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9篇
  免费   577篇
  国内免费   232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221篇
  2021年   176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7篇
  1976年   12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始鼠化石在甘肃省党河地区上渐新统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始鼠科(Eomyidae)是一类已绝灭的小型的鼠类,在古近纪和新近纪时广布全北区,以北美(中始新世—晚中新世)和欧洲(早渐新世—晚上新世)发现的化石较丰富。过去在亚洲发现的始鼠化石极少。亚洲的第一个始鼠化石是1982年才发现的(郑绍华等,1982)。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亚洲陆续发现了一些始鼠化石,表明从中始新世到上新世时在亚洲已有始鼠生存过(Wang and Emry,1990;Qiu,1994,1996;Tomidaand Setoguchi,1994;Emry et  相似文献   
942.
西藏八角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八角莲属植物为我国所特有 ,约 1 2种 1变种 [1,2 ] ,西藏八角莲 (Dysosma tsayuensis Ying)仅产于西藏东南部 ,海拔 2 5 0 0~ 3 5 0 0 m的高山松林下或云杉林下 ,为藏药奥毛塞 (音译 )代用品 ,其根与根茎有活血、止血、解毒、消肿功效 ;用于治疗腰腿疼痛、咳喘、心胃痛、跌打损伤。其化学成分研究未见报道。1 实验部分1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熔点用 X- 4型显微熔点仪测定 (温度计未校正 )。红外光谱用 Perkin- Elmer983型红外光谱仪测定 ,KBr压片。紫外光谱用 Shimadze UV- 3 0 0 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 ,核磁共振谱用 Bruker ARX-…  相似文献   
943.
以梅子垭村的一个小集水区及与之相邻的梅子垭水库为研究对象,根据降雨过程中集水区产生的径流输入及在水库库湾 不同取样点上所取水样的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P元素在库湾 中的一维A.B.卡拉乌舍夫扩散模型。并对水库的水质状况与对应水流域的植被类型的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质与毗邻陆地生态系统的状况密切相关,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对陆地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将导致水库水质恶化;因此有必要将水陆生态系统综合考虑,以达到水陆复合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4.
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异色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小艺  沈佐锐 《生态学报》2002,22(12):2278-2284
为探讨害虫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测定了吡虫啉,鱼藤酮,氰戊菊酯和阿维菌素A种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异色瓢虫成虫捕食桃蚜功能反应的影响。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异色瓢虫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药剂处理后异色瓢虫最大日捕食量降低,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捕食速率和寻找效应一般也被减弱,影响结果还与异色瓢虫受药的方式有关,4种药剂中以氰戊菊酯的影响最大,鱼藤酮的胃毒作用也较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对天敌异色瓢虫的捕食作用存在着不良影响,这为害虫治理中如何协调利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指导科学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5.
植物生活史型的多样性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主要阐述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基本定义和基本模式。根据植物的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适合度(Fitness)和能量分配格局将植物生活史型划分出V生活史型、S生活史型和c生活史型3个基本类型以及VS生活史型、SV生活史型、cS生活史型、Sc生活史型等6个具有混合特征的过渡类型。文中分析了权衡(丁rade—off)植物生活史各阶段的能量需求,使之合理地进行能量分配,进而使植物生活史型获得最佳的繁殖和存活效益以及最大的适合度的重要性,指出韧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增值物生活史型及其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换的密切关系。韧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营养生长,次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促进繁育和拮抗环境胁迫。植物生活史型在特定时空中依生境的连续变化而发生相互转换,呈现出具动态特征的植物生活史型诺。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即生境中的资源状况和干扰程度构成了环境筛的径度,进而形成选择压力,以使植物按需分配能量,合成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来应对选择压力,形成自身的生态幅和适应对策,最终与生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适合度来表征相应的生活史型。还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化的机制,即每一种植物生活史型均有与该生活史型相对应的生境类型、选择压力、代谢物质和生活史对策,由于时空的连续变化,生境类型也发生过渡性变化,形成过渡类型(ED、DE、DF、FD),因而导致选择压力、代谢物质、生活史对策也发生过渡性变化,形成过渡类型LM、ML、MH、HM、KR、RK、RT、TR、BP、PB、PA、AP,最终通过VS、SV、SC、CS等过渡类型的形成而实现植物生活史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文中以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等5种植物生活史型谱为例,分析了各植物生活史型谱的动态特征并指出:V生活史型的植物因营养体较为发达、寿命较长,且能通过正常的有性生殖繁衍后代,通常都能产生稳定种群;以S生活史型为主的植物,因台子中含有来自双亲的两套基因,故有性生殖过程能产生较多遗传性不同的后代,使种群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加强,因而容易形成爆发种群;以c生活史型为主的植物,其遗传物质与母体完全相同,故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因而容易导致种群濒危。  相似文献   
946.
