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3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报道了从我国东南沿海七省发现的7种无梗囊霉新记录种:附柄无梗囊霉Aappendicola,膨胀无梗囊霉A.dilatata,毛氏无梗囊霉Amorrowae,多果无梗囊霉Amyriocarpa,皱壁无梗囊霉A.rugosa,疣状无梗囊霉A.tuberculata和孔窝无梗囊霉A.foveata。除种的形态描述外,还列表介绍了它们的生态分布及土壤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AM真菌IV.四个我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幼珊  张美庆 《菌物系统》1998,17(4):301-303
本文报道了采自我国山东,福建,广西和海南四省土壤中的四种AM真菌新记录新1两型霉GlomusdimorphicumBoyetchko&Tewari;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室培养系统,模拟正常水分和干旱胁迫两种环境条件,探讨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试验条件下,Glomus intraradices对苜蓿根系的侵染率均显著高于Acaulospora scrobiculata和Diversispora spurcum接种处理.正常水分条件下,供试AM真菌均能显著提高植株生物量及磷浓度.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植株生长和菌根共生体发育,总体上菌根共生体对植株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接种D.spurcum甚至趋于降低植株生物量;同时,仅有G.intraradices显著提高了植株磷浓度.AM真菌主要影响到>2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以G.intraradices作用效果最为显著.在菌丝室中,G.intraradices显著提高了总球囊霉素含量.研究表明AM真菌对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具有积极作用,而菌根效应因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菌种而异,干旱胁迫下仅有G.intraradices对土壤结构和植物生长表现出显著积极作用.在应用菌根技术治理退化土壤时,需要选用抗逆性强共生效率高的菌株,对于不同AM真菌抗逆性差异的生物学与遗传学基础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环境因子和AM真菌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我国东、南沿海七省278个土样中的908个AM真菌种次分析了AM真菌属和种的分布和7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球囊霉属在各种环境下均占绝对多数,巨囊霉属+盾巨囊霉属则为最少。球囊霉属在各pH水平土壤中分布较均匀。而其它四属主要出现在pH低于7的土壤中。摩西球囊霉C.mosseae(Nocol.&Gerd.)Gerdemann&Trappe在pH低于5的土壤中仍能发现。所有五属AM真菌的出现率都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高而减少,但在有机质含量小于1.5%时出现率均稍低于1.5-3.0%;地球囊霉G.geosporum(Nicolsom&Gerdemann)Walker的孢子数与属的规律相同,而台湾球囊霉G.formosanumWu&Chen和弯丝硬囊霉SclerocystissinuosaGerdemann&Bakshi则在有机质含量小于15%时数量最少。五属在不同速效磷含量土壤中的出现没有明显规律;而不同菌种对土壤含磷量有不同反应。无梗囊霉属随土壤中铁含量增加而减少其出现率;而硬囊霉属在铁含量大于15mg/kg时出现率均较多,摩西球囊霉在高于25mg/kg的土壤中明显减少而台湾球囊霉则多见于25~40mg/kg的土壤中。在15个土类中,无梗囊霉属和硬囊霉属主要分布在赤红壤和砖红壤中,前者在水稻土中也较多;台湾球囊霉主要在红壤和赤红壤中,而细四无梗囊霉A.scrobiculataTrappe则在潮土和棕壤中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分解菌与无机磷细菌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多数土壤全磷含量较高 ,但由于其固定能力很强 ,不仅有效磷含量较低 ,而且施入的水溶性磷肥很快转化为无效形态。活化土壤中无效磷库 ,提高其有效性 ,是一个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中存在许多具活化无效磷功能的微生物 ,尤其在根际土壤中解磷微生物的数量比非根际要多[8] ,这些微生物统称为解磷菌。增加土壤或根际解磷菌的数量 ,就能活化土壤中的无效磷 ,提高磷的利用率。但土壤中的解磷菌大多数是腐生性的 ,其生长繁殖需要碳源 ,而多数情况下 ,土壤碳源很少 ,且主要是农作物残体 ,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  相似文献   
16.
