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粘虫营养的研究——成虫对于糖类的取食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中用一系列同浓度的不同糖液及不同浓度的同种糖液喂养羽化后一天的粘虫蛾,见到它们对于糖的种类和浓度均有明显的辨识能力。对于糖液的取食量均比对清水的大,表明糖类对成虫均有诱食的味觉刺激:而其效应的大小,在单糖中的顺序为:果糖>(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或≥)甘露糖≥山梨糖>鼠李糖;在二糖中为:麦芽糖>蔗糖≥海藻糖>纤维二糖>乳糖;在三糖中为:棉籽糖>松三糖。对蔗糖溶液的味觉阈值为2×10-4M左右,对葡萄糖的可能为2×10-2M左右。根据成虫取食糖液后以肠道内含物进行纸上层析的结果,见到消化糖类的酶类有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β果糖苷酶、α半乳糖苷酶,而无β半乳糖苷酶和淀粉酶。消化道对糖液的消化和吸收以及糖液通过消化道均相当迅速。嗉囊是糖类贮存和水解的主要场所,其中的消化酶可能是由涎腺分泌或从中肠分泌后通过前胃而分批向前流入的。中肠是吸收消化产物的主要部分,所吸收的糖类在体内大部分转变成脂肪贮存。成虫羽化后以清水饲养到第3天时脂肪含量占干重13%左右,而以20%蔗糖溶液饲养的却高达64%左右。用0.2M和0.4M的糖液分别连续饲养配对的雌雄成虫直到雌蛾死亡,见到每对蛾对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的取食量较大,半乳糖次之,甘露糖与乳糖较小;取食糖液的体积不随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产卵量以取食麦芽糖的最大,乳糖的最小。从产卵量来看,半乳糖和甘露糖一经吸收后其营养效应与葡萄糖大致相同。糖液中的水分对于成虫也显示有一定的营养效应。  相似文献   
33.
东方粘虫飞行初期糖类的动用和消耗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本文研究了静态和飞翔开始阶段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ta(Walker)飞翔肌、脂肪体及肠道内糖元和海藻糖以及血淋巴内海藻糖含量的动态变化。飞行1h后脂肪体内消耗糖元最多,约占总消耗糖类的80%-90%;其次是肠道组织的糖元消耗,飞翔肌内糖类含量是有限的,仅够飞翔最初时期(3min)使用。在此时期,飞翔肌海藻糖含量上升然后下降,脂肪体和肠道海藻糖经历下降和继而上升的变化。然而,血淋巴内海藻糖含量一直下降到流入和流出量持平。雄蛾飞翔肌糖类代谢水平高于雌娥飞翔肌。  相似文献   
34.
真核细胞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是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受到极为广泛的注意。最近五年内.在染色质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显著,取得了一些比较一致的结果。这些结果是:染色质的基本纤维是一条串珠状结构,它由无数个亚单位——核体(nucleosome)组成,核体是由一条 DNA 分子串联起来的。核体本身由大约200个碱基对 DNA 和五种组蛋白相结合组成,四种组蛋白(H2A,H2B,H3和 H4)缔合成八聚体或两个四聚体构成核  相似文献   
35.
据Zitnan等报道(见Science,1996,271:88──91),他们在烟草天峨ManducasextaJohaunssen上找到了分节分布的表气管内分泌系统(epitra-chealendocrinesystem)──表气管腺(epitrachealglands,EGs),并鉴定出其产物──蜕皮启动激素(ecdysis-triggeringhormone,Mas-ETH)是由26个氨基酸组成的。在幼虫和蛹蜕皮前或蜕皮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均能找到分节分布着的成对EGs。每个个体共有18个EGs,每个EG附着在靠近气孔的气管腹面上。EG主要由一个较大的白色Inka细胞(负责生产肽类激素)和2~3个比较小的腺体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