土壤水分对金矮生苹果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王克勤  王斌瑞 《生态学报》2002,22(2):206-214
通过对 7年生田间和 2年生盆栽金矮生苹果 ( Maluspumila CV.goldspur)进行不同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测定研究 ,结果表明 ,光合速率 ( Pn)与光照强度 ( PAR)和土壤水分 ( SWC)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林木供水充足 ,即 SWC( >1 5 % )达到田间持水量 ( FC)的 75 %以上时 ,Pn的光响应曲线为直角双曲线 ,但 SWC低于这一水平时 ,Pn的光响应曲线则为二次抛物线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光抑制 ,水分胁迫越严重 ,出现光抑制越早。弱光下 ( PAR<5 0 0 μmol· s- 1· m- 2 ) ,光合速率最大值 Pmax出现在 SWC比较低的范围内 ( 70 %~ 75 % FC) ,如果 SWC继续增大时 ,Pn反而下降 ;随着光强的增大 ,Pmax出现的 SWC水平随之提高。金矮生苹果 Pn的日变化规律在不同 SWC下并不相同 ,水分胁迫存在时 ,Pn的日变化表现出“午休”现象 ,水分胁迫越严重 ,“午休”时间越长 ;水分供应充足时 ,Pn从 1 0∶ 0 0的最大值直线下降 ,下午不再回升。轻度水分胁迫时 ,Pn日平均值接近或达到最大值 ;随着 SWC的提高 Pn日平均值反而有下降趋势。在正常光照条件下 (日均值 80 0~ 1 0 0 0μmol· s- 1· m- 2 ) ,当林木处于严重水分胁迫 ,即 SWC低于 FC的 5 5 %时 ,Pn随土壤水分的增加直线上升 ;当土壤水分供应充足 ( SWC>75 % F  相似文献   
947.
水凝胶是一类广泛溶涨于水 ,呈三维网状结构的聚合物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 ,广泛地用于生物材料 ,如眼球的晶状体、人造脏器以及人造皮肤等。高含水量的水凝胶不利于细胞粘附 ,研究能使细胞粘附并生长的水凝胶是开发其在组织工程材料领域应用的关键 ,细胞易于粘附的水凝胶可用于细胞培养基材和组织工程移植支架材料。一般来说 ,由于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 ,带正电荷的基材表面 (如 ,多熔素 (Polyl ysine) )有利于细胞粘附 ,而带有酸性或中性基团的材料不利于细胞粘附[1 ] ,而且带高负电荷密度的基材会导致细胞新陈代谢的紊乱并抑制细…  相似文献   
948.
对来源于假单胞菌sp.130的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L-7-ACA)酰化酶结构基因的全序列及所编码蛋白质的α,β亚基的N末端和C末端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将蛋白质序列与其他同类的GL-7-ACA酰化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酶与来源于假单胞菌GK16和C427的酰化酶的序列有较高同源性,而与其它同类酰化酶的同源性较低。这些酶的α亚基N-末端差别较大,但是β-亚基的N-末端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949.
不同批号蕲蛇酶在家兔血液凝固系统上的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批号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后,对血液凝固系统各项指标的影响,以判定其药效的稳定性。方法:取家兔,纯白色,体重1.5-2.5kg,雌雄兼用,每日静脉注入蕲蛇酶1.0u/kg.d^-1,连用3-5天,药前、药后从心脏取血6ml,取全血1ml作血栓形成;余血以3.0%枸橼酸钠按1:9抗凝,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测定其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聚集率,以贫血小板血浆(PPP)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5个批号的蕲蛇酶药后3天或5天均可明显使血栓形成的重量减轻,长度缩短,Fg含量减少(P<0.01),TT,PT,KPTT均延长(P<0.05-0.01),血小板数轻度减少,聚集率抑制达20%-50%,结论:不同批号的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具有显著的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减少,表明对心脑血管内血栓形成药学相同,说明用家 兔作为鉴定药品质量是可行而必须。  相似文献   
950.
植物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策略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获得性抗性(SAP)是植物防御病原微生物侵染的一条有效途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其表达特性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从活性氧的代谢,抗病基因的利用、过敏反应的诱导和SAR的组成性表达等方面论述了植物广谱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策略。已取得的成就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