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本的检测。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的新型底物邻-氨基苯酚(O-aminophenol,O-AP)构建了基于"酶-邻氨基苯酚"体系的电化学免疫传感方法,并用于血吸虫抗体检测。邻-氨基苯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双氧水(H2O2)时被氧化,生成的产物3-氨基吩噁嗪能通过电化学方法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酶-邻氨基苯酚"的新型蛋白检测体系用于检测人血清中血吸虫抗体的可操作性,实现了实际样本的检测。并且,采用方波伏安法作为最终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62.
李群  谭韵雅  王平  魏琴  钱双  石丹 《广西植物》2014,(4):520-524
为进一步明确大叶桉的化学成分,对大叶桉叶水浸提液分别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对各萃取相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大叶桉叶水浸提液共含有37种化合物,其中,石油醚萃取相中含有20种,主成分为草酸丁基异己酯(37.24%);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含有16种,主成分为2,2-二亚甲基双[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50.05%);正丁醇萃取相中含有5种,主成分为丙基-2-甲基丁酸酯(54.57%)。在所有成分中,酯类物质居多,也有少量的烯、酮、醇、苯和烷烃。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2,2-二亚甲基[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十八烯和二十烷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共有成分;1、2-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共有成分。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大叶桉的化学成分,为其在医药、化工和化感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3.
左倩倩  王邵军  王平  曹乾斌  赵爽  杨波 《生态学报》2021,41(18):7339-7347
蚂蚁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能够调节土壤微生物及理化环境,进而对热带森林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及其时间动态产生显著影响。以西双版纳白背桐热带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需氧培养法测定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比较蚁巢和非蚁巢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的时间动态,揭示蚂蚁筑巢活动引起土壤无机氮库、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化学性质改变对有机氮矿化速率时间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蚂蚁筑巢显著影响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P<0.01),相较于非蚁巢,蚁巢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提高了261%;(2)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随月份推移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即6月最大(蚁巢1.22 mg kg-1 d-1、非蚁巢0.41 mg kg-1 d-1),12月最小(蚁巢0.82 mg kg-1 d-1、非蚁巢0.18 mg kg-1 d-1);(3)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及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NH4-N及NO3-N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对NO3-N的交互作用不显著;(4)蚂蚁筑巢显著提高了无机氮库(NH4-N与NO3-N)、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质、水解氮、全氮及易氧化有机碳等土壤养分含量,而降低了土壤pH值;(5)回归分析表明,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产生显著影响,分别解释87.89%、61.84%的有机氮矿化速率变化;(6)主成份分析表明NH4-N、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有机质是影响有机氮矿化速率时间动态的主要因素,而全氮、NO3-N、易氧化有机碳、水解氮及pH对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的影响次之,且pH与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总之,蚂蚁筑巢活动主要通过影响土壤NH4-N、微生物生物量碳及有机质的状况,进而调控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有机氮矿化速率的时间动态。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土壤氮矿化生物调控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4.
兰州油松松皮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兰州产油松松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采用GC/MS方法分离、鉴定了其中42个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65.
嶂山化石地点位于淮河下游、马陵山南端的人工河——新沂河的河床上。该化石点最早报道于1953年,是淮河下游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之一。本文报道了嶂山化石点近年新出土的一批动物化石,动物群包括:龟鳖类、扬子鳄(相似种)、虎、淮河古菱齿象、蒙古野驴、梅氏犀、李氏野猪、河套大角鹿、葛氏斑鹿和草原野牛。嶂山的扬子鳄(相似种)是该物种在更新世化石记录中分布最北的,而草原野牛则是该物种最靠南的化石记录。嶂山的古菱齿象被归入淮河古菱齿象,因其齿板数多于纳玛古菱齿象,而牙齿尺寸大于诺氏古菱齿象。嶂山河套大角鹿的下颌提供了该物种仅有的下颊齿列长度数据,证明晚更新世的河套大角鹿具有相对弱的角枝、纤细的下颌和延长的齿列,支持了中国大角鹿属(Sinomegaceros)在角枝粗壮度、下颌肿厚度和齿列长度之间的演化关联性。嶂山动物群中蒙古野驴、河套大角鹿是典型的晚更新世物种,且成员多为绝灭种,推断年代很可能为晚更新世的早段。嶂山动物群组合反映了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显示当时的骆马湖一带兼有湿地、森林和草地。嶂山化石点也为马陵山地区旧石器遗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地层学参照。  相似文献   
166.
