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研究真核表达的textilinin-1蛋白纯化品对纤溶酶抑制作用。方法根据textilinin-1的天然氨基酸序列,按照毕氏酵母偏好密码子进行优化,合成textilinin-1基因,重组到pPICZα载体上,并转化至Pichia p.X-33菌种中,实现高效分泌表达,并进行重组textilinin-1活力单位的定义及小鼠断尾试验。结果通过高密度发酵及两步柱层析纯化,最终从10L发酵液中得到6g纯度达97.0%以上的重组textilinin-1。活性研究表明,重组textilinin-1对纤溶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对tPA所致的小鼠出血倾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重组textilinin-1可抑制纤溶酶活性,并对纤溶性出血小鼠模型有止血作用,具有开发为止血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壳聚糖诱导促进红松(Pinus koraiensis)多酚合成的生理调控机制, 以红松幼苗为实验材料, 在DCR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壳聚糖, 诱导8天后测定多酚和原花青素的含量, 筛选有利于多酚积累的最佳的壳聚糖浓度。随后测定最佳浓度壳聚糖诱导下红松幼苗中多酚物质积累量、防御酶活性和多酚合成途径关键酶活性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 50-200 mg·L-1壳聚糖可以有效地提高多酚和原花青素的积累量。壳聚糖浓度为100 mg·L-1时诱导效果最佳, 多酚积累量可以达到(9.91 ± 0.68) mg·g -1鲜质量, 是对照组的1.64倍; 原花青素积累量可以达到(2.52 ± 0.11) mg·g -1鲜质量, 是对照组的1.53倍。100 mg·L-1壳聚糖诱导下红松幼苗防御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合成关键酶(苯丙氨酸转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迅速做出响应, 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壳聚糖能够显著地激活红松幼苗的防御反应和苯丙烷代谢途径, 从而促进抗氧化物质多酚的合成与积累, 有利于提高红松幼苗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23.
从PUBMED中查找人心脏cTnI和cTnC的cDNA序列,在两者之间加上15个中性氨基酸残基(G4S)3的linker编码序列,并分别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TnI-linker-TnC和pET28a-cTnI-linker-TnC,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DE3)中,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通过SDS-PAGE电泳和间接ELISA对目的蛋白进行初步鉴定,并优化表达条件以实现目的蛋白的可溶性高表达。用标准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标准抗cTnC单克隆抗体对目的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鉴定和双抗体夹心ELISA鉴定,同时用八位心肌梗塞患者血清做间接ELISA鉴定。结果表明,cTnI-linker-TnC融合蛋白在表达载体pET32a中实现了可溶性高表达,最佳表达条件为28℃、0.4mmol/L IPTG、诱导表达5h;且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保存了cTnI和cTnC单体的天然结构,有望成为天然cTnI-TnC复合物的替代物,为下一步制备高特异性的抗cTnI-TnC复合物的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硝化抑制剂对不同旱地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和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施加尿素的沈阳草甸棕壤、运城褐土、美国明尼苏达州粉砂壤土的N2O排放、氮素转化速率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抑制剂DCD和DMPP对草甸棕壤的N2O减排率为54.1% ~75.9%,但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约24%的硝化潜势被DCD所抑制,而在高含水量下DMPP却对硝化潜势无抑制作用;在褐土中,DMPP抑制效果显著,其在两种含水量下的N2O减排率为85.5%和66.7%、对硝化作用潜势抑制率为97.2%和96.4%,但DCD只在低含水量下有少许抑制效果(24.6% ~57.5%),而在高含水量下则失效;DMPP对粉砂壤土在两种含水量下的N2O减排率为42.9%和53.1%,而DCD在高含水量下未能减排N2O;在草甸棕壤和褐土中,施氮肥有效促进氨氧化细菌(AOB)的生长繁殖,DCD与DMPP使AOB amoA数量减少了4.1% ~63.5%,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氨氧化古菌(AOA)和反硝化菌则影响不大;与AOB相比,AOA在数量上占优势,但AOB amoA基因丰度与硝化潜势显著正相关,表明AOB在硝化过程中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毕赤酵母表达的textlinin-1(Q8008)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抑制plasmin活性的性质进行研究。方法构建表达Q8008pachia pastoris工程菌,经发酵、纯化得到纯度达95%以上的Q8008。考察不同的温度、pH缓冲液和金属离子等条件对Q8008抑制plasmin活性的影响。