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Na2CO3胁迫对星星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胁迫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各种细胞器结构完整,叶绿体含少量淀粉粒和脂质球。轻度盐胁迫(2g/L,4g/LNa2CO3)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影响较小。中度盐胁迫(6g/L,8g/L Na2CO3)引起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叶绿体类囊体肿胀,基粒紊乱,不含淀粉粒,脂质球数量增加,叶绿体由原来的梭形或椭球形变成圆球状;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出现晶体结构;中央大液泡破裂;核逐渐降解。高度盐胁迫(10g/L,12g/LNa2CO3)下,叶绿体片层结构消失,脂质球数量增加,体积变大,被大量的膜片层所包围,叶绿体内、外膜消失,叶肉细胞中看不到叶绿体的存在;膜片层包围线粒体;叶肉细胞中可见大量的泡状结构和膜片层,叶肉细胞死亡。上述结果表明,细胞器特别是叶绿体膜结构的破坏与盐胁迫叶肉细胞最终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3.
记述了澜沧江水系西双版纳景洪流域段(22°0'28″N,100°47'43″E)黄尾短吻鱼Sikukia flavicaudata Chu et Chen鳃上寄生的拟双身虫属Paradiplozoon一新种。新种全长平均2.539 mm,体前部长平均1.500 mm,体后部长平均0.894 mm,宽平均0.143 mm。半月形口吸盘1对。卵巢椭圆形,位于体后部前端。睾丸1枚,长条状,不分叶,位于卵巢后。新种在固着铗形状、大小顺序、睾丸形态及数目以及肠在体后部的分支情况等与拟双身虫属已记录种存在明显差异。同时鉴于单殖吸虫宿主特异性,认为在澜沧江特有土著鱼类黄尾短吻鱼鳃上发现的该种单殖吸虫为拟双身虫属科学上一未记录种,以采集地命名为版纳拟双身虫Paradiplozoon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84.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Na2CO3胁迫下星星草叶肉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未胁迫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各种细胞器结构完整,叶绿体含少量淀粉粒和脂质球。轻度盐胁迫(2g/L,4g/L Na2CO3)对叶肉细胞超微结构影响较小。中度盐胁迫(6g/L,8g/L Na2CO3)引起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叶绿体类囊体肿胀,基粒紊乱,不含淀粉粒,脂质球数量增加,叶绿体由原来的梭形或椭球形变成圆球状;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出现晶体结构;中央大液泡破裂;核逐渐降解。高度盐胁迫(10g/L,12g/L Na2CO3)下,叶绿体片层结构消失,脂质球数量增加,体积变大,被大量的膜片层所包围,叶绿体内、外膜消失,叶肉细胞中看不到叶绿体的存在;膜片层包围线粒体;叶肉细胞中可见大量的泡状结构和膜片层,叶肉细胞死亡。上述结果表明,细胞器特别是叶绿体膜结构的破坏与盐胁迫叶肉细胞最终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5.
2013年8月、2013年10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月分别在洛阳河口潮间带选取5种生境(红树林区Q1,Q2,Q3;光滩Q4,林缘光滩Q5)开展调查,以探讨不同生境间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共获得甲壳动物18科35种,优势种和重要种有弧边招潮(Uca arcuata)、薄片蜾蠃蜚(Sinocorophium lamellatum)、宁波泥蟹(Ilyoplax ningpoensis)和秀丽长方蟹(Metaplax elegans),以穴居型植食者为主;不同生境间优势种存在明显变化,游泳型甲壳动物主要出现在生境Q1、Q2和Q3。洛阳江红树林生境Q1、Q2、Q3底栖甲壳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复杂性高于林缘光滩和光滩生境,而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则相反。通过对5种不同生境的物种数、生物量、密度、功能群、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生境-季节间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生境间与季节间甲壳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功能群、均匀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生物量在生境间差异不显著,丰富度指数在季节间差异不显著;生境Q1、Q2和Q3差异不显著。而底栖甲壳动物群落相似性和非度量多维度标序(n MDS)分析表明林缘光滩Q5的甲壳动物群落结构与Q1、Q2、Q3的相似度高,与光滩生境相似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红树林、林缘光滩、光滩三者生境的复杂程度、食物丰富程度和食物来源存在差异有关。综合分析表明生境复杂程度与季节是影响洛阳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甲壳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6.
