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获取小鼠Lin28蛋白的方法。方法 提取8.5 d ICR小鼠胚胎mRNA后反转录为cDNA序列,用一对两端引入特定酶切位点(NcoⅠ及XhoⅠ)引物,从该cDNA中扩增出Lin28基因编码区序列;将获得的Lin28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对质粒双酶切回收其中Lin28基因片段,与pET-30a(+)载体相连接并转化Rosetta(DE3)型大肠杆菌,用IPTG诱导表达,最后采用SDS-PAGE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所克隆的Lin28蛋白编码区的DNA序列分析表明,Lin28 CDS区包括终止密码子在内为630 bp,与参照DNA(NM145833)相比同源性为99.37%,与参照氨基酸序列相比同源性为100%;在IPTG诱导下pET-30a(+)-Lin28重组质粒可表达与预期相符的约为27.5×103的蛋白质。结论利用克隆的小鼠Lin28基因,采用原核表达方法,成功获得小鼠Lin28蛋白,为进一步开展以重组蛋白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2.
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杜明敏  刘镇盛  王春生  张东声  章菁 《生态学报》2013,33(17):5407-5418
2006年7-8月、12月-2007年2月、2007年4-5月、2007年10-12月,对中国近海进行了4个航次生物、化学和水文等专业综合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鉴定结果,对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浮游动物有1330种,隶属于7门19大类群,浮游幼体47类,其中,节肢动物为最优势类群,有782种,占58.80%,其次为刺胞动物,有324种,占24.36%.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中,4个海区均以桡足类和水母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中国近海4个海区浮游动物种类数有明显季节变化,渤海和黄海,浮游动物种类数夏、秋季多于春、冬季;东海和南海,浮游动物种类数春、夏季多于秋、冬季.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大体可划分为6个主要生态类群:近岸低盐类群、低温高盐类群、高温高盐类群、低温广盐类群、高温广盐类群和广温广盐类群.结合同步调查的其它生物、水文、化学环境参数的分析结果,对中国近海浮游动物群落种类丰度与环境因子进行生物与环境变量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温、盐度、水深、溶解氧、硝酸盐和pH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水温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证明miR-30a、miR-30b靶向GW182,探索HeLa细胞中miR-30a、miR-30b及GW182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表明GW182的3'UTR区存在4个保守的miR-30a、miR-30b靶位点,将含有靶位点的序列片段构建到萤光素酶报告载体中,检测miR-30a、miR-30b与靶位点的结合情况;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GW182 siRNA和miR-30a、miR-30b mimics,检测GW182下游功能的变化。结果:miR-30a、miR-30b能够靶向GW182;qPCR及Western印迹证明miR-30a、miR-30b可以在mRNA与蛋白水平上降低GW182的表达,同时影响GW182所参与的miRNA/siRNA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结论:GW182是miR-30a、miR-30b的靶基因,揭示了miR-30a、miR-30b通过靶向GW182影响miRNA/siRNA作用途径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14.
为明确脱甲河溶存CH4关键产生途径,明晰水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为小流域CH4排放估算和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CH4浓度和传输通量,研究了周年内脱甲河4级河段(S1~S4)水体CH4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环境因子;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溶存CH4关键产生途径,分析了溶解CH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水体pH均值为(7.27±0.03),各河段四季差异均显著;溶解氧(DO)在0.43~13.99 mg·L-1内变化,S1河段DO浓度最高且夏、秋季差异显著,其他河段均为冬与春、夏、秋季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范围是0.34~8.32 mg·L-1,由S1至S4河段总体呈递增趋势;水体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范围分别是17~436 μS·cm-1和-52.30~674.10 mV,各河段差异明显;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浓度分别在0.30~1.35(平均0.90±0.10) mg·L-1和0.82~2.45 (平均1.62±0.16) mg·L-1内变化.溶存CH4浓度和传输通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5.28 (平均0.46±0.06) μmol·L-1和-0.34~619.72 (平均53.88±7.15) μg C·m-2·h-1;均存在时空变化且变异规律相似,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S2>S3>S4>S1.通量与水体铵态氮和DOC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各级河段均以乙酸发酵产甲烷途径为主导,但不同河段差异明显,乙酸发酵途径产CH4贡献率以S1河段最高(87%),其次为S4(81%),S2、S3分别达到78%和76%.溶存CH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均值分别为-41.64‰±1.91‰、-14.07‰±1.06‰和-26.20‰±1.02‰,溶存甲烷δ13C与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传输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5.
