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1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摘要:【目的】验证内源基因间来源的20-25nt 的small RNA(sRNA)是否具有干扰功能。【方法】通过建立隐球酵母sRNA测序文库,得到约200个长度在20-25 nt的sRNAs,运用建立的验证新型隐球酵母sRNA功能报告系统,对其进行干扰功能验证。【结果】通过CLC-sRNA报告系统,对选取的sRNA进行了分子水平的功能验证,发现一个具有干扰功能的基因间来源的sRNA。【结论】新型隐球酵母sRNA来源具有多样性,对报告靶基因存在着干扰功能,其干扰的通路应当是经典RNAi通路,同时在无性传递过程中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2.
【背景】白芦菇是从沙县野外分离并驯化栽培的食用菌,因其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采摘时所经历的棒形期、钉头期均为白色且形似芦笋,因此当地也称之为"白芦菇"。【目的】对白芦菇进行鉴定,并研究其菌丝发酵培养特性。【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r DNA-ITS分析对白芦菇进行鉴定;以摇瓶发酵的菌丝体生物量干重为指标,经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试验综合筛选得到白芦菇菌丝发酵的最适条件与配方。【结果】形态学观察与ITS鉴定分析表明白芦菇在分类上属于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学名为Pleurotus giganteus,其菌丝摇瓶发酵最适条件为温度25°C、pH 8.0及避光培养,菌丝摇瓶发酵最适配方为:玉米粉25.0 g/L,黄豆粉3.0 g/L,KH2PO4 1.5 g/L,MgSO4·7H2O 1.0 g/L,硫胺素50.0 mg/L。【结论】对白芦菇的种性鉴定与菌丝发酵条件研究可为后续的科学推广与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3.
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获得人神经生长因子(hNGF)基因,载体pGEM-T中,DNA序列分析克隆的hNGF基因与文献报道的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加拿大蓬中总黄酮提取方法及最佳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料液比1:20、60 kW下超声45 min.得率为31.076 mg/g.结论:该方法提取提取总黄酮快速、简便,可适用于生产中加拿大蓬总黄酮类物质的检测.该方法是提取加拿大蓬总...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通过证明miR-30a、miR-30b靶向GW182,探索HeLa细胞中miR-30a、miR-30b及GW182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表明GW182的3'UTR区存在4个保守的miR-30a、miR-30b靶位点,将含有靶位点的序列片段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载体中,检测miR-30a、miR-30b与靶位点的结合情况;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GW182 siRNA和miR-30a、miR-30b mimics,检测GW182下游功能的变化。结果:miR-30a、miR-30b能够靶向GW182;qPCR及Western印迹证明miR-30a、miR-30b可以在mRNA与蛋白水平上降低GW182的表达,同时影响GW182所参与的miRNA/s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结论:GW182是miR-30a、miR-30b的靶基因,揭示了miR-30a、miR-30b通过靶向GW182影响miRNA/siRNA作用途径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26.
目的:通过对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stellcells,UCMSCs)与人恶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87MG细胞(U87 Malignant glioma cells)体外共培养,模拟肿瘤生长的内环境,以及其对U87MG细胞增值作用的影响及肿瘤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共培养方法。方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用MTT法测定uMSCS上清液对U87MG的影响,用瑞士染色法检测U87MG形态学变化。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UMSCS对U87MG有抑制作用。96小时培养后1:8、1:4、1:2及未稀释的UMSCs上清液对u87MG的抑制率分别为17%,24%,37.2%及46.4%,u87MG细胞形态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由多角形变为梭形,突起消失,细胞间骨架结构断裂。结论:通过对共培养前后U87MG与UMSCs共培养后形态学变化、生长曲线变化及对生长周期的影响作用的观察分析,得出UMSCs及其上清液对U87MG有抑制作用,而且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7.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报道了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症状与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不同,因此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不同于简单使用全基因组序列的其它研究,我们于2018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分子功能与进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并应用于Beta冠状病毒B亚群(BB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研究使用BB冠状病毒基因组中的一个互补回文序列(命名为Nankai complemented palindrome)与其所在的编码区(命名为Nankai CDS)对新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GenBank:MN908947)进行分析以期准确溯源,并对BB冠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宿主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2019新型冠状病毒源自蝙蝠,但与SARS冠状病毒差异巨大,这一结果与两者临床症状差异一致。本研究的最重要发现是BB冠状病毒存在大量的可变翻译,从分子水平揭示了BB冠状病毒变异快、多样性高的特点。从BB冠状病毒可变翻译中获取的信息可应用于(但不限于)其快速检测、基因分型、疫苗开发以及药物设计。另外,我们推断BB冠状病毒可能通过可变翻译以适应不同宿主。基于大量基因组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分子水平尝试解释了BB冠状病毒变异快、宿主多且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8.
高龄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要点及处理。方法:对64例6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就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结果:64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04.6±56.2(25—332)分钟,主动脉阻断51.5±128(13~128)分钟。自动复跳14例(14/56,25%),电激一次36例(36/56,64.3%)。两例进行左心转流,时间分别为136和65分钟,均存活。64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全心衰竭,死亡率为1.6%。结论: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应注意保护肺、肾等脏器功能的同时,尤要加强心肌保护,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9.
两种促长剂对育肥猪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测定等方法,对增瘦剂印一兴奋剂类)和组成素(类固醇激素类)两种 生长促进剂对育肥猪染色体的致畸变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 猪染色体畸变率的增高;试猪染色体畸变与增瘦剂添加量有关,当添加量为25ppm 时,对试猪有明显的 致畸变作用,添加IOppm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体外抑制潜伏性膜蛋白1转化鼻咽上皮细胞NP69(NP69-LMP1)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EGCG抑制NP69-LMP1细胞增殖的IC50值;选用细胞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平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EGCG抑制NP69-LMP1细胞增殖的作用;采用Western-blot检测Wnt1、β-catenin的表达及磷酸化。结果:EGCG抑制NP69-LMP1细胞增殖的IC50值为47.7mg.L-1;EGCG对NP69-LMP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n=3,P<0.05)。EGCG呈浓度依赖性抑制Wnt1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促进β-catenin蛋白的磷酸化。结论:EGCG通过降低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增加β-catenin蛋白磷酸化水平,发挥对NP69-LMP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