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3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肿瘤科晚期NSCLC患者177例,随机将其分为3组,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PP组)72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DP组)53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GP组)52例,比较三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差异,根据临床疗效将PP组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的影响因素。结果:PP组疾病控制率(DCR)与客观有效率(ORR)均显著高于GP组(均P0.05);PP组与DP组近期疗效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PP组的药物毒副作用均显著优于DP组与GP组(均P0.05)。PP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DP组与GP组(均P0.05),在无吸烟、腺癌与IV期晚期NSCLC患者中,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有效率更高。结论:培美曲塞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佳,与多西他赛相当并显著优于吉西他滨治疗,药物毒副作用小,且受吸烟状况、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影响。  相似文献   
132.
133.
构建水泡性口炎病毒糖蛋白(VSV-G)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检测其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和自激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VSV-G相互作用蛋白奠定基础。通过RT-PCR方法从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克隆糖蛋白(G)基因,BamH I和Sal I双酶切后连接诱饵载体pSos,获得诱饵质粒pSos-VSV-G,经测序鉴定后pSos-VSV-G转化到酵母菌株cdcH25(α),在营养缺陷培养基中观察pSos-VSV-G的自激活作用和毒性作用,同时利用蛋白印迹法分析诱饵蛋白的表达。成功扩增VSV-G基因,并准确克隆入pSos中,诱饵载体pSos-VSV-G成功转化到酵母菌株cdcH25(α)中,经表型筛选检测无自激活作用和毒性作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证实pSos-VSV-G在酵母细胞中表达诱饵蛋白。可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VSV-G相互作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4.
谢莉  韩永华  李冬郁  曾艳华 《遗传》2009,31(4):420-425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45S rDNA在栽培高粱×拟高粱、甜高粱×拟高粱F1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进行定位研究。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2个杂种分别检测到2个杂交信号,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终变期、中期Ⅰ染色体上45S rDNA位于一个二价体上, 说明这两个杂种携带45S rDNA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根据45S rDNA位点随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位置变化, 表明这两个杂种染色体配对行为正常, 平均构型为2n=2x=20(10Ⅱ), 证明45S rDNA可作为染色体的一个识别指标间接地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变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5.
利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华  张胜利  韩广文  薛建华  赵鹏 《遗传》2007,29(12):1471-1474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症(BLAD)是由常染色体上CD18基因单碱基突变(A→G)引起的隐性遗传疾病,隐性基因纯合时导致白细胞表面的β2整合素表达明显减少或缺乏而引起临床发病,患病牛的主要特征是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病从而影响其生产性能的表现,严重影响了奶牛场的经济效益。该工作利用自行设计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对PCR、PCR-SSCP条件的筛选和优化,并结合DNA序列测定,建立了PCR-SSCP检测BLAD 有害基因的新方法,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使用样品宽泛,适合大样本筛选,为奶牛BLAD有害基因的分型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我国奶牛的分子选育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6.
不同寄主蒲螨种群间亲缘关系的RAPD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RAPD技术分析了采自河北昌黎和天津蓟县等不同地点的9个不同寄主的蒲螨种群间的关系。通过对100条RAPD引物的3次重复筛选,获得32条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应用这32条引物共扩增出268条带,依据这些条带计算遗传距离,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9个蒲螨种群可分为3个组(A、B和C组)。其中A和B组属于小蠹蒲螨群,A组由护林神蒲螨Pyemotes dryas组成;B组由小蠹蒲螨P. scolyti和寄生于松树小蠹Scolytidae sp.的蒲螨组成;球腹蒲螨群组成C组,并分为两个分支,寄生于桃树小蠹寄生蜂Pteromalidae spp.的蒲螨为一支,寄生于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Perris、皮蠹Dermestidae sp.、日本二齿茎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黑枣树和柿树)和桑梢小蠹Cryphalus exignus等的5个蒲螨种群为一支,这5个蒲螨种群形态上未见明显差别。C组中的寄生桃树小蠹寄生蜂的蒲螨与该组其他蒲螨种群的遗传距离最远,达到0.3236~0.4111,并且存在生殖隔离,该蒲螨似已分化成为独立的新种;C组其他种群是否存在近缘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7.
植物茎秆性状形成与发育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珀  韩天富 《植物学报》2008,25(1):1-13
株型是作物品种改良的重要目标性状, 其中茎秆是最重要的株型性状。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 茎秆性状的形成和发育受多个重要基因的严格调控。本文从茎秆的发生、形状和分枝的形成等方面对茎秆发育的分子机理进行概述, 以期为植物株型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淋巴细胞胞质蛋白2(lymphocyte cytosolic protein 2,LCP2)是一种衔接蛋白质,在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激活下游信号因子以完成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LCP2也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会导致不良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生存率,其具体作用机制涉及多条信号通路。本文不仅对LCP2的分子结构以及基本功能进行了介绍,而且重点综合评述了LCP2通过参与NF-κB、MAPK、JAK/STAT以及PD-1/PD-L1信号通路调控恶性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总结了LCP2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潜在作用,为将来用于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标志物筛选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分析了荷兰芹胚性愈伤组织发生的条件, 对Co2+作用下胚状体形成与培养物内源IAA和ABA 的关系做了研究。结果表明, 荷兰芹下胚轴胚性发生能力随其相对位置而异, 自下而上逐渐提高。提高2, 4-D 浓度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 水解酪蛋白对胚性能力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在胚状体发生过程中, 添加Co2+显著降低培养物内源IAA 和ABA 水平, 并提高胚状体诱导率。其中对照组IAA 有一个峰值, ABA 有两个峰值;实验组ABA 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 而IAA 则始终没有峰值出现。Co2+对IAA 和ABA 的抑制机制可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0.
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彬  韩睿明  王国祥 《生态学报》2017,37(6):1769-1776
沉水植物茎叶-水界面是浅水湖泊的重要界面之一,对湖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富营养化水体中,大量的附着物常富集在沉水植物茎叶表面,形成了特殊的生物-水微界面。对该微界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沉水植物在微环境层面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物质循环的调控过程和机制。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具有促进水体养分转化、改变环境因子及可溶性物质的空间分布,增加物质运输的阻力和距离、降低植物光合作用、调控重金属等生态功能;微界面结构及环境因子受水体营养盐浓度、沉水植物种类及生长阶段等因素的影响。对微界面结构功能的主要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沉水植物茎叶微界面的研究前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