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等电聚焦(IEF)技术确定普通小麦中国春-二倍体长穗僵麦草7个异附加系所附加的外源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的部分同源性,共有8个生化标记,13个RFLP标记在亲本间揭示了多态性。结果表明:长穗堰麦草的IE、2E、3E、4E、 5E、6E、7E 7条染色体分别与小麦染色体的 1、2、3、4、5、6、7 7个部分同源群具有部分同源关系,堰麦草的IE与7E、5E与7E染色体间可能发生过重排。同时,研究还分别将Est-E5、Est-E8位点定位于3EL,Per-E1定位于7E, Per-E4定位于5E,β-Amy-E1定位于4EL染色体,并进一步将α-Amy-E1位点定位于6E染色体长臂上。  相似文献   
32.
王建 《人类学学报》1986,5(2):172-178
山西下川遗址和丁村遗址群7701地点均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细石器。前者也于下川富益河圪梁第二级阶地上部;后者位于汾河第二级阶地底部。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7701地点比下川稍早。 本文根据地貌、地层和所含的文化遗物,结合碳-14测据,与安志敏先生在《中国晚期旧石器的碳-14断代和问题》中对下川、丁村提出的异议,进行了讨论,认为两遗址的时代与性质依然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33.
为了明确海岛小花蝽Orius maxidentex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的捕食情况及防治潜能,在27℃条件下研究了海岛小花蝽5龄若虫、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伪蛹、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及喜好性。结果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Ⅱ、HollingⅢ模型,采用HollingⅡ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能力(a′/Th)最强,分别为52.97和58.15,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47.38头/d和49.22头/d;采用HollingⅢ模型拟合,海岛小花蝽雌成虫及5龄若虫对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捕食上限最大,分别为27.50头/d和27.41头/d。海岛小花蝽在捕食时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情况,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逐渐降低,分摊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表明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的捕食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符合Hassell-Varley干扰模型。捕食选择性试验表明,海岛小花蝽更偏向于捕食美洲棘蓟马2龄若虫,其次为成虫,对伪蛹偏好性最弱。综上所述,海岛小花蝽对美洲棘蓟马有较...  相似文献   
34.
王进龙  王建  田春艳 《遗传》2016,38(11):971-978
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转录/转录调控因子家族,由一小群古老的含有真核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经过多次基因复制和功能分化演化而来。KRAB型锌指蛋白(KRAB-containing zinc finger proteins, KRAB-ZFPs)作为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最早出现在四足脊椎动物,并随物种的进化数量快速增长,在人类中占据C2H2型锌指蛋白的60%左右。在物种演化中,进化压力主要改变KRAB-ZFPs的DNA结合能力,而KRAB-ZFPs介导的转录抑制能力则稳定存在。同时,多种KRAB-ZFPs能够与KRAB相关蛋白1(KRAB-associated protein 1, KAP1)协同作用沉默哺乳动物中反转录元件的活性,并与之协同进化,严格限制反转录原件的跳跃能力。本文综述了KRAB-ZFPs的数量倍增、锌指结构的灵活多变、KRAB-ZFPs/KAP1的转录抑制能力和反转录元件的跳跃性在促进哺乳动物调控网络的差异、基因组稳定性的变化和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揭示KRAB-ZFPs在推动物种稳定演化中的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35.
大蒜耐盐愈伤组织变异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含有0.1%、0.3%、0.7%、1.0%、1.5%、2.0%NaCl的MS培养基,采用直接接种和逐级培养法,对5个不同生态型的大蒜品种进行耐盐愈伤组织细胞系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NaCl对大蒜外植体的出愈率有很大的影响,在0.7%的NaCl培养基上,已很难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直接在含有不同浓度NaCl培养基上选择表明,5个品种在低盐 <0.7% 胁迫下都有一定的耐盐性;经逐级耐盐选择后的愈伤组织,其耐盐能力有明显的提高;在1.0%的NaCl培养基上,5个品种愈伤组织的成活率在22.4%~38.8%之间,生长率测定表示发育良好;在1.5%和2.0%的NaCl培养基上也有部分愈伤组织成活,耐盐稳定性检验证明,此耐盐能力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36.
