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新疆草原面积广阔,农牧业地位突出,蝗灾对当地经济、生态威胁很大,近年新疆极端天气日渐频发,蝗灾监测与防治任务艰巨。以意大利蝗、西伯利亚蝗和亚洲飞蝗为代表的蝗虫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对蝗虫各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运用BIOCLIM模型、领域模型(DOMAIN)、马氏距离模型(MAHAL)、广义线性模型(GLM)、随机森林模型(RF)、提升回归树模型(BRT)、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最大熵模型(MaxEnt)等八种经典物种分布模型及集成模型对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展开了预测。结果表明:(1)不同模型对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预测存在差异,其中DOMAIN最差(曲线下面积(AUC)=0.688,真实技巧统计(TSS)=0.301),而提升回归树(BRT)最佳(AUC=0.920,TSS=0.910),基于BRT、SVM和MaxEnt 3个集成模型预测的新疆蝗虫适生区可靠性更高;(2)新疆典型蝗虫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约56.844万km2,占新疆总面积的36%,其中高适生区面积16.568万km2;(3)新疆典型蝗虫适生区主要集中于北疆阿勒泰、塔城地区...  相似文献   
72.
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沙鼠潜在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是中亚地区典型的荒漠啮齿动物,其采食和掘洞行为造成了荒漠林和荒漠草原退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基于大沙鼠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大沙鼠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50年和2070年的潜在适生区,分析亚洲大陆未来气候条件下大沙鼠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探讨影响大沙鼠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模型AUC(Area Under Curve)值达到0.9以上,预测的准确性达到"极好"。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影响大沙鼠在适生区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变量为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土壤基本饱和度、最干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和土壤可交换钠盐。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5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分别增长15.78%、15.10%和13.44%;Rcp2.6、Rcp4.5和Rcp8.5三种气候场景下2070年高适生区面积较当前增长8.32%、13.18%和18.18%。中国大沙鼠适生区范围内,新疆所分布的大沙鼠适生区分布范围变化较大,3种情景模式下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新疆北部扩张;甘肃适生区位置向西北部扩张;内蒙西北部和阿拉善地区大沙鼠的适生区位置向四周扩张。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下大沙鼠高适生区范围和空间变化,并得到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对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线粒体移植( 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是从患者正常组织分离线粒体然后注入线粒体损伤或缺失的部位,使损伤细胞获得救治、器官功能得以恢复的全新干预技术。本研究重点探讨线粒体移植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辐射敏感性的影响。提取人星形胶质细胞(human astrocytes, HA)的线粒体,用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进行标记后再与U87细胞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Mito-Tracker Red的红色荧光大量出现在U87细胞内;随后对进入细胞内的游离线粒体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游离线粒体和U87细胞共培养12 h时,单细胞内荧光强度由本底值0.08上升至1.83,表明游离线粒体可以通过共培养方式进入U87细胞内。随后给予U87细胞X射线辐照,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单独辐照组相比,Cyto-C和Bax的表达量分别由179.5%和198.5%升高至251.72%和256.10%,Bcl-2的表达量由57.17%降低至22.23%;使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到联合组U87细胞凋亡量相比单独辐照组的3.1%和23.5%上升至19.2%和43.8%;RT-CES检测结果表明,96 h内联合组U87细胞生长曲线被抑制;联合组克隆形成率相对单独辐照组的53%下降至29.3%。鬼笔环肽染色发现,线粒体移植组细胞表面丝状伪足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本研究提示,线粒体移植能够促进辐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对U87细胞具有辐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重新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降低肿瘤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5.
亚精胺对李果实乙烯产生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亚精胺对李果实乙烯产生及呼吸速率有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地氯汞苯甲酸则刺激乙烯的产生和果实的呼吸,前者抑制而后者加速果实的软化。  相似文献   
76.
李逸平  魏锋 《生命科学》1996,8(1):10-14
钙粘着蛋白(Cadherins)作为细胞粘着分子中的一个大家族,其成员多达几十种,它们在形态发生(包括细胞的聚集、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钙粘着蛋白结构、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同时简要讨论了钙粘着蛋白的信号调节机制等。目前,有关钙粘着蛋白的研究趋势已从单纯强调新的分子的发现转变为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它们的结构,它们与配体、受体和反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传导及其调节机制,以及它们在复杂的生命活动中的生物学功能。对于它们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77.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从用药水平低的棉田采集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Hubner),在室内恒温条件下以人工饲料饲养,用氰戊菊酯等4种杀虫剂和1种混合剂经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棉铃虫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用氰戊菊酯选择15代,抗性达311倍;而用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分别选择13代、14代及13代,抗性仅分别达10.8倍、3.5倍及5.2倍,抗性发展较慢;甲基对硫磷与辛硫磷的混合剂选择12代,抗性也只有4.8倍。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用生测法测定酶抑制剂和生化法测定酶活性的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与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78.
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猪轮状病毒(PoR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LAMP)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依据GenBank上登录的PoRV VP7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外引物与内引物浓度比、Bst 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和反应条件等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外引物与内引物浓度比为200nmol/L∶2 400nmol/L(1∶12)、Bst DNA聚合酶浓度为0.64 U/μL、Mg2+浓度为2.5 mmol/L、dNTP浓度为1.0mmol/L,在恒温(60℃)条件下作用60min,扩增效果出现明显"梯状"条带,同时对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其只有PoRV获得特异性扩增条带,与其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低检测分子拷贝数为1.0×102拷贝/μL,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反应结束后肉眼可见阳性扩增产物出现白色沉淀,加入SYBR GreenⅠ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判定结果。该方法适用于野外、基层部门和海关快速检测PoRV的新方法,在临床上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9.
生命体系历经40多亿年的自然进化,创造了无数丰富多彩的功能基因,保障了生命体系的传承与繁荣。然而生命体系的自然进化历程极其缓慢,新的功能基因产生需要数百万年时间,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需求。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人员可以依据已知的酶催化机理和蛋白质结构进行全新的基因设计与合成,按照工业生产需求快速创造全新的蛋白质催化剂,实现各种自然界生物无法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尽管新基因设计技术展现了激动人心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该技术还存在设计成功率不高、酶催化活性较低、合成成本较高等科技挑战。未来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改造、合成和筛选等技术将融合为一体,为新基因设计与创建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烧伤脓毒症患者1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O_2,WBC,GLU,Na,BUN,Cr,TNF-α及IL-8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_2,WBC,GLU,Na,BUN,Cr,TNF-α及IL-8水平均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内死亡率(12.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是烧伤脓毒症治疗的安全有效方式,可改善患者各项指标,缩短呼吸机使用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短时间内病死率,十分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