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三疣梭子蟹蜕壳周期肝胰腺、外壳和鳃中钙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三疣梭子蟹蜕壳周期肝胰腺、鳃和外壳中的钙含量。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鳃中钙含量变化较小,各时间点差异不显著;蜕壳前期至蜕壳刚完成阶段三疣梭子蟹(软壳蟹)肝胰腺中钙含量最高,蜕壳后第4 d肝胰腺中钙含量最低。三疣梭子蟹外壳中钙含量随着外壳的硬化(钙化)逐渐增加,完全硬化后外壳中钙含量达到最高。研究表明,蜕壳后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钙含量的降低与外壳的钙化之间具有关联性,肝胰腺在三疣梭子蟹蜕壳后钙的储存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鳃在钙离子储存中所起的作用可能小于钙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关对虾属(Penaeus)的设置及其相互亲缘关系一直是分类学争论的焦点,利用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及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的方法,以长臂虾科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为外群,对对虾属的6亚属23种对虾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经ClustalX多重比对和MEGA4.0软件分析,得到种间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最大简约(MP)系统树。结果表明:分子系统学数据支持Perez F等将对虾属的6个亚属提升为属级阶元的观点。囊对虾属的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沟对虾属(Melicertus)的深沟对虾(Melicertus canaliculatus)之间的16S遗传距离只有0.007,而且COI遗传距离仅有0.065,比深沟对虾与同为沟对虾属的其他虾类遗传距离还小,说明囊对虾亚属(Marsupenaeus)和沟对虾亚属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另外美对虾亚属的褐美对虾(Farfantepenaeus aztec-us)和巴西美对虾(Farfantepenaeus brasiliensis)之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遗传距离仅为0.012,但是与其他同亚属的虾类遗传距离相对较大,推测美对虾亚属(Farfantepenaeus)中的虾类根据亲缘关系远近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2大类群:墨西哥湾类群和南美洲类群。可以为对虾属的6个亚属的分类问题及演化提供一定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获知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两种养殖模式浮游植物与产量是否存在差异,于2012年6月—12月在宁波市象山县东盛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7门32属57种。模式Ⅰ浮游植物7门30属54种;模式Ⅱ5门19属32种。藻类平均细胞密度、平均生物量均为模式Ⅰ〉模式Ⅱ。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模式Ⅰ〉模式Ⅱ,Pielou指数均值模式Ⅰ〈模式Ⅱ。养殖前期(8月)、中期(10月)、起捕(12月)时,对三疣梭子蟹壳长、壳宽、体重测量取其平均值,均为模式Ⅰ〉模式Ⅱ。三疣梭子蟹产量模式Ⅰ〉模式Ⅱ。研究表明,模式Ⅰ优于模式Ⅱ。  相似文献   
14.
几种生态因子对拟目乌贼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瑞冰  蒋霞敏  于曙光  罗江  唐锋  王春琳 《生态学报》2013,33(20):6560-6568
摘 要:本实验旨在研究盐度、光照周期、孵化密度、溶解氧对拟目乌贼(Sepia lycidas)胚胎发育的影响,以确定其胚胎发育最佳生态条件。在室内控制条件下,采用单因子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18、21、24、27、30、33、36),光照周期L:D(0 h:24 h、6 h:18 h、12 h:12 h),孵化密度(3、6、9、12、15 ind/L)等对其胚胎孵化率、培育周期、孵化周期、卵黄囊完全吸收率和初孵幼体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对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适宜盐度为27~33,最适盐度为30,最适盐度下孵化率达(93.33?2.89)%、培育周期为(25.67?0.58)d、孵化周期为(5.33?0.58)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9.27?0.33)%、初孵幼体体重达(0.247?0.006)g;光照周期对孵化周期影响不显著(P>0.05),对其它指标影响显著(P<0.05),适宜光照周期为L:D(6 h:18 h),最适光照周期下孵化率达(80.33?2.89)%,培育周期为 (35.67?0.57) d、孵化周期为(4.67?0.57)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2.18?7.72)%、初孵幼体体重达(0.243?0.012)g;在各孵化密度下充气与否,对胚胎发育有显著影响(P<0.01),水中含氧量≤5.55 mg/L时,胚胎发育受阻。在充气情况下不同孵化密度对胚胎发育影响显著(P<0.05),适宜孵化密度3~9 ind/L,最适宜孵化密度6 ind/L,最适孵化密度下孵化率达(96.67?2.89)%、培育周期为(29.67?0.58)d、孵化周期为(5.67?1.15)d、卵黄囊完全吸收率达(89.65?0.31)%、初孵幼体体重达(0.244?0.005)g。由此确定,其适宜的孵化盐度为27~33,光照周期为L:D(6 h:18 h),孵化密度为3~9 ind/L。由此确定,其适宜的孵化盐度为27~33,光照周期为L:D(6 h:18 h),孵化密度为3~9 ind/L。