为明确脱甲河溶存CH_4关键产生途径,明晰水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为小流域CH_4排放估算和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CH_4浓度和传输通量,研究了周年内脱甲河4级河段(S_1~S_4)水体CH_4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环境因子;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溶存CH_4关键产生途径,分析了溶解CH_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体pH均值为(7.27±0.03),各河段四季差异均显著;溶解氧(DO)在0.43~13.99 mg·L-1内变化,S_1河段DO浓度最高且夏、秋季差异显著,其他河段均为冬与春、夏、秋季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范围是0.34~8.32 mg·L-1,由S_1至S_4河段总体呈递增趋势;水体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范围分别是17~436μS·cm-1和-52.30~674.10 mV,各河段差异明显;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浓度分别在0.30~1.35(平均0.90±0.10)mg·L-1和0.82~2.45(平均1.62±0.16)mg·L-1内变化.溶存CH_4浓度和传输通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5.28(平均0.46±0.06)μmol·L-1和-0.34~619.72(平均53.88±7.15)μg C·m-2·h-1;均存在时空变化且变异规律相似,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S_2>S_3>S_4>S_1.通量与水体铵态氮和DOC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各级河段均以乙酸发酵产甲烷途径为主导,但不同河段差异明显,乙酸发酵途径产CH_4贡献率以S_1河段最高(87%),其次为S_4(81%),S_2、S_3分别达到78%和76%.溶存CH_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均值分别为-41.64‰±1.91‰、-14.07‰±1.06‰和-26.20‰±1.02‰,溶存甲烷δ13C与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传输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6.
摘要:【目的】验证内源基因间来源的20-25nt 的small RNA(sRNA)是否具有干扰功能。【方法】通过建立隐球酵母sRNA测序文库,得到约200个长度在20-25 nt的sRNAs,运用建立的验证新型隐球酵母sRNA功能报告系统,对其进行干扰功能验证。【结果】通过CLC-sRNA报告系统,对选取的sRNA进行了分子水平的功能验证,发现一个具有干扰功能的基因间来源的sRNA。【结论】新型隐球酵母sRNA来源具有多样性,对报告靶基因存在着干扰功能,其干扰的通路应当是经典RNAi通路,同时在无性传递过程中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7.
两种促长剂对育肥猪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测定等方法,对增瘦剂印一兴奋剂类)和组成素(类固醇激素类)两种 生长促进剂对育肥猪染色体的致畸变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在不同程度上均可导致 猪染色体畸变率的增高;试猪染色体畸变与增瘦剂添加量有关,当添加量为25ppm 时,对试猪有明显的 致畸变作用,添加IOppm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8.
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报道了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其临床症状与2003年爆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不同,因此推断该病毒可能是冠状病毒的一个新变种。不同于简单使用全基因组序列的其它研究,我们于2018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分子功能与进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想,并应用于Beta冠状病毒B亚群(BB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研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研究使用BB冠状病毒基因组中的一个互补回文序列(命名为Nankai complemented palindrome)与其所在的编码区(命名为Nankai CDS)对新发布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GenBank:MN908947)进行分析以期准确溯源,并对BB冠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宿主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溯源分析的结果支持2019新型冠状病毒源自蝙蝠,但与SARS冠状病毒差异巨大,这一结果与两者临床症状差异一致。本研究的最重要发现是BB冠状病毒存在大量的可变翻译,从分子水平揭示了BB冠状病毒变异快、多样性高的特点。从BB冠状病毒可变翻译中获取的信息可应用于(但不限于)其快速检测、基因分型、疫苗开发以及药物设计。另外,我们推断BB冠状病毒可能通过可变翻译以适应不同宿主。基于大量基因组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分子水平尝试解释了BB冠状病毒变异快、宿主多且具有较强的宿主适应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9.
1 引 言暗纹东方鲀(Fuguobscurus)是江海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季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近年来由于野蛮捕捞,长江中,下游渔获量正以数倍的速率下降,1998年的产量已经不足5000尾,其价格已达3600元·kg-1。为了保护这一宝贵资源和发展暗纹东方鲀的养殖业,从1995年以来我们着力进行了该鱼种的人繁研究工作,并于1996年在国内首先获得了人繁育苗1.0×105尾可进行规模化生产的突破性进展。1997年4月结合人繁的生产过程,我们对三批亲鱼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催产后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0.
高龄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要点及处理。方法:对64例60岁以上的患者进行心脏手术,就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讨论。结果:64例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104.6±56.2(25—332)分钟,主动脉阻断51.5±128(13~128)分钟。自动复跳14例(14/56,25%),电激一次36例(36/56,64.3%)。两例进行左心转流,时间分别为136和65分钟,均存活。64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全心衰竭,死亡率为1.6%。结论:高龄心脏手术患者应注意保护肺、肾等脏器功能的同时,尤要加强心肌保护,为手术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