严涛  韩帅帅  王建军  林和山  曹文浩 《生态学报》2017,37(20):6647-6655
海鞘生长快,繁殖迅速,能产生大量在短时间内附着的幼虫,是海洋污损生物群落中的重要成员,对海上人工设施会产生严重危害。污损性海鞘主要由悉尼海鞘(Ascidia sydneiensis)、史氏菊海鞘(Botryllus schlosseri)、米氏小叶鞘(Diplosoma listerianum)、柄瘤海鞘(Styela clava)、红贺海鞘(Herdmania momus)等9科29属103种组成,其中在太平洋海域64种、印度洋23种、大西洋44种,而北冰洋海域仅3种;另外,其附着污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特点,并与深度有关。今后应加强污损性海鞘的生态调查和分类研究,阐明深海及两极海域附着污损特点,揭示幼虫附着变态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完善幼虫采集培养技术,以期更好地掌握海鞘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特点,丰富和发展海洋生态学内容,并为海洋污损生物的防除奠定基础,促进海洋经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福建沿岸红树林湿地多毛类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俊辉  郑凤武  何雪宝  王建军 《生态学报》2014,34(17):4910-4919
根据2009年至2012年在福建沿岸5块典型红树林湿地所作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福建沿岸红树林湿地多毛类的物种多样性、生态分布特点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区域春、秋两季共记录多毛类动物45种,其中沙蚕科、海稚虫科和小头虫科3个科种类最为丰富,种类属性为低盐或广盐性种类。多毛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0个/m2和2.17 g/m2,样地×季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在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均为春季显著高于秋季。此外,林外光滩的多毛类数量要高于林内,不同样地的摄食群组成各异。红树林断面的平均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H'与沉积物粘土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多毛类类群的大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关联最为紧密的因子为地理纬度。  相似文献   
88.
陈文雁  王建军 《生理学报》1996,48(2):132-140
我们首次观察了电刺激大鼠中缝背核(DR)对小脑核团(DCN)──内侧核(MN),间位核(IN)和外侧核(LN)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DR可引起DCN神经元的抑制、兴奋和双相(兴奋-抑制、抑制-兴奋)三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其中以抑制性反应为主(76%-90%);反应的潜伏期为10—84ms,但大多数细胞呈现小于30ms的短潜伏期反应;DCN细胞的自发放电频率为5-120Hz,自发放电频率高的神经元群体对DR刺激的反应比率却比自发放电频率低的群体低;静脉注射5-HT2/1c受体阻断剂methysergide可以阻断DCN细胞对DR刺激的抑制性反应(66.7%-83.3%)。这些结果提示中缝-小脑5-HT能纤维传入系统可能通过对DCN细胞电活动的调制作用参予小脑的感觉运动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89.
2023年6月12日,在湖南省城步县南山国家公园(110°11′42″E,26°11′54″N)采集到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雌性标本1号(标本号NS20230612),现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学实验室。该标本背部皮肤光滑有痣粒,两侧皮肤松弛,有刺疣,背部灰褐色,背中央有深色“X”形斑,与花坪角蟾(B. mirabilis)形态鉴别特征一致。基于线粒体16Sr 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标本与花坪角蟾聚为一支;平均遗传距离为0.28%,远小于布角蟾属物种间的遗传距离。结合形态特征比较与系统发育关系重建,鉴定该标本为角蟾科布角蟾属花坪角蟾,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花坪角蟾为湖南省两栖纲分布新记录种。该物种的发现丰富了南山国家公园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同时为该物种分类及谱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0.
N_氨甲酰基水解酶是一种非常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水解酶,可用于制备光学纯氨基酸。通过LA PCR 从 Sinorhizobium morelens S_5 菌中克隆到13kb的DNA片段,测序表明该片段上含有一个完整的N_氨甲酰基水解酶的基因(hyuC)序列。将hyuC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上,重组质粒pET30a_HyuC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水平表达。重组的N_氨甲酰基水解酶经过热处理和三步柱色谱分离而纯化。纯化倍数为16.1倍,收率21.2%。该酶为同源四聚体,亚基分子量是38kDa。最适温度是60℃,最适pH为7.0。该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Fe2+和Ca2+对酶的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金属螯合剂和巯基试剂对酶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