结果 Q8008在中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其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40℃,在30~50℃相对酶活力在90.0%以上;有2个金属离子对Q8008活性测定方法的影响产生了显著性差异,Zn2+起激活作用,Co2+起抑制作用,其余金属离子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Q8008在中性pH下抑制活性稳定;在50℃以下,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金属离子对其抑制活性测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不同盐分处理对狼尾草和大油芒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盐渍化生境中r对策者发芽与幼苗期的盐分适应特征,本研究选用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和大油芒(Spodipogon sibiricus),按照NaCl∶Na2SO4∶NaHCO3为1∶1∶3(mol)配制复盐溶液,分6个处理(0、0.1%、0.2%、0.4%、0.8%和1.6%),分别进行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单因素实验,比较了两种植物的发芽能力、胚生长和幼苗生长状况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种子萌发阶段,随盐分浓度增大,狼尾草和大油芒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等均显著下降,低浓度(≤0.4%)时狼尾草的发芽能力小于大油芒,高浓度(≥0.8%)时则相反;狼尾草和大油芒胚芽长、胚根长及胚鲜重均显著下降,但大油芒胚生长受抑制的程度高于狼尾草;幼苗阶段,盐分显著抑制狼尾草和大油芒的幼苗生长,但大油芒受抑制的程度低于狼尾草,且狼尾草体内生理活性钙和丙二醛含量高于大油芒;可见,两种植物的耐盐能力在种子萌发阶段狼尾草强于大油芒,而幼苗阶段狼尾草又弱于大油芒,这体现了r对策者风险分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建立好氧活性污泥的模拟体系处理经过物化预处理的采油废水, 控制温度等条件接近实际运行体系的情况下, 考察系统COD去除率和污泥体系中酵母菌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系统稳定后COD去除率在70%以上; 利用非培养的方法考察了污泥中酵母菌在系统启动和稳定后的多样性变化, 结果表明酵母菌在采油废水处理系统中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原水中具有较高的酵母菌多样性, 并在系统稳定过程中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表明酵母菌可以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稳定存在, 同时酵母菌等真核微生物在烃类污染物去除和环境治理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 价值。  相似文献   
28.
细胞质共生细菌Wolbachia能引起节肢动物的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遗传雄性的雌性化和杀雄等。本研究采用Wolbachia的wsp基因的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7种蜘蛛体内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发现在黄金肥蛛体内存在Wolbachia感染。对黄金肥蛛体内的wsp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并利用所测序列与其他已发表的wsp基因序列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其体内Wolbachia属于A大组.  相似文献   
29.
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及其保健品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 ,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 ,为黑龙江省珍贵的地道药材。产于中国北部的五味子习称“北五味子” ,所以黑龙江省产五味子即北五味子。是中国五味子生药中药用质量最佳的一种。黑龙江五味子主要分布于本省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等山区 ,大兴安岭南部也有零星分布。黑龙江省五味子资源在日益减少 ,所以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五味子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药效成份。五味子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肝脏、衰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功能的作用。对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主要为制药 ,现已成为一种新兴的食品工业和饮料行业的重要原料。现已开发的有五味子原汁、五味子果汁、五味子果冻、五味子果酒等。保护五味子野生资源 ,建立人工培育基地 ,完善建立加工型企业 ,一定会使五味子资源量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化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0.
【背景】抗生素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利用微生物处理抗生素污染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方法。【目的】筛选林可霉素高效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机制。【方法】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进行鉴定;通过PCR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对该菌抗性基因和降解产物等进行分析。【结果】从林可霉素菌渣堆肥样本中获得一株高效降解林可霉素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RST-1),该菌在林可霉素浓度为3.0 g/L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40 h后,林可霉素降解率高达57.3%。该菌含有intI1、sul1、sul2等抗性基因,降解产物为去甲基林可霉素和2-丙基-N-甲基脯氨酸。【结论】菌株RST-1具有高效降解林可霉素的能力,推测可能的降解机制为去甲基化和酰胺键水解作用,该菌株降解特性及降解机制研究为林可霉素降解工程菌及其高效降解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