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浑善达克沙地14种植物热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14种主要野生植物根、茎、叶、果实等器官进行取样,测定其热值、灰分、矿质元素,同时对各项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来探讨浑善达克沙地主要植物作为生物燃料供给料的潜力及植物热值对灰分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4种野生植物全株热值范围为16.18 MJ·kg-1(猪毛菜)~20.23 MJ·kg-1(小叶锦鸡儿),平均值为18.80 MJ·kg-1,该值高于全球陆生植物平均热值;14种沙生植物的全株热值顺序为:小叶锦鸡儿沙蒿地烧瓜冷蒿木岩黄芪扁蓿豆糙隐子草沙鞭沙芦草叉分蓼冰草细叶鸢尾木地肤猪毛菜;14种植物灰分范围3.98%(沙鞭)~12.18%(猪毛菜),全株灰分含量顺序为猪毛菜木地肤地烧瓜细叶鸢尾叉分蓼小叶锦鸡儿沙蒿冰草扁蓿豆沙芦草冷蒿木岩黄芪糙隐子沙鞭;热值与灰分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碳、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热值与金属矿质元素呈负相关,与非金属矿质元素呈正相关,但均不显著。浑善达克沙地主要野生植物热值均高于当前主要生物质原材料(柳枝稷、玉米秸秆、王草等),说明该地区植物具有作为能源植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52.
目的:体外水平探讨利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减VEGFR-1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Lipofectamine2000TM作为转染试剂将同时针对人和大鼠VEGFR-1基因的小干扰RNA转染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大鼠乳腺癌细胞系SHZ-88,敲减VEGFR-1基因的表达;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半定量RT-PCR,蛋白印迹试验等检测VEGFR-1mRNA和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变化.结果:靶向VEGFR-1基因的siRNA转染细胞后,两种细胞增殖均被抑制,同浓度两细胞株指标无显著差异,VEGFR-1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各对照组指标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能成功敲减VEGFR-1基因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3.
PET和CT影像技术是肿瘤、痴呆症、心脑血管病等的重要临床诊断技术,近年发展的小动物PET/CT成为对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尤其是小动物模型进行比较医学研究的最新工具,能够活体无创的、动态的、定量的从分子水平观察动物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代谢显像、受体显像、基因表达显像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小动物PET/CT在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中的最新应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筛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的单克隆结直肠癌细胞系,为体内监测肿瘤的早期生长建立一种新的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脂质体2000介导chickenβ-actin-GFP-neo和chickenβ-actin-DsRed-neo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BALB/CA-nu裸鼠皮下接种1×10^6个发光细胞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GFP、DsRed的人结肠癌细胞株,将其接种到裸鼠体内可成瘤,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了肿瘤的生长过程,肿瘤的发光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红色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建立的裸鼠肿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结肠肿瘤和相应的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筛选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人的单克隆结肠腺癌细胞系,为体内监测肿瘤的早期生长建立一种新的肿瘤动物模型。方法以脂质体2000介导chicken β-acfin-GFP—NEO转染人结肠腺癌细胞HCT-8,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BALB/CA-nu裸鼠皮下接种1×10^6个发光细胞使其成瘤,活体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GFP的人结肠腺癌细胞株,将其接种到裸鼠体内可成瘤,利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了肿瘤的生长过程,肿瘤的发光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人结肠腺癌细胞HCT-8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结肠腺癌细胞HCT-8建立的裸鼠肿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结肠肿瘤和相应的药物筛选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6.
城市居住区绿地斑块的降温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夏季的高温季节对上海市 21个居住区的130个绿地斑块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测定,比较研究了不同绿地斑块的降温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斑块对周围环境具有明显的降温增湿作用,能明显改善人体的舒适度,绿地中心温度降低2.6 ℃、相对湿度增加8.3%、人体舒适度增加0.8.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绿地斑块的降温幅度有显著影响且环境温度的影响大于相对湿度;降温幅度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R=0.416)、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R=0.460);随环境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绿地中心的降温幅度最大.在影响绿地斑块降温幅度的主要结构指标中,大乔木盖度的影响力最强,其次为小乔木盖度和灌木盖度,并随盖度增加,绿地尤其是绿地中心的降温效果越来越明显.绿地类型、遮阳程度及配置不同的树种对绿地斑块的降温幅度也有显著影响;大乔木绿地的降温幅度最大(2.8 ℃),其次为小乔木绿地(2.0 ℃),乔灌相间和灌草结合的绿地平均降温幅度分别仅为1.4 ℃和1.2 ℃;以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G.Don]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为优势树种的绿地斑块降温效果最明显,草坪的降温效果最差.从降温角度考虑,居住区的绿化应多采用以乔木为主、灌草为辅的绿地结构类型,尽量避免使用单一的草地绿化类型.  相似文献   
57.
