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施肥处理影响AMF(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群体结构,然而不同AMF群体结构对植物的生长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试验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7种不同来源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和N、P、K以及微量元素Cu、Zn、Mn的吸收的影响。7种AMF群落分离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分别为NPK、OM、CK、1/2OM、NP、NK和PK。每年施肥量是300kg N/hm2,135kg P2O5/hm2,300kg K2O/hm2。有机肥处理的N、P、K养分量与试验地NPK处理含量相同,原料以粉碎的麦秆为主,加上适量的大豆饼和棉仁饼,有机肥经堆制发酵后施用。试验土壤采用封丘试验地土壤,经灭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促进三叶草的生长,对养分吸收则表现不同。分离自CK试验地的AMF群落对三叶草侵染率显著低于其它6种AMF群落。分离自1/2OM和OM试验地的AMF群落较分离自NPK、CK、NP和NK的AMF群落显著促进了三叶草对P的吸收;各种AMF群落都促进了对N和K的吸收;分离自OM、CK、1/2OM、NP、NK试验地的降低了三叶草植株N含量;分离自NPK试验地的AMF群落提高了三叶草植物K含量;对于Cu、Zn、Mn元素的吸收,不同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AMF群落对三叶草生长以及养分吸收贡献不同,这与不同施肥管理下不同AMF群落的优势种属的侵染率、养分转化以及菌丝发育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2.
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分离的四种VA菌根真菌:枫香硬囊霉Sclerocystis liquidambaris Wu & Chen,台湾硬囊霉Sclerocystis taiwanensis Wu & Chen,悬钩子状硬囊霉Sclerocystis rubiformis Gerdemann & Trappe,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s sinuosa Gerdemann & Bakshi。其中枫香硬囊霉,台湾硬囊霉和悬钩子状硬囊霉在我国大陆初次发现。本文详细记叙了以上四个种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状况。  相似文献   
23.
本文为继“我国北部的七种VA菌根真菌”之后的续篇,报道了从北京、新疆和吉林分离的八个种:细凹无梗囊霉Acaulospora scrobiculata Trappe,蜜色无梗囊霉A.mellea Spain& Schenck,稍长无梗囊霉A.longula Spain & Schenck,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Schenck & Smith,集球囊霉G.fasciculatum(Thaxter)Gerd.& Trappe,emend.Walker& Koske,地球囊霉G.geosporum(Nicol.& Gerd.)Walker,何氏球囊霉G.hoi Berch &Trappe,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x Schenck & Smith。其中,细凹无梗囊霉、蜜色无梗囊霉、稍长无梗囊霉和何氏球囊霉等4个为我国新记录种。本文报道了上述8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孢壁组织化学反应及生境状况。  相似文献   
24.
我国北方VA菌根真菌某些属和种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VA真菌遍布全球,但其属和种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常有程度不同的地域性。以新疆、北京和吉林三地为代表的我国北方土壤中的VA真菌大都为球囊霉属Glomns。对摩西球囊霉G.mosseae、地表球囊霉G.versilorme及未发表种Glomus sp.9等菌种和某些生态因子的统计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采集地海拔高度对三菌种的分布影响显著。在pH5—9.5范围内,球囊霉属所占比例随土壤pH增高而加大;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所占比例则随土壤pH降低而加大。pH大于9的土壤中完全没有盾巨囊霉属Scutellospora。虽然球囊霉属主要分布在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但其未发表种Glomus sp.9却较多发现于有机质丰富处。无梗囊霉属的某些种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一定选择性。盾巨囊霉属多见于有机质含量为5—10%的土壤中。海拔3000米以上土壤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显著减少,盾巨囊霉属则已绝迹。球囊霉属中某些种对海拔高度较敏感。摩西球囊霉是我国北方土壤中的常见种,也是北京污灌土壤中的优势种。由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地域性的差异,将VA真菌总结为“广谱生态型”和“窄谱生态型”两类。  相似文献   
25.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为植物专性共生真菌,可与大多数陆生植物共生,在植物养分吸收、抵御不良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AM真菌研究发展现状,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0年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的关键词、文献所属国家、机构、期刊、核心文献与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不断增长,其中美国发文量和中心度最高,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二。国际研究机构中,西班牙高等学术研究委员会中心度最高,中国科学院发文量最高。通过对核心文献共被引和关键词突现及聚类分析发现,AM真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深度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新种描述、分类系统不断完善及培养技术改进为主;在各地菌种资源库逐步建立后,接种实验及效果评价相关研究逐渐增加;近年来环境变化的加剧使得重金属、干旱与盐胁迫以及植物修复等成为突现词。AM真菌共生的分子机理及与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离收集保藏中国大陆各个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的丛枝菌根真菌菌种资源,为丛枝菌根的研究提供资源、奠定基础。【方法】以高粱为宿主植物,采用诱导培养、单孢培养和扩繁培养分离土壤样品中的丛枝菌根真菌菌种并鉴定。【结果】从我国大陆的45个地区50余种宿主植物根区土壤中分离到丛枝菌根真菌135株,隶属于23个种;对各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丛枝菌根真菌菌种资源,文中描述的菌种资源是目前从我国大陆地区获得的种类和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AM真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7.
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分离的四种VA菌根真菌:枫香硬囊霉Sclerocystis liquidambaris Wu & Chen,台湾硬囊霉 Sclerocystistaiwanensis Wu & Chen,悬钩子状硬囊霉 Sclerocystis rubiformis Gerdemann & Trappe,弯丝硬囊霉 Sclerocystis sinuosa Gerdemann & Bakshi。其中枫香硬囊霉,台湾硬囊霉和悬钩子状硬囊霉在我国大陆初次发现。本文详细记叙了以上四个种的形态特征及生境状况。  相似文献   
28.
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等省的栽培及野生植物根际分离出VA真菌球囊霉属的四个种: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 Schenck & Smith emend.Koske,微丛球囊霉G.Microaggregatum Koske,Gemma & Olexia,小果球囊霉G.Micrcarpum Tul.& Tul.,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 Wu & Chen。其中微丛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台湾球囊霉为我国大陆新记录种。本文除种的形态描述外,还列表介绍了其生态分布及土壤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9.
我国东南沿海的VA菌根真菌——Ⅱ.球囊霉属四个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山东等省的栽培及野生植物根际分离出VA真菌球囊霉属的四个种: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 Schenck & Smith emend.Koske,微丛球囊霉G.microaggregatum Koske,Gemma & Olexia,小果球囊霉G.micrcarpum Tul.& Tul.,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 Wu & Chen。其中微丛球囊霉为我国新记录种,台湾球囊霉为我国大陆新记录种。本文除种的形态描述外,还列表介绍了其生态分布及土壤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0.
在对广西平果铝矿区进行资源调查(张文敏等,2000)时,采集了复垦地中玉米、大豆、木豆、宽叶雀稗、金合欢、银合欢、芒果等宿主根区的八个土样,共鉴定出19个AM真菌已知种:凹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excavata Ingleby & Walker, 波兰无梗囊霉A. polonica Blaszkowski, 细凹无梗囊霉A. scrobiculata Trappe, 波状无梗囊霉A. undulata Sieverding, 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 Schenck & Smith emend. Koske, 近明球囊霉G. claroideum Schenck & Smith, 缩球囊霉G. constrictum Trappe, 幼套球囊霉G. etunicatum Becker & Ger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