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维生素D一直被称为抗佝偻病因子或日光维生素,如今,维生素D缺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除了参与骨代谢外,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及发展的几条关键通路上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基于人群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将重点探讨维生素D与T2DM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我国有400多种白蚁,它们主要分布在华南一带,常见危害种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是危害房屋建筑、林木果树的主要害虫。为摸清不同pH土壤与台湾乳白蚁生存和取食的关系,测定pH1.7~10.8的黄粘土泥层对台湾乳白蚁活动和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乳白蚁能快速穿透pH3.0~10.1范围的泥层,进入泥层中心取食木块;随着泥层pH值的增加穿透力减弱,取食量减少。采用逐步回归方程预测,台湾乳白蚁不能进入土层蛀蚀木块的土壤pH范围为<1.85和>10.91。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福建琅岐岛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群落种间关系和群落演替动态,对其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为雀梅藤(Sageretia thea),其竞争优势、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相似性和生态位重叠较小,表明种间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较稳定的种间关系;灌木层主要物种的总体联结性为显著正联结,种对间正负联结比为1.72,检验显著率为7.35%,表明种对间联结程度较弱,独立性相对较强,物种竞争不激烈,群落处于相对后期且稳定的演替阶段;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与许多物种间存在垂直方向上对生境要求的互补性,生态位重叠较小,种间呈正联结关系;外来物种马缨丹(Lantanacamara)与福建胡颓子(Elaeagnus oldhamii)存在一定的竞争,与灌木层其他主要植物之间的资源竞争不激烈,其对该群落的影响相对较小。琅岐岛台湾相思群落目前已发展为地带性的顶级群落,物种竞争不激烈,种间关系较稳定;而海岛上恶劣的环境和外来物种的扩散会导致植物生境资源短缺,迫使物种聚集在...  相似文献   
24.
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栖息地破碎、缺失与退化的重要原因。生态网络能保护重要栖息地,促进栖息地之间的物质与能量流动,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州市为研究区,基于CLUE-S模型预测现状延续、生态保护和城市扩张3种土地利用情景,将生境质量作为遴选生境斑块的依据之一,以鸟类最大迁徙距离为阈值构建生态网络,从连通概率指数PC和斑块重要性指数dPC两方面,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鸟类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情景的地类数量和空间结构均有差异,与生态保护相比,城市扩张情景的建设用地增加11603.52 hm~2,林地、耕地和水体减少5041.8 hm~2、2540.16 hm~2、3385.8 hm~2,新城区、山地风景区与水体周边是主要变化区域;(2)现状延续和城市扩张情景的生境斑块降至235块和216块,网络出现破碎化,生态保护情景增至367块,网络结构完整但空间位置改变;(3)2004—2024年PC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生态保护的PC高于现状延续和城市扩张,且利于保护短距离迁徙鸟类;(4)生态保护情景边缘型和关键小型斑块得到保护,第一等级斑块增加,城...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基因(ghrelin)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的相关性, 研究以两个尼罗罗非鱼群体(快长群体和基础群体)的DNA样本各40份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ghrelin基因序列。通过Dnasp v5和MEGA 5.0分析序列多态性、筛选有效SNP 位点; 采用Snapshot法对两个群体子代ghrelin基因中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然后分析SNP位点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快长群体ghrelin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数(S)比基础群体要少, 而核苷酸多态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要略高于基础群体。共筛得3个有效SNP 位点(S1、S2和S3), 均分布于第1个内含子中。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3个SNP 位点在两个群体的子代中均为低度多态性位点(PIC0.25), 但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P0.05);快长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的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等遗传多样性参数均小于基础群体子代的相应值, 3个SNP 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同一群体中高度一致, SNP 位点之间完全连锁。两个群体子代中3个SNP 位点处的优势基因型相同, 但快长群体子代中优势基因型频率要明显大于基础群体子代中相应基因型频率。对两个群体子代的生长性状与SNP基因型进行关联性分析的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在不同基因型中存在显著差异(S1:GG AG, S2:TT AT, S3:AA AT)(P0.05)。D1双倍型(S1:GG, S2:TT, S3:AA)所对应的尼罗罗非鱼个体的多项生长指标(体重、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高等)显著高于D2双倍型(S1:AG, S2:AT, S3:AT)。以上结果表明, 尼罗罗非鱼ghrelin基因3个SNP 位点完全连锁, D1双倍型与快长性状密切相关, 可作为尼罗罗非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26.
田进  吴成  杨金仙  王春晓 《菌物学报》2020,39(4):755-765
为分析中国本土野生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酵母菌的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构建分子指纹图谱,为优良有孢汉逊酵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依赖于培养的经典方法包含WL营养培养基、26S rRNA基因D1/D2区域序列分析和5.8S-ITS-RFLP分析进行118株贵州紫云县刺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的有孢汉逊酵母属酵母菌种水平的鉴定。采用Tandem repeat-tRNA(TRtRNA)指纹图谱法研究有孢汉逊酵母属酵母在两对微卫星引物扩增下的分子指纹图谱,并利用DPS软件分析不同分子指纹图谱类别之间的遗传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18株贵州紫云县刺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的野生有孢汉逊酵母属酵母菌,经依赖于培养的经典方法鉴定为3个种,包括Hanseniaspora opuntiaeH. uvarumH. occidentalis。TRtRNA指纹图谱法的引物对一TtRNASC和5CAG扩增出5类图谱,而引物对二TtRNASC和ISSR-MB扩增出10类图谱,可以表现出所测118株有孢汉逊酵母属的种间差异和种内差异。其中种内差异主要表现在H. uvarum中。总体而言,贵州紫云县刺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的有孢汉逊酵母属主要为H. opuntiaeH. uvarumH. occidentalis,其中H. opuntiaeH. uvarum内部表现了不同的TRtRNA分子指纹图谱,表征了种内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