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犬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心肌细胞膜脂流动性(LFU)的变化,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偏振法测定了20只实验性AMI早期犬的心肌细胞LFU。结果表明,AMI早期心肌细胞LFU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其降低程度与心肌缺血时间长短和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有关。LFU在冠状动脉(CA)结扎后1min时即出现降低,与心外膜电图S—T段弓背向上损伤性改变同时发生,而明显早于外周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谷草转氨酶(AST)以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后者在CA结扎后240min出现变化。因此,LFU可作为AMI早期反映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及其程度的一种敏感标志。  相似文献   
162.
本文报告了体外培养的牛白细胞对放射性同位素氚标记的E.coli 112 LPS(简称E.coli 112~3H—LPS)的吸收和降解。实验证实:S型~3H—LPS (Smooth)比R型~3H—LPS(Rough)更容易被牛白细胞吸收和降解,同时也发现经抗LPS IgG调理的S—LPS可大量的被细胞吸收。用HCl—Hexane提取反应物中~3H—Fatty Acid,用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实验(Petrom Ether:Ether:Aciti 70:30:2)分析~3H—代谢产物,结果表明,从LPS中至少降解出2种~3H—Fatty Acid,Rf值分别为0.6和0.3,说明牛白细胞含有一种或几种能够降解LPS的酶。  相似文献   
163.
军团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暂子  张吉辉 《微生物与感染》1992,15(5):213-215,231
  相似文献   
164.
肝素酶是一类能够特定切割肝素或硫酸乙酰肝素中α-1,4糖苷键并将其裂解成有活性寡糖片段的酶,主要分为真核生物肝素酶(Heparanase)和原核生物肝素酶(Heparinase)。由于原核生物肝素酶是一种高效绿色的生物催化剂,因此近年来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性研究逐渐被重视。文中结合本课题组相关工作,归纳介绍了原核生物肝素酶通过作用于硫酸肝素蛋白聚糖(HSPGs)生成肝素小分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在制备第三代创新型抗凝血药物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WMH)和超低分子量肝素(Ultra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ULMWH)方面的应用;原核生物肝素酶作为肝素拮抗药物等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并展望了原核生物肝素酶的未来应用前景及挑战。  相似文献   
165.
挖掘新颖的类膨胀素基因,丰富类膨胀素基因资源,探究其功能,加深我们对类膨胀素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促进其工业应用。通过RT-PCR的方法从嗜热真菌Talaromyces leycettanus JCM12802中克隆得到了一个1 196 bp的类膨胀素基因Tlexlx1,并与大多数真菌来源的膨胀素相比,Tl EXLX1缺少一个N端的CBM结构域。Tl EXLX1与来源于Penicilliopsis zonata的假定蛋白ASPZODRAFT_140583具有最高的序列相似性81%,与Penicillium digitatum Pd1来源的Expansin-like protein 1相似性为56%。同时构建野生型Tl EXLX1和含有Tl SWO1的N端CBM区的突变型CBM-Tl EXLX1重组质粒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纯化,并对其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该基因含有1个内含子(83 bp),编码370个氨基酸和一个终止密码子。Tl EXLX1推导氨基酸序列包括一个22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序列,一个类GH45结构域和一个类膨胀素结构域。结果表明,重组蛋白Tl EXLX1和融合蛋白CBMTl EXLX1具有较高的葡聚糖酶活性(地衣多糖:7.2 U/mg和17.2 U/mg;大麦葡聚糖:4.4 U/mg和9.4 U/mg)和微弱的微晶纤维素水解活性。以地衣多糖为底物时,二者的最适作用温度和pH一致(60℃和6.0)。Tl EXLX1可以破坏微晶纤维素整齐光滑的表面结构,与商业纤维素酶有一定的协同效果。获得新型的类膨胀素蛋白,有一定的水解活性,在木质纤维素降解等工业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6.
