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观察白细胞介素-16(interleukin-16,IL-16)在脓毒症时肝和肺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及分布,并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应用新型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超敏感-SP法)检测本校近年收集的18例感染、败血症和脓毒症尸检肝和肺组织白细胞介素-16的原位表达,在肝组织中IL-16主要定位于肝窦枯否细胞、单核细胞以及部分中性粒细胞、阳性率达72.3%。肝细胞形态改变主要包括肝窦扩张充血,枯否细胞增生肿胀,肝细胞变性及不同程度的灶性坏死,在肺组织中IL-16定位于肺部质及感染灶内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少量淋巴细胞,其阳性率达66.7%。肺组织形态改变主要包括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及肺泡壁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扩张,肺泡壁断裂;可灶性坏死,坏死区肺结构消失,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观察到IL-16随组织病理变化的加重表达增强的趋势。本研究结果提示IL-16可能在脓毒症所致脏器损害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IL-17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61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7水平,并收集整理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分析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SLE非活动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SLE非活动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7水平在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增高,且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SLE疾病的病理过程,可能与疾病活动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3.
目的:在模拟生物体液环境下建立HPLC测定聚合物膜中顺、反式阿魏酸总释放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迪马DiamonsilC18(美国迪马公司,4.6mm×2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φ)磷酸(体积比15:8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0nm。结果:在0.052~0.52μg·ml-1范围内阿魏酸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0%RSD=1.58%。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在模拟生物体液环境下测定载药聚合物膜中顺、反式阿魏酸的总释放量。  相似文献   
44.
藏红花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诱导的藏红花细胞系,通过摇瓶法,优化了其液体培养基、接种量和种龄等培养条件,以建立藏红花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表明,将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藏红花愈伤组织接种在MS液体培养基(添加了2mg/L2,4-D,1mg/L6-BA和300mg/LCH)中,于(22±0.3)℃,120r/min的摇床上,暗培养30d,便可获得藏红花的悬浮细胞系。经优化其培养基、接种量和种龄,将种龄为20d的细胞系,按照5%接种量接种在液体B5培养基(添加了2mg/LNAA,1mg/L6-BA和300mg/LCH)中,于(22±0.3)℃,120r/min的摇床上,培养36d,细胞生物量(13.4g/L)和藏红花素产量(0.91g/L)均达到最高。本研究建立的藏红花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为其生物反应器放大培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糖尿病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参与糖尿病性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具体机制,进一步阐明糖尿病性痛的机制,为糖尿病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6),分别为正常大鼠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糖尿病7 d组、14 d、21 d和28 d组。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HMGB1 m RNA的表达情况。(2)24只SD大鼠分成4组(n=6)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第28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和100μg,检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各时间点的机械性缩足阈值。(3)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其中4组给予链尿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制作28 d后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和100μg。另一组大鼠腹腔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糖尿病大鼠的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的TNF-α、IL-1β和IL-6 m RNA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模型制作21 d和28 d,脊髓内HMGB1 m 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2)糖尿病大鼠鞘内给予HMGB1中和抗体30和100μg后,可以在长达24 h的时间内扭转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敏(P0.05)。(3)糖尿病大鼠造模28 d后,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30和100μg可以明显逆转糖尿病大鼠脊髓内的TNF-α、IL-1β和IL-6 m RNA的表达(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脊髓内HMGB1显著上调,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内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扭转糖尿病大鼠的机械性痛敏。以上结果提示,脊髓HMGB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机械性痛敏状态的维持过程。我们的研究对脊髓HMGB1参与糖尿病大鼠的疼痛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为糖尿病性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临床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2年8月至2005年1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116例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送检的痰或咽拭子标本用嗜血杆菌专用巧克力培养基(HAE)进行分离培养,VITEK-60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用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被试菌的β-内酰胺酶。结果11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以恶性肿瘤最为常见,其次为恶性血液病和脑血管意外;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放化疗和激素的使用及各类侵袭性操作;临床表现:发热84.5%,咳嗽、咳痰82.8%;药敏试验显示检测株对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6.9%、8.6%和9.5%,对氨苄西林、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7.8%、54.3%和86.2%;产β-内酰胺酶的共34株,产酶率为29.3%。结论副流感嗜血杆菌为该地区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发生在有各种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该菌产酶率较高,抗菌药物可选用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47.
遮荫对新疆紫草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紫草育苗的最佳遮荫条件.方法 采用不同的遮荫条件,研究了遮荫处理对新疆紫草原生苗生长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 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遮荫处理对原生苗的叶面积、成活率、地下生长量影响显著.适度遮荫可以增加叶面积和地下生长量,提高幼苗成活率,结论 采用30%遮荫率的遮荫处理能够同时满足增加生长量和提高成活率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叶片先端的日灼伤害.  相似文献   
48.
桑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桑叶水煎剂对常见微生物的抑菌作用,以及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提取液对霉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供试细菌有效,其中对微球菌的抑制最强,其次为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较弱.抑菌效果随着桑叶水煎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在酸性条件下,桑叶水煎剂的抑菌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效果均不如0.05%苯甲酸钠.  相似文献   
49.
鸣禽鸣唱与人类说话一样,都是在教习和听觉反馈下形成的感知运动学习过程。鸣禽鸣唱的发育和成熟巩固依赖于发声通路和前端脑通路组成的鸣唱系统的完整。前端脑通路中的X区在鸣唱学习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X区的形态组织结构、在鸣唱发育与成熟巩固中的作用、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将X区与哺乳动物基底神经节的学习记忆功能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50.
内毒素结合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组人内毒素结合肽 (endotoxinbindingpeptide ,EBP)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分离和纯化后对其进行生物学活性观察 .将构建好的PinpointⅩa3 EBP生物素融合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 ,IPTG诱导表达菌株 ,亲和层析法纯化表达产物 ,因子Ⅹa(factorⅩa)切割分离内毒素结合肽 ,采用凝胶过滤和反相液相高效色谱法两步纯化 ,从相对分子质量、N端 1 0个氨基酸的序列分析等方面进行鉴定 ;利用人单核细胞U937对重组内毒素结合肽进行了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结果发现 ,内毒素结合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因子Ⅹa酶切融合蛋白后得到 3 5kD的内毒素结合肽 ,纯化后内毒素结合肽纯度达 99%以上 ,N端 1 0个氨基酸的分析结果与预期相符 ;初步证实内毒素结合肽具有较好的LPS结合活性 ,能够抑制LPS的作用 .经原核表达及纯化复性 ,获得了具有较好生物学活性的内毒素结合肽 ,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