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kind and density of baits and different starvation duration on Charybdis japonica larva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ferable baits of zoaea-1 were Chaetoceros sp. and Isochrysis galbana,and their proper feeding density were 20×104 cell·ml-1.The preferable bait of the larvae after zoaea-1 was Artemia salina nauplius, and its proper feeding density for zoaea-2 and zoaea-3 was 2~3 ind·ml-1.The point of no-return for zoaea-1 of Charybdis japonica was about 66 hours. 18 hours starvation did not affect the growth of the larvae, but their livability would be decreased, and their metamorphism would be suspended along with the starvation duration.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的第二次卵巢发育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二次卵巢发育的三疣梭子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①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可以分为4期,Ⅰ期卵巢为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细带状,卵巢中主要为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内源性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Ⅱ期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Ⅲ期卵巢为橘红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近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发育基本成熟,肉眼可见卵粒,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②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变化不显著,GSI和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HSI和GSI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锆在模拟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系统中的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放射性锆(^95Zr)在模拟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的迁移、消长的动态.结果表明,海水中^95Zr的比活度在最初4h内下降了90%以上,此后呈缓慢递减趋势;底质中^95Zr的比活度至48h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半褶织纹螺螺壳和螺肉的放射性百分比分别为68.7%和31.30%;大弹涂鱼的鳃、鳍、内脏、头骨、皮、脊柱和肌肉等组织的放射性百分比分别为22.80%、12、64%、34.82%、10.31%、4.48%、11.55%和3.71%.半褶织纹螺对^95Zr的积累比大弹涂鱼更强、^95Zr在海水、底质、半褶织纹螺和大弹涂鱼中浓度的大小顺序是:底质>半褶织纹螺>海水>大弹涂鱼、各分室中^95Zr浓度(即比活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可用指数函数表达.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5月,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对第二次卵巢发育的三疣梭子蟹进行连续采样,系统研究了其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的卵巢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卵巢外部特征、卵巢发育分期及其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① 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可以分为4期,Ⅰ期卵巢为乳白色或者淡黄色细带状,卵巢中主要为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内源性卵黄合成前卵母细胞;Ⅱ期为淡黄色或橘黄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Ⅲ期卵巢为橘红色,主要为外源性卵黄合成期的卵母细胞和近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Ⅳ期卵巢发育基本成熟,肉眼可见卵粒,主要为成熟期的卵母细胞;② 三疣梭子蟹第二次卵巢发育期间,GSI显著增加,HSI变化不显著,GSI和发育天数呈显著正相关性,HSI和GSI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黑斑口虾蛄的卵巢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黑斑口虾蛄的卵巢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卵细胞的发育分卵原细胞期(I期),卵黄形成前期卵母细胞(II期),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III期),成熟期卵细胞(IV期),在卵黄形成前期和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对应的卵巢左右两叶各有一“S”形的增殖中心。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组织学和电镜技术对曼氏无针乌贼的墨囊及墨腺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墨囊壁和导管壁由外膜、肌肉层和黏膜三部分组成;墨腺体集中在墨囊底部,呈索状,腺体中部含丰富的结缔组织;墨汁颗粒以游离态形式分布于索状腺体的间隙及墨囊腔中。实验观察到无分泌黑色素功能的A型细胞和有分泌黑色素功能的B型细胞;在B型细胞中可见黑色素颗粒储存在囊泡中,囊泡在移出细胞的过程中逐渐变大,泡内的黑色素颗粒逐渐变多。囊泡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外,黑色素排出后以颗粒的形式游离于细胞间隙中,形成墨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