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研究五味子对实验性水上漂浮及高强度运动大鼠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 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应激对照组(A组,n=10)、应激对照组(B组,n=12)和五味子干预组(C组,n=12)。A组不接受任何刺激,在生理盐水灌胃1周后进行取样。B组和C组进行为期10 d的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分别用生理盐水和五味子灌胃1周后,行3 h水上漂浮及3 h跑台高强度运动,结束即刻取血,测定血清皮质酮(CORT)、睾酮(T)、黄体生成素(LH);随机取一侧睾丸,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1)B组大鼠与A组相比,睾酮水平显著下降;C组大鼠与B组相比,睾酮水平无明显变化,皮质酮水平显著降低;黄体生成素在3组之间均无显著变化。(2)HE染色示3组大鼠睾丸组织病理无明显变化。(3)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B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线粒体肿胀,电子密度增高;C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线粒体结构趋向于正常,可见分泌颗粒。结论五味子对实验性水上漂浮及高强度运动大鼠睾酮水平无明显作用,对睾丸超微结构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不同牙科充填材料的粘附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方法比较经放射性同位素3H-TDR(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的变形链球菌对3种唾液包被的充填材料的粘附.采用蛋白质测量试剂盒定量分析其对唾液蛋白的吸附量;采用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其对唾液白蛋白和α-淀粉酶的吸收率.结果各种材料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能力,对唾液蛋白的吸附能力均随着材料的不同而不同.Fuji IX对细菌的粘附量很高,但是对蛋白的吸附量却很低;而F2000对细菌的粘附量很低,对蛋白的吸附量却很高.结论在不同充填材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不同的,提示早期生物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这种生物膜的差异对口腔微生态环境及龋病和/或牙周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拟松材线虫是否分泌纤维素酶以及纤维素酶与其致病力的关系。【方法】对拟松材线虫的不同致病性种群以及松材线虫的虫体蛋白提取液、分泌液的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定量测定,比较群体间纤维素同工酶谱型差异。【结果】拟松材线虫也含有纤维素酶,并向体外分泌;且不同致病性种群的纤维素酶活性与其致病性有一定相关性,致病性越强纤维素酶活性越强。【结论】纤维素酶活性大小是导致拟松材线虫不同种群间致病性差异的重要原因,这对于全面认识松树线虫萎蔫病的致病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日本品系体内氟苯尼考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琪  林静  黎飞  杜伟  王扬 《动物学杂志》2013,48(3):465-473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氟苯尼考在中华鳖日本品系(Pelodiscus sinensis Japanese strain)体内的残留代谢规律.在(25.0±2.0)℃水温下,150只体重为(250±50)g健康中华鳖日本品系连续7d投喂含30 mg/kg氟苯尼考的饲料,分别于最后一次给药后1h、2h、4h、8h、16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240 h、360 h采集肝、血液、肌肉和肾样品.样品中氟苯尼考的残留量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净化,电喷雾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测定,内标法定量,并利用3P97药动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中华鳖日本品系血液、肌肉、肝和肾中达峰浓度分别为167 μg/kg、188 μg/kg、67.15μg/kg和85.71μg/kg,达峰时间分别为4h、8h、8h和8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4.9 h、9.4h、29.5 h和13.0h,药动学方程分别为:C血液=210.332e-0.070 6t+ 938.161e-0.0465t,C肌肉=5 642.635e-0.077tt+5 765.891e-00744t,C肝=111.596e-0.0360t+ 4.339e-00235t和C肾=176.509e-0.0654t+ 615.697e-0.0536t.说明氟苯尼考在中华鳖日本品系体内残留代谢较快,建议休药期为15 d.  相似文献   
15.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我国北方典型草原群落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 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 羊草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退化。养分添加作为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管理措施, 其应用目前还处于实验性研究阶段。关于羊草的地上-地下功能性状对养分添加, 尤其是P添加的响应研究较少, 相关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为此, 该文以羊草为研究对象, 通过温室栽培进行N (50, 100, 250 mg N·kg-1)和P (5, 10, 25 mg P·kg-1)各3个水平的养分添加实验, 研究羊草的地上-地下功能性状对N、P添加的响应及适应机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 1)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主要受N添加的影响, N添加显著提高了羊草的地上生物量, 而地下生物量主要受P添加的影响, 尤其在中N和高N水平, P添加显著降低了羊草的地下生物量。羊草的根冠比受N、P添加的共同影响, 随着N、P添加梯度加大, 根冠比显著降低, N、P添加促进了羊草生物量向地上部分的分配和N、P向叶片的分配。2)在低N和高N水平, 羊草对P添加的响应与适应机制不同。低N水平, 羊草主要通过增加光合速率和比根长(SRL), 提高光合能力和根系对N的获取能力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 而根系对P的吸收有利于地下部分的生长; 在高N水平, P添加对羊草的个体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 甚至地下生物量明显受到P素抑制, 羊草主要通过保持较高的比叶面积(SLA)和SRL, 提高对光资源的截获能力和根系对N的获取和吸收能力, 维持地上部分的生长。3)相对于地上性状, P添加对羊草的地下性状影响更大, 羊草的SLASRL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 表明叶片与根系在资源获取和利用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薜荔叶及花序托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薜荔 (FicuspumilaL .)为桑科 (Moraceae)榕属 (FicusL .)植物 ,广布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本草纲目》记载木莲即薜荔 ,有壮阳固精 ,消肿散毒 ,止血 ,下乳 ,治久痢肠痔等功效[1] 。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在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中曾发现薜荔有一定效果[1] 。作者在对薜荔进行成分预试验中发现 ,其叶和花序托的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颇高 ,而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生理活性较强的化合物 ,近年来在医疗、保健及食品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薜荔 ,扩大黄酮的提取资源 ,对薜荔叶和花序托的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