晋治波  解玲  王幼珊  孔宇  刘芳  朱正杰 《菌物学报》2021,40(5):1087-1098
根结线虫病是番茄主要的土传病害,特别是保护地长期种植会加重病害的发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提高植物抗根结线虫的能力,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减轻病害.本试验旨在评价常用基质配合施用一种生物有机肥对番茄苗生长和菌根定殖的影响,以获得菌根发育良好且生长健壮的菌根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处理对丛枝菌根真菌生态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在东北海伦实验站长期定位培肥实验地不同施肥处理下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生长发育状况(包括侵染率、菌丝量和孢子数),同时还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AM真菌群落生态分布和特征.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尤其是磷肥(NP2K)处理显著降低AM真菌侵染玉米根系,而根外菌丝长度和孢子数并无显著变化,这和施肥处理下AM真菌的种群结构发生变化有关.随着土壤肥力的增高,土壤中AM真菌种的丰度和密度都有增加的趋势,而当肥力增高到一定程度后(磷肥和钾肥继续增加到NP2K和NPK2处理后),土壤中AM真菌种的丰度和密度都有下降的趋势;从AM真菌属在不同肥力处理下出现的频度来看,Glomus属在7个处理中出现的频度最高,在每一个肥力处理中都有分布,Acaullospora属次之,Entrohospora属则只是出现在NK处理下;而Glomus属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种是Glomus mosseae,其次是Glomus caledonium;再次是Glomus diaphanium,这说明施肥处理会影响到AM真菌种属的分布,进而影响到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分布.  相似文献   
18.
陈梅梅  阴红彬  王幼珊 《生态学报》2010,30(15):4093-4102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N、P水平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三叶草中C:N:P比和RN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外加P浓度为50mgkg-1或低于50mgkg-1时,随着外加P浓度的增加,三叶草的菌根侵染率增加,而且接种摩西球囊霉增加了三叶草的生物量,提高了其P含量和C/N比,降低了C/P和N/P比;外加P浓度为100mgkg-1时,接种摩西球囊霉对三叶草生物量和C:N:P比无显著影响;对于非菌根三叶草,其RNA含量与P含量成正相关;(2)外加P浓度的增加提高了三叶草生物量、RNA含量和对P养分的吸收,抑制了三叶草对N的吸收;外加N浓度的增加降低了三叶草的生物量、P含量和RNA含量,增加了三叶草中的N含量;(3)三叶草中的C、N和P含量之间显著相关,表明植物中元素组成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4)三叶草中的N/P比受土壤N/P供给比调节,即随着土壤N/P供给比的变化,三叶草中N/P比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施Cu水平(0、50、200 mg/kg)下,接种不同来源的两个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菌株对玉米生长、Cu、P以及微量元素Fe、Mn、Zn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显著提高了玉米的生物量,增加了玉米植株P浓度和吸收量;随着施Cu水平提高,各处理根系Cu浓度显著增加。各施Cu水平下玉米根系Cu浓度远远高于地上部分Cu浓度,同一施Cu水平下接种处理根系Cu浓度要显著高于对照;尤其在200 mg/kg施Cu水平下,接种处理根系Cu浓度大约是地上部分的45~58倍,对照根系Cu浓度大约是地上部分的12倍。总体上,试验条件下两个菌株对玉米的接种效应没有明显差异。试验表明丛枝菌根对重金属Cu有较强的固持作用,这可能是菌根减轻宿主植物Cu毒害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不同施肥处理影响AMF(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群体结构,然而不同AMF群体结构对植物的生长以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尚未见报道,试验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7种不同来源的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对白三叶草生长和N、P、K以及微量元素Cu、Zn、Mn的吸收的影响。7种AMF群落分离自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分别为NPK、OM、CK、1/2OM、NP、NK和PK。每年施肥量是300kg N/hm2,135kg P2O5/hm2,300kg K2O/hm2。有机肥处理的N、P、K养分量与试验地NPK处理含量相同,原料以粉碎的麦秆为主,加上适量的大豆饼和棉仁饼,有机肥经堆制发酵后施用。试验土壤采用封丘试验地土壤,经灭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群落均能促进三叶草的生长,对养分吸收则表现不同。分离自CK试验地的AMF群落对三叶草侵染率显著低于其它6种AMF群落。分离自1/2OM和OM试验地的AMF群落较分离自NPK、CK、NP和NK的AMF群落显著促进了三叶草对P的吸收;各种AMF群落都促进了对N和K的吸收;分离自OM、CK、1/2OM、NP、NK试验地的降低了三叶草植株N含量;分离自NPK试验地的AMF群落提高了三叶草植物K含量;对于Cu、Zn、Mn元素的吸收,不同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AMF群落对三叶草生长以及养分吸收贡献不同,这与不同施肥管理下不同AMF群落的优势种属的侵染率、养分转化以及菌丝发育及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