以黑河流域山丹县1986年和2000年TM影像资料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信息解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研究区10多年来草地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并参照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价值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步估算退化型草地植被覆盖变化的生态损失价值,对草地植被覆盖变化给研究区生态系统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该区域草地植被覆盖总的变化趋势是草地、林地向其它类型转化,即草地植被覆盖总量在逐年减少。高、中、低覆盖度各类草地,分别减少达35%、9.9%和13.8%。草地植被覆盖类型也呈减少趋势,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减幅最大,其次是低覆盖度草地和中覆盖度草地。草地植被利用过度或退化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将趋于恶化。由此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宏观经济价值损失约9 466.8×104CNY/(km2·a)。  相似文献   
37.
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天目山3株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分别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变化的异同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在1837~1982年的共同时段,3个树轮δ13C年序列彼此间相关系数为:r12=0.47,r13=0.65,r23=0.52 (n=146),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α=0.001的信度检验.用多项式拟合法去除原δ13C年序列中的高频变化后,所得3个低频序列间高度正相关;原δ13C年序列与拟合序列的差值序列即高频序列间也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0.79~0.99,说明气候因素引起树轮δ13C年序列的高频变化及大气CO2浓度引起的低频变化对不同的柳杉个体是共同的.3株树轮δ13C年序列间的差异主要是树木立地处局部环境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但是局部环境条件所引起的树轮δ13C年序列间的个性差异对其共性变化影响较小.所以,3个树轮δ13C年序列间的个性差异,并不影响树轮δ13C年作为气候变化研究代用资料的适宜性及重建历史气候结果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38.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蓬勃发展和人类对生物大分子功能机制的知识积累,涌现出海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随之,研究者开发了300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用于存储、展示和数据的重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是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临床药物研究的宝贵资源。本文将数据库分为3类:(1)综合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2)特定物种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3)生物学通路数据库。重点介绍常用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数据库,包括BioGRID、STRING、IntAct、MINT、DIP、IMEx、HPRD、Reactome和KEGG等。  相似文献   
39.
外源NO介导Cu胁迫下番茄GSH-PCs合成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建  于世欣  张敏  崔秀敏 《生态学杂志》2014,25(9):2629-2636
一氧化氮(NO)作为生物活性分子,广泛参与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采用营养液培养,研究了Cu胁迫下外源NO介导的番茄还原型谷胱甘肽 植物螯合肽(GSH PCs)合成途径中相关酶活性及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对照(CK)相比,Cu胁迫可以显著激活番茄体内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谷胱甘肽合成酶(GS)活性,根系GSH、PCs含量急剧升高,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γ-ECS、GS活性和GSH、PCs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添加外源硝普钠(SNP, NO供体)可以进一步提高Cu胁迫下番茄根系γ-ECS、GS活性,促进GSH、PCs的合成,增强清除过氧化物的能力,并螯合过多的Cu2+,降低其生物毒性.叶片中的GSH-PCs代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根系.外源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GSH合成抑制剂)显著抑制根系γ-ECS活性,添加SNP可以显著逆转根系中BSO对GSH和PCs合成的抑制,对叶片中PCs合成的影响较小.Cu胁迫下,外源NO可能启动了某些信号机制,并通过激活或增强GSH-PCs合成途径中的酶促和非酶促系统,降低过多的Cu2+的生物毒性和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40.
通过重复授粉和75μg.g^-1GA3处理,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T.aestium)与瓦维洛夫山羊草(Ae.vavilovii)RM0286,RM0291 2个组合属间杂种的产生及其育性,期间表现出较高的可酱性,杂匀结实率分别39.84%和41.22%,杂种F1植株具有双亲的形态特征,并表现出强的生活力。通过对F1植株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生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发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