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6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223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6篇
  1976年   12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北长山岛森林乔木层碳储量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洪华  王晓丽  王嫒  刘振英  麻德明 《生态学报》2013,33(19):6363-6372
人工林是庙岛群岛典型的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维护海岛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采用现有生物量相对生长方程和样地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以庙岛群岛中北长山岛为研究区,对海岛黑松纯林与黑松×刺槐混交林两种林型的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土壤质地及其理化性质对海岛乔木层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松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84.00 t/hm2,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86.00 t/hm2);黑松×刺槐混交林乔木层平均碳储量为29.60 t/hm2,高于山东省乔木层的平均碳储量(27.62 t/hm2)。应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乔木层碳储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土壤质地、pH值、含水量及含盐量是影响海岛乔木碳储量重要的影响因子。北长山岛土壤全氮、总磷、土壤有机质、碳氮比等其他理化性质对乔木层碳储量影响不是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92.
重金属离子对酵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探讨了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r+2、Pb+2)对酵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越高,酵母菌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如每个培养皿的菌落数、细胞直径、蛋白质、核酸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993.
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土壤水分分布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猛  段文标  陈立新  魏琳  冯静  王誓强 《生态学报》2012,32(5):1396-1402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土壤含水量的连续观测,利用基本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并揭示了林隙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分布格局,旨在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林隙土壤含水量不仅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且空间异质性的强度、尺度和空间结构组成随时间而改变。浅层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大于深层,林隙0—7.6 cm、0—12 cm和0—20 cm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9月>7月>8月>6月。林隙、郁闭林分和空旷地土壤含水量大小顺序均为0—7.6 cm>0—12 cm>0—20 cm。生长季内6月土壤含水量不同空间样点极差最大,各月变异都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基台值和变程大小顺序同样为0—7.6 cm>0—12 cm>0—20 cm;林隙月平均土壤含水量斑块连接度高,形状复杂,0—7.6 cm、0—12 cm和0—2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值均分布在林隙中心及其附近,最小值分布位置不固定;生长季内土壤含水量及其变化程度均为空旷地最大,林隙次之,郁闭林分最小。  相似文献   
994.
双孢蘑菇(Agaricusblsporus)是一种以二极性次级同宗配合方式进行遗传的食用真菌。双抱蘑菇的双核抱子多数为自体可育的异核抱子,使得在育种实践及基础遗传学研究中急需的同核不育单抱很难获得,而且同、异核菌丝也无法在生理形态上加以区分。这是多年来双抱蘑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缓慢的最重要原因。1980年,FritS。h以恢复育性为标记进行单抱杂交,才首先育成了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UI和U3。1982年,Royse和M则发展了蛋白质水平上的同工酶电泳标记技利]。随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双抱蘑菇的遗传育种也以DNA标记进行菌株间亲…  相似文献   
995.
栗山天牛成虫羽化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 (Blessig)是危害我国东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和蒙古栎Q.mongolicus天然林的重大害虫,生活周期长,3a发生1代,而且生活史整齐,在东北林区的辽宁、吉林和内蒙发育历期基本一致,因而绝大部分的成虫羽化时期出现在同一年份.为了有效防治栗山天牛,利用栗山天牛成虫具有趋光性这一特点,研究发明了诱集捕杀成虫的专用黑光灯,诱杀了大量的栗山天牛成虫,吉林省2008年共诱杀栗山天牛成虫达24.16t.根据每天晚上所诱到的栗山天牛的成虫数量(平均lkg栗山天牛成虫数量为430头,按此折合成重量kg统计),分析栗山天牛在成虫发生期其羽化数量与温湿度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栗山天牛成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的羽化与林间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则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对栗山天牛成虫的发生量与温湿度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为我国东北林区栗山天牛成虫羽化年份预测预报成虫出现和发生期以及在成虫发生期开展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夏季西南印度洋叶绿素a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1年1月西南印度洋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粒级结构,并结合水动力学环境和营养盐数据探讨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南印度洋副热带涡流(IOSG)区表层叶绿素a浓度较低,不超过0.07 mg/m3,次表层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所在水层较深,超过100 m;副热带聚集区(SCZ)表层叶绿素a浓度较高(0.164—0.247 mg/m3),次表层叶绿素a浓度最大值出现在50—70 m层。硝酸盐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微微型(pico)粒级的浮游植物占绝对优势,所有站位其对总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为71.1%,微型(nano)粒级次之(24.2%),小型(net)粒级所占比例最小(4.7%),其中IOSG区pico粒级对总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为77.9%,SCZ的pico粒级对总叶绿素a的平均贡献率为66.7%。IOSG区和SCZ海区之间水动力学环境的不同,可能导致了这两个海区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粒级结构的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97.
改进筛选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方法。采用硫酸二乙酯化学诱导新生隐球菌Cap59荚膜缺陷株 ,利用 5 氟乳清酸 (5 FOA)反筛选法筛选ura5尿嘧啶合成基因突变株。用新方法筛选到 2株Cap59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建立了一种筛选新生隐球菌荚膜缺陷株ura5突变株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区序列设计PVX、PVS特异性引物对 ,根据P1基因区序列设计PVA特异性引物对 ,应用三重RT PCR同步检测马铃薯X病毒 ,马铃薯A病毒及马铃薯S病毒 ,分别得到 5 62bp、 2 5 5bp、 1 82bp大小的扩增片段。试验从反转录反应、PCR反应及循环条件 3方面讨论了试剂和循环条件对三重RT PCR同步检测 3种病毒的影响。结果表明反转录反应中dNTPs浓度、 3种病毒下游引物浓度比例对整个反应影响较大 ;其次是PCR反应中MgCl2 浓度和退火温度 ;  相似文献   
999.
降解农药的微生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朱福兴  王沫  李建洪   《微生物学通报》2004,31(5):120-123
按农药的品种综述了降解农药的微生物种类。降解农药的细菌主要有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产碱菌属、节细菌属等 ;降解农药的真菌主要有曲霉属、青霉属、根霉属、木霉属、镰刀菌属等 ;降解农药的放线菌主要有诺卡氏菌属、链霉属等。  相似文献   
1000.
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敏建  王立群    丰华丽  戴向前  黄昌硕  王高旭 《生态学报》2008,28(6):2887-2887~2893
针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湿地消退问题,通过研究湿地水分运动与补给规律,分析湿地和径流进退的关系、湿地生境和生物的扩展关系,分析湿地水文连接度下降引起的湿地消退效应.根据湿地水循环原理和湿地生境空间分布规律,建立湿地径流场与生物多样性场的概念,从而提出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理论.以维持湿地存在、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为目标,通过湿地径流场与生物多样性场的耦合关系,将湿地划分为中心区和适宜活动区,以维持湿地生态水文结构所需要的水分条件定义为湿地生态需水.湿地生态需水问题的核心为确定湿地生态水文结构,并以湿地中心区和适宜活动区为边界条件,通过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的水量平衡模型对湿地生态需水量进行分析计算.以维持中心区的水分条件作为最小生态需水;维持适宜活动区的水分条件作为适宜生态需水.湿地生态水文结构更对湿地管理提供生态安全阈值.根据湿地生态水文结构的稳定程度,建立湿地生态安全危机管理机制,进行不同级别的预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