃顶子林线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晓春  周晓峰  李淑娟  孙龙  牟长城 《生态学报》2004,24(11):2412-2422
运用样带样方法和年轮气候学方法对大海林地区的气候因子和样地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近 30 a来老秃顶子地区气候变暖明显 ,尤其是冬季增温最明显 ,月份增温中以 2月份最大 ;寒冷时期 (12月份、翌年 1和 2月份 )和温暖时期 (6~ 9月份 )的温度都有增加 ,但是寒冷时期温度的增加幅度较大 ;冬季与夏季温差稍有减少 ,但积温有所增加 ,整年的热量正在增加。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海林地区增温对老秃顶子林线结构特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样地调查和分析可知 ,全球变暖导致林线中上部幼苗、幼树的更新和存活增多 ,森林密度加大 ,树木平均年龄降低 ,年龄结构呈倒 J字型 ,并且多呈聚集分布 ;而在林线的下部 ,幼苗更新很少 ,主要以中龄林存在 ,并且多呈零散分布形式。通过年轮分析得出 ,气候变暖导致林线树木径生长和高生长增加 ,而且增加的趋势和近 30 a来温度的变化基本一致。通过对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表明林线树木年轮指数与温度的相关性较强 ,而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弱 ,并且年轮指数与温暖时期温度和积温呈正相关 ,而与寒冷时期温度和年平均温度呈负相关 ,表明温暖时期温度和积温控制着林线的海拔高度 ,而寒冷时期的温度和年平均温度主要对林线树种类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敏感度分析看出 ,林线  相似文献   
147.
不同R∶FR值对菊花叶片气孔特征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Jinba)"为试材,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验温室采用不同Red (660±10) nm: Far-red (730±10) nm值的LED光源短日处理,研究了温室切花菊叶片气孔特征和气孔导度对不同R∶FR值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R∶FR值短日处理35d菊花叶片的上表皮和下表皮的气孔直径分别以R∶FR值4.5和6.5处理最大,均以R∶FR值2.5处理最小,气孔密度和气孔开度均以R∶FR=2.5处理最高,以R∶FR值6.5处理最低,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气孔开度明显高于上表皮;不同R∶FR值处理叶片的气孔开张比和气孔指数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光强下,菊花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由大到小的R∶FR值顺序依次为2.5、4.5、0.5、6.5。叶片气孔导度与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开度成正相关,与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呈负相关;R∶FR值在2.5-6.5范围内,随光质中红光成分增加,叶片气孔密度、气孔指数、气孔开度、气孔开张比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8.
鸡西煤矿矸石山植被自然恢复规律及其环境解释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晓春  蔡体久  谷金锋 《生态学报》2007,27(9):3744-3751
煤矿矸石山的植被恢复是矿区土地复垦的重要内容,也是退化生态系统与恢复生态学上极为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鸡西是我国重要煤产区,煤矸石山占用和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因此,开展鸡西煤矸石山植被恢复研究意义十分重大。运用传统的植被样方调查方法获取煤矸石山自然恢复植被的基本状况,同时采用烘干法、电位法、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火焰光度法和外加热法等测定矸石山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最后运用TWINSPAN、DCA、CCA、DCCA等植物分类与排序方法分析矸石植被梯度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排矸50a以内的煤矸石山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Ⅰ类,排矸年龄小于10a的煤矸石山;第Ⅱ类,排矸年龄在12~30a的煤矸石山;第Ⅲ类,排矸年龄在30~50a的煤矸石山。DCA排序与TWINSPAN结果一致,随对角线因子变化矸石山排矸年龄增加;CCA和DCCA排序图明显反映出排序轴的生态意义,表明煤矸石山植物群落的梯度变化主要受土壤pH值、土壤养分和土壤的物理性质控制。因此,在人工加快煤矸石山植被恢复时,应以原始自然恢复植被为首选植物种类,不同煤矸石山阶段采用不同种类,同时辅以土壤的理化性质改良,能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9.
姚启超  王晓春  肖兴威   《生态学杂志》2015,26(7):1935-1944
运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建立了小兴安岭丰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2个红皮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研究其与局地温度、降水、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及大尺度气候因子的关系,探讨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分析其近几十年衰退的原因.结果表明: 小兴安岭红皮云杉径向生长受温度限制作用强于降水,且生长季最低温度限制最强.不同海拔红皮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低海拔红皮云杉径向生长与生长季(6—9月)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80 cm土层土温在生长季阶段限制作用最强;与PDSI在生长季呈显著正相关.高海拔红皮云杉与空气温度、降水、土壤温度及PDSI的关系没有低海拔显著.小兴安岭红皮云杉衰退可能与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相位转变以及1980年后的显著升温有一定关联,上述因素的耦合作用使该区土壤蒸发量加大,暖干化现象加剧,进而导致低海拔红皮云杉生长衰退.  相似文献   
150.
目的:研制人乳头瘤病毒(HPV)E1蛋白抗体,并运用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通过基因重组、原核表达并纯化阳HPV E1蛋白片段;经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经免疫印迹及基因转染鉴定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例宫颈病变中E1蛋白,经原位杂交验证。结果:将PCR扩增的E1蛋白保守功能域(第362~456aa)基因片断重组于原核表达载体pEK- 318的6×His标签下游,经诱导表达和亲合层析,纯化出14kD His-E1蛋白。制备的多克隆血清经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不仅可与His—El蛋白结合,也与HeLa细胞内源性及基因转染表达的天然E1蛋白反应。运用免疫血清检测7例宫颈尖锐湿疣和6例宫颈上皮内瘤病(CIN)Ⅲ级病例显示:7例宫颈尖锐湿疣6例为阳性染色,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病灶中挖空细胞的胞核。同时6例CINⅢ级病变全部阳性,着色主要为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细胞核。为了确定上述病例中E1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的准确性,运用原位杂交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7例宫颈尖锐湿疣均为HPV/11型杂交阳性,6例CINⅢ级病变全部为HPV16型杂交阳性,显色部位与免疫组化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制的HPV E1蛋白抗体可以用于病理组织学HPV病毒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