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1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肺癌转移与中医脏象理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晚期肺癌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的转移灶所属部位,并参照《中医内科学》对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进行判定。分别统计各证型患者肺癌转移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分布、肺癌转移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证型分布情况。结果:各证型患者肺癌转移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分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癌转移各单器官及首发转移器官的证型分布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肺癌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可判断其病灶转移方向,同时,根据肺癌患者的转移灶所属部位可判断其中医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埃兹蛋白(Ezr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zrin在有无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通过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检测Ezrin在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通过transwell考察Ezrin对不同转移潜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Ezrin蛋白在有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肺癌组织,在高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高于低转移潜能细胞系,受抑制时会削弱高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时会增强低转移潜能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Ezrin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及其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2005年夏季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区小型底栖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一号”调查船于2005年7月在太平洋结核区中国合同区东、西小区调查中共进行了12个站位的小型底栖生物的取样.研究表明:调查区域小型底栖生物共有13个类群.东、西两小区小型底栖生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04.4±20.48)个/10 cm2,(40.26±25.84)个/10 cm2,线虫平均生物量分别为(5.25±0.99)(μg·干重)/10 cm2,(1.68±0.77)(μg·干重)/10 cm2,东小区小型底栖生物平均密度、线虫生物量明显高于西小区.线虫是绝对优势类群,分别占东、西小区小型底栖生物总密度的93.13%和91.36%,其它优势类群有桡足类,多毛类,介形类等.小型底栖生物密度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数量的75%以上分布在0-2 cm层,东小区深层的小型底栖生物所占比例比西小区要大.与环境因子相关分析表明:调查区域的小型底栖生物密度,线虫密度,线虫生物量,桡足类密度,多毛类密度与经、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脱镁叶绿素呈显著正相关,与沉积物微型生物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小型底栖生物密度,线虫密度,线虫生物量,多毛类密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桡足类与叶绿素a相关性不显著.脱镁叶绿素与沉积物微型生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从武汉枕木防腐厂及武汉石化总厂两个曝气池中分离的噬菌体进行增殖,提纯及电镜观察,7株噬菌体按目前公认的分类方法分属于长尾科和短尾科。讨论了噬菌体、寄主与水源的关系,噬菌体形态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东北太平洋深海沉积物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方法提取中国结核合同区东区沉积物不同层次总DNA,通过克隆测序构建了含有79个克隆子的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分析了该海域沉积物中细菌的多样性.79个克隆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了11个大分支,包括Gamma proteobacteria(22.8%),Alpha proteobacteria(16.5%),Planctomycetacia(7.6%),Delta proteobacteria(6.3%), Nitrospira(6.3%),Actinobacteria(6.3%),Beta proteobacteria(5%),Acidobacteria(5.1%),Sphingobacteria(3.8%),Firmicutes(2.5%),Other bacteria(17.7%),其中Gamma proteobacteria在总文库中所占比例最高,该分支细菌在0~2cm、4~6cm层也是优势菌种.Gamma proteobacteria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为优势属(22.2%).各个层次中所含细菌类群有所不同,Alpha proteobacteria、Gamma proteobacteria、Delta proteobacteria 、Planctomycetacia、Nitrospira 、Actin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为三层样品共有类群.  相似文献   
96.
目的:分析双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手术前后足底压力分布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西京医院就诊的25名双侧膝关节O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两个时间点采用Footscan测量系统采集患者足底10个区域的压力数据,选择达峰值压力(Maximal Force,Max-F)、达峰值时间(Maximal Time,Max-T)作为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膝OA患者TKA术后与术前相比发现Max-F:重侧患肢足底分区第1足趾、第2-5足趾、第4、5跖骨头区减小;后足区增大;轻侧患肢足底分区前足、中足、后足均减小。Max-T:重侧足底分区第2-5足趾区、第一跖骨头区、中足、后足区增大;轻侧足底分区第2-5足趾区、第5跖骨头区减小。以上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足底压力步态系统分析双膝OA患者手术前后的足底压力数据,可以更加科学、客观、量化的评价TKA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了从人脑中分离纯化髓鞘碱性蛋白的方法,人脑组织匀浆经甲醇—氯仿脱脂、酸提取、硫酸铵沉淀和羧甲基纤维素柱层析,得到了纯化的髓鞘碱性蛋白。该蛋白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为单一带,分子量为21kD。在聚焦电泳中测得其等电点在pH10以上,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也与文献值接近。这为进一步研究人脑髓鞘碱性蛋白的抗原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8.
苹果双变气调贮藏(TDCA)是在产地简易气调贮藏基础上,总结发展形成的一项新的理论与技术。与传统气调不同,TDCA贮藏初期采用较高温度(10℃或更高),高CO_2(10%以上),并在贮藏期间变动,由高到低。对比试验证明,TDCA贮藏效果优于冷藏,与气调相近。其生理机制在于显著抑制呼吸作用;抑制乙烯的生成和催熟作用,减弱叶绿素和原果胶分解;保持果实色泽和硬度,抑制虎皮病的发生。初步确定的双变模式在生产上应用获得良好效益。同时还讨论了贮藏期间温度和气体成分变动之间相互依赖的辨证关系以及环境因子变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
小鼠皮肤及其毛囊早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及其毛囊的早期发育规律。方法采用常规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观察昆明系小鼠出生前后皮肤及其毛囊的形态发育。结果(1)孕龄16 d胎鼠的皮肤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深褶皱,但在生后3 d~5 d不仅皱褶的数量减少,而且凹陷变浅;(2)胎鼠孕龄16 d至19 d,其皮肤的表皮、真皮及皮肤总厚度呈现平稳增厚。但是,出生后,其表皮、真皮和皮肤总厚度急剧降低;在生后第1天至第9天,表皮呈现平稳增厚,而真皮则在生后快速厚度,第7天达到最高值(1861.50μm);(3)孕龄16 d的胎鼠皮肤中可观察到初级毛囊,至生后第7天其密度呈现平稳增长;与其相比,次级毛囊从18 d胎鼠开始出现,其密度增长非常迅速,出生后第7天达到1257.14/mm;毛囊的总密度与次级毛囊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出生第7天后,由于毛囊的数量急剧增加,无法观察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变化规律;(4)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长度与深度变化在出生前后的相对缓慢,与其相比在第3天以后至第7天呈现迅速变化趋势。结论小鼠皮肤及其毛囊的生长性发育发生在胎儿晚期和生后的早期,而其周期性变化可能从出生后的第9天以后开始出现;在孕期16 d至生后第7天可能是检测毛囊特异性基因表达的最佳期。  相似文献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Q波心肌梗死和心脏缺血性猝死等[1]。即使得到最大限度的治疗,仍然有5%~10%的ACS患者在初次发病后的一个月内出现心脏功能反复性失常,甚至是死亡。我们知道,ACS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当冠脉内粥样斑块发生松动、裂纹或破裂时,斑块内高度致血栓形成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