吉林省延吉地区玉米螟寄生蜂的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2-1974年调查,我省延吉地区玉米螟卵的寄生蜂有:玉米螟赤眼蜂 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粘虫黑卵蜂 Telenomus cirphiuorus;幼虫寄生蜂有:大螟瘦姬蜂 Eriborus terebrans、高缝姬蜂 Campoplex sp.、棱柄姬蜂 Sinophorus sp.、姬花蜂 Hyiaeus sp.、玉米螟长距茧蜂 Macrocentrus grandii、茧蜂 Bracon sp.、金小蜂Eupteromalus sp.;共9种,其中玉米螟赤眼蜂占螟卵总寄生率的97.3%,大螟瘦姬蜂占幼虫总寄生率的85%以上,是当地重要寄生蜂。  相似文献   
167.
夏枯草多糖分离纯化、相关性质及药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夏枯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部分理化性质以及夏枯草多糖的免疫学活性。夏枯草经水提醇沉,去蛋白、脱色、凝胶柱色谱等步骤分离纯化得到夏枯草精多糖(Pure polysaccahrides of Spica prunellae,PPSP)。HPGPC法测其相对分子质量,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柱前对氨基苯甲酸衍生化HPLC法测其单糖组成。免疫学实验证明夏枯草精多糖单独作用或协同ConA均可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夏枯草精多糖在200μg/mL质量浓度下对正常小鼠的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8.
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的微藻生物技术正处于十字路口,但仍在不断发展。微藻衍生的多产品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提高经济可行性,特别是结合生产高附加值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敲除海洋微拟球藻中的DWARF1 (DWF1)基因的突变株具有比野生型更高的色素含量和光合效率,并且还可以显著降低胆固醇积累(这可能是人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使其从原本占总甾醇 (TSs) 超过70%的含量减少至零。相比之下,其前体24-亚甲基胆固醇(一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蜂王浆的关键微量营养素)的产量则从零增加到60%以上。结合海洋微拟球藻中ω-3脂肪酸含量高的特点,我们预计在工业规模上开发该菌株将带来可观的利润。  相似文献   
169.
 该文利用涡度协方差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分量的累积和)获得的通量观测数据,对老山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45°20′N, 127°34 ′E)的碳收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每0.5 h所测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能量平衡达到75%,说明涡度协方差法适应于本站的研究。较阴天气情况 下,林分光照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晴朗天气,可能归因于阴天较多的散射光。以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发现,通过涡度协方差法计算的落叶松林生态 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在20~50 μmol•m-2•s-1之间,远高于冠层叶片的总光合速率9.8~23.4μmol•m-2•s-1 (平均值16.2μmol•m-2•s-1 ),而 当综合考虑冠层光合和林下植物光合作用时,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吻合性较好,说明林下植物对落叶松林碳平衡有重要影响。在估计森林生态系 统呼吸方面,以有风夜晚净生态系统交换量(NEE)来代表生态系统呼吸总量(3~9μmol•m-2•s-1)低估了生态系统呼吸总量,粗略估计较生 理生态学方法(不同呼吸分量的累积和)低估了50%左右(14.2μmol•m-2•s-1)。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在估计森林碳平衡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呼吸量的估计差异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0.
目的探讨不同血浆处理方式对脐血和老人外周血血浆中TIMP2蛋白检测的影响,建立人血浆中TIMP2蛋白检测方法的同时为联合干细胞延缓衰老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采集了15份脐带血和15份老人外周血,利用不同的离心力、不同的储存温度和不同的检测试剂盒对血浆中TIMP2蛋白最终检测含量的影响。多组均数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1?000×g、1?500×g和2?000×g离心力组组间TIMP2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20?℃、-80?℃保存组,保存一周或者两周TIMP2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利用R&D Systems、Abnova和Abcam检测试剂盒均不对全血中TIMP2蛋白最终检测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脐带血中的TIMP2蛋白含量(147.00±15.92)?pg/ml高于老人外周血中TIMP2蛋白含量(79.56±10.80)?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不同离心力、血浆储存温度及检测试剂盒间均不影响脐血和老人外周血中TIMP2蛋白最终的检测含量,且脐血血浆中TIMP2蛋白含量高于老人外周血。显示TIMP2蛋白可能与衰老存在直接的相关性,具有与干细胞联合治疗并延缓衰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