近百年中国西南降雨侵蚀力反演计算与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侵蚀力(R)是评价降雨对土壤剥离、搬运侵蚀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分析降雨侵蚀力百年尺度的演变过程对于探究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CRU_TS4.01数据集中的逐月降雨数据,计算中国西南地区1901—2016年的降雨侵蚀力,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过程并基于像元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百年以来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与降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呈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国西南有34.11%的地区百年平均降雨侵蚀力在4500—5500 MJ mm hm-2h-1a-1之间;(3)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年内的集中度较高,各个地区在夏季(6—8月)和秋季(9—11月)的累计降雨侵蚀力占到了全年的75.84%—96.09%,其中季节最大降雨侵蚀力出现在西藏林芝地区的夏季,其贡献率达到了74.2%;(4)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在百年尺度上的年均值为4092.84 MJ mm hm-2h-1a-1,最高值(1915年)为4667.75 MJ mm hm-2h-1a-1,最低值(1992年)仅3639.63 MJ mm hm-2h-1a-1;(5)西南地区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有47.59%的区域降雨侵蚀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32.91%的区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为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侵蚀的防治、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及演化机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58.
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别在TOF/MS全扫描和Q-TOF/MS碎片扫描两种模式下分析不同厂家生产的蓝莓提取物中的的花青素和黄酮类活性成分。首先依据高分辨精确质量在"待筛查化合物数据表"中查出可能的化合物,再结合二级质谱的子离子碎裂特征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结合参考文献,从蓝莓提取物中共鉴定出19个花青素类化合物、8个黄酮类化合物。同时,本文还对蓝莓提取物中的花青素苷和黄酮苷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探讨。这一分析方法方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将其推广至其它天然活性成分的无对照品筛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59.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种优势短命植物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hinchum M. Bieb.)和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 orientale (L.) Jaubert & Spach)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制实验,设定2个温度梯度以及3个水分梯度,对它们在不同温、湿度处理下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温度显著影响尖喙牻牛儿苗的N、P、C∶P、N∶P以及东方旱麦草的C、N、P、C∶N、N∶P;水分显著影响2种短命植物的N、P、C∶N、C∶P以及东方旱麦草的N∶P,其中N含量随温度的变化符合温度-生物地球化学假说,而P含量随温度的变化符合温度-植物生理假说。(2)温度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2种植物的影响表现为:在高温处理时,随着水分梯度的增加,2种植物的N、P含量先升高再下降,C∶N、C∶P、N∶P先下降再升高;在低温处理时,尖喙牻牛儿苗的N、P含量变化与水分梯度呈反比,C∶P变化与水分梯度呈正比,而东方旱麦草化学计量变化差异不显著。(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显著影响2种短命植物各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养分限制情况受营养元素的主导调控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60.
2010年8月,对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1979、1999和2004年围封的羊草样地进行取样,测定植物个体、枯落物及群落的热值,探讨不同围封时间对羊草草原主要构成植物、枯落物、群落热值及单位面积能量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对羊草草原主要植物个体、枯落物、群落热值及单位面积能量积累量均具有显著影响.1979和1999年围封的羊草草原单位面积能量积累量显著高于2004年围封,2004年围封群落和枯落物的热值均显著高于1979和1999年围封,而1979和1999年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围封时间下,同种植物的热值差异显著,而不同种植物的热值则表现出一定差异;群落热值高低取决于构成植物,而单位面积能量积累量主要由草地的生物产量决定,二者的变化趋势均为短期内有一定波动,长期围封之后基本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最终达到生态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