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分析密度对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蝌蚪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的影响,将大蹼铃蟾蝌蚪分别饲养在A组(30只/L)、B组(60只/L)和C组(90只/L)3个不同的密度条件下,每天定时定量喂食和换水,每隔5 d测量和记录1次蝌蚪的全长、尾长、体宽和死亡数,并用相关性和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与全长、尾长和体宽都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相关性系数r值为:A组B组C组;以各组密度为自变量,大蹼铃蟾蝌蚪全长、尾长和体宽为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斜率表现为:A组B组C组。大蹼铃蟾蝌蚪的生长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与存活率具有显著相关性(r=0.877,P0.01),存活率在饲养早期较高,中后期逐渐降低,且高密度下的存活率始终小于低密度。推测高密度饲养下的大蹼铃蟾蝌蚪较早进入变态期,且密度越大,蝌蚪进入变态期时的全长、尾长和体宽越小。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观察冷冻处理后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s,hRPE)在体外培养和体内玻璃体环境中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的变化,调查变化后的玻璃体对正常RPE细胞的促增生作用。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在-80℃下进行冷冻,冷冻时间分为0s、15s和60s,随后继续体外培养和注入正常兔眼玻璃体,冷冻后的第3d和6d收集细胞培养液和玻璃体样本,ELISA法测定hHGF含量;进一步,用MTT法测定正常RPE细胞加入玻璃体样本后的生长状态。结果显示冷冻刺激RPE细胞hHGF的分泌增多,并可促进RPE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23.
新疆沙冬青抗冻蛋白的提取分离及其热滞活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冻蛋白被发现于低温环境下生存的生物体中,它能够吸附在冰晶表面并改变冰晶的生长形态,对于增加植物的抗低温胁迫能力有重要作用。用纤维素DE-52离子柱层析提取分离出了冬季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叶片中的抗冻蛋白(AFPs)。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结果表明,当蛋白浓度为20mg/ml时,抗冻蛋白的热滞活性(THA)为0·46℃。经SDS-PAGE电泳分析,此抗冻蛋白的分子量为119·24kDa。  相似文献   
24.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土壤有机质一直是土壤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在过去的50年里,对土壤质量可持续性观念的增强和寻找快速判断人为因素对土壤质量影响方向指标的强烈愿望导致了土壤有机质的研究重点发生了急剧变化:对农业措施反映慢的土壤腐殖质类物质的研究正在退出土壤有机质研究领域,而侧重点逐渐转向了土壤中未受微生物作用或正在受微生物降解的有机残体;也出现了新的土壤有机质研究概念和对应测试手段:土壤有机质的比重分组、与有机质结合的土壤颗粒大小分组、土壤团聚体中的POM和iPOM以及土壤水溶性有机质和微生物体C等概念和测试手段被相继提了出来,土壤有机质的研究重点正在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产物(腐殖质)向土壤微生物作用前的、具有部分生物活性的有机质(轻组有机质、砂粒组和粗粉砂粒组中的有机质、POM和iPOM)和完全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质(微生物体C和水溶性有机质)转移,这一过程与土壤有机质概念的拓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5.
畜牧系统中氮素平衡计算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牧系统中N流动与平衡的研究是畜牧业进行养分资源管理的基础,而参数的确定又是研究养分循环与平衡的基础工作.本研究对该系统的N输入、输出项参数进行分析讨论,包括平衡计算中每一个输入和输出项需要的参数种类、参数的选择以及建议采用的数值.讨论过程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初步确定了我国畜牧系统N养分平衡计算参数.  相似文献   
26.
分枝杆菌     
本书系统地叙述了分枝杆菌的实验方法,内容涉及实验室工作中的安全预防手段、培养基的制备、标本的处理、鉴别分离、鉴定方法等;可供微生物研究所,结核病防治院、防疫站、医院、药厂等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参考。我刊现分期刊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全麻开腹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uf)组和芬太尼(Fen)组,各30例。分别使用舒芬太尼或芬太尼进行PCIA,不给负荷量。记录术后0h、4h、12h、24h、40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PCA按压次数、并发症和病人的满意度等。结果:Suf组4h、12h、24hVAS评分明显低于Fen组(P<0.05),其它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f组各时间点镇静评分均小于Fen组(P<0.05);Suf组PCA按压次数显著低于Fen(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uf组病人对PCIA满意率显著高于Fen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用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PCIA,镇痛安全有效,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进行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Ⅰ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1;Ⅱ组给予舒芬太尼0.15μg·kg-1;Ⅲ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1,舒芬太尼0.1μg·kg-1.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给药,观察比较苏醒期三组患者的躁动发生情况、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等).结果:Ⅱ组和Ⅲ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Ⅰ组和Ⅱ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具有良好的效果,并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在脂多糖(LPS)所致细菌脓毒症免疫抑制中树突状细胞(DCs)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细菌脂多糖刺激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免疫抑制模型,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Con)、脂多糖组(LPS)、2-(4-吗啉基)-8-苯基-4H-1-苯并吡喃-4-酮+脂多糖组(LY294002+LPS)、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盐+脂多糖组(PDTC+LPS)和脂多糖+封闭PD-L1组(LPS+αPD-L1)。小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 10 ng/ml)和白介素4(rmIL-4 1 ng/ml)的10%胎牛血清1640培养基于CO2培养箱37℃静置培养4 d后,LPS(10 ng/ml)处理DCs静置12 h获得PD-L1高表达的DCs作为免疫抑制刺激细胞。通路抑制剂LY294002(10 μmol/L)、PDTC (20 μmol/L)作用1 h阻断PI3K和NF-κB信号。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检测LPS诱导树突状细胞PD-L1表达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 (PI3K/AKT) 信号通路活化情况;BrdU细胞增殖实验和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检测LPS诱导树突状细胞PD-L1表达上调对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反应及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DCs表面PD-L1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P<0.01),PD-L1荧光信号强度增强,且主要分布于细胞表面和细胞质,DCs介导的T细胞增殖水平降低(P<0.01),γ-干扰素斑点形成细胞数下降(P<0.01)。与LPS组比较,LY294002+LPS组、PDTC+LPS组和LPS+αPD-L1组PD-L1荧光信号强度降低,T细胞增殖水平升高(P<0.01),γ-干扰素斑点形成细胞数上升(P<0.01),改善树突状细胞介导的T细胞免疫抑制现象。 结论:PD-L1是介导脂多糖所致细菌脓毒症免疫抑制的关键分子,PI3K信号、NF-κB信号也参与此免疫抑制过程。  相似文献   
30.
姚冲学  吕婷  王方  黄元  肖剑  陈明勇 《四川动物》2019,(2):194-199,205
2018年6—8月,测量采自云南省昆明市金殿水库后山的71只(47♂,24♀)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成体的体长、头长、头宽等15项形态特征指标并检验该物种的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雄性平均体长为53.54 mm±1.14 mm,雌性平均体长为52.74 mm±1.45 mm,雄性与雌性平均体长比为1.015,两性异性指数为0.01;大蹼铃蟾的体长、体质量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雌性的眼间距外,其余13项形态特征与体长均有极显著相关性;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大蹼铃蟾的头长、吻长、前臂宽、腿或后肢全长、胫长、胫宽和跗足长在两性间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雄性的这7项形态特征随体长的生长速率大于雌性。性选择假说能解释大蹼铃蟾的两性异形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