宁夏大戟科植物分布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宁夏植物分布的1个新记录种黑水大戟.该种植物系宁夏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67.
PU.1转录因子是保守的DNA结合蛋白Ets家族成员,因其DNA结合区识别共有序列GAGGAA,故该区又称为Ets结合区或PU.1box。PU.1主要在造血系统如髓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表达,调节关键髓系基因的转录从而调控造血系统的分化。PU.1周身敲除后,由于胎儿肝脏中缺乏B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导致小鼠胚胎早期死亡,表明PU.1是调控生命过程的关键转录因子。目前,在脂肪细胞中PU.1对脂肪生成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报道较少。PU.1与脂肪细胞脂肪生成,与miRNAs、antisense RNA以及C/EBPα/β-PPARγ通路的调控关系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8.
河水高浓度有机污染降解菌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健  王平  李捍东  雷明婧 《生态学杂志》2013,32(5):1311-1318
为了恢复遭受严重有机污染北方季节性河流自净能力,以河北某典型黑臭河流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河道底泥和水样,采用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硝化细菌专性培养基对底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分离、纯化,获取了15株有机污染物降解菌,对其中的6株优势菌采用脂肪酸谱图分析进行了鉴定,这6株菌最终鉴定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微球菌属(Micr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假丝酵母菌(Candida)、硝化球菌属(Nitrococcus).为了提高菌株的降解与适应能力,采用定向富集液进行菌群复配,得到复合菌,复配试验表明,菌群最佳配比为乳酸菌1.0%、酵母菌0.5%、放线菌2.0%、硝化细菌2.0%.复合菌培养研究发现,复合菌最佳生长条件为pH 7.0,温度35℃,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需要少量Fe2+、Mg2+、Ca2+等无机盐.污染物降解试验表明,当pH、温度、菌量、转速分别为8、35℃、0.5%、80 r·min-1时,复合菌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最好,CODcr、NH3-N和TP去除率分别达到78%、59%和77%.  相似文献   
169.
目的:制备分泌特异性抗人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为建立高灵敏度的Tg检测方法做准备。方法:以天然人源甲状腺球蛋白为抗原经皮下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分泌抗人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特异性鉴定,建立检测Tg的双抗体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夹心法。结果:获得7株可稳定分泌抗人甲状腺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鉴定,筛选抗体可与Tg抗原有良好的特异性反应。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敏感性可达1 ng/mL。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Tg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检测人Tg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为进一步研发Tg快速诊断试剂盒提供了原料。  相似文献   
170.
目的结合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对大鼠外周血突变型红细胞进行富集和检测,优化大鼠外周血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方法用20、40和80 mg/(kg·bw)剂量的N-乙基-N-亚硝基脲(Nethyl-N-nitrosourea,ENU)连续3 d给予SD大鼠,在染毒前、染毒后第7、14和28天分别采集大鼠外周血,经免疫磁性分离柱富集RET~(CD59-)和RBC~(CD59-),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免疫磁珠分离柱前和柱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NU各剂量组的RET~(CD59-)和RBC~(CD59-)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5);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后,可以在3 min内完成一个样品的Pig-a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的RET~(CD59-)或RBC~(CD59-)细胞数量分别最高可达2×10~4个或9×10~4个。结论本研究联合运用免疫磁珠分离术和流式细胞术,建立并优化了大鼠体内Pig-a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实现了高通量检测,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