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61.
14-3-3蛋白通常也称为通用调节因子(general regulatory factors,GRF),是一类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结合蛋白,通过与其他转录因子或信号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内基础代谢、信号传导、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环境胁迫应答等一系列生理过程。本研究从刚毛柽柳干旱转录组中克隆获得一条干旱胁迫差异表达的ThGRF2基因。ThGRF2基因CDS片段全长为786 bp,编码26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9.40 kDa,理论等电点(pI)为4.76。将ThGRF2基因构建到pROK2过表达载体上,瞬时转化刚毛柽柳,渗透胁迫前后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渗透胁迫后ThGRF2过表达提高了转基因柽柳的叶绿素含量、SOD和POD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电导率(EL)和失水率,表明ThGRF2基因在刚毛柽柳渗透胁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刚毛柽柳ThGRF2基因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2.
张芳芳  张桐  戴丹  张振豪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7):1869-1880
本研究利用愈创木酚和苯胺蓝固体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初筛,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CGMCC 5.0776为对照,利用其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测定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测定筛选菌株在预处理玉米秸秆过程中漆酶、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活性。结果表明:利用愈创木酚和苯胺蓝固体培养基,从16株白腐真菌菌株中筛选出2株具有较高漆酶或MnP活性的菌株,鉴定其为桦栓孔菌Trametes betulina (L.) Pilát(ZT-153)和亚黑管孔菌Bjerkandera fumosa (Pers.) P. Karst.(ZT-307),测定T. betulina ZT-153和B. fumosa ZT-307对玉米秸秆酸不溶木质素降解效率分别为13.60%和21.87%,较对照P. chrysosporium CGMCC 5.0776高1.58%和9.85%,对纤维素的降解率较低,分别为4.10%和4.50%。2株菌株在预处理玉米秸秆过程中,T. betulina ZT-153表现出漆酶和MnP活性,B. fumosa ZT-307只表现出LiP活性。其中B. fumosa ZT-307对玉米秸秆酸不溶木质素的降解效率最高,在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杀虫剂敌敌畏和除草剂丁草胺对斑腿树蛙蝌蚪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耿宝荣  姚丹  薛清清 《动物学报》2005,51(3):447-454
敌敌畏和丁草胺是我国农田中使用最普遍的杀虫剂和除草剂,这些农田化学物质对当地的水生动物及种群造成很大威胁.本文以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农田区域的斑腿树蛙蝌蚪为研究对象,用碱性单细胞电泳方法(或慧星试验)对暴露在不同浓度的敌敌畏(2.08,4.16,6.24,8.32,10.40 mg/L)和丁草胺(0.1025,0.205,0.410,0.820,1.230 mg/L)溶液中的蝌蚪进行了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随之增加;敌敌畏浓度为2.08 mg/L和丁草胺浓度为0.41 mg/L时,对蝌蚪造成显著的损伤,而且农药的剂量与蝌蚪的DNA损伤(DNA尾长与尾宽比)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敌敌畏,y=1.136±0.0083x,r=0.957,P<0.01;丁草胺,y=0.968±0.0093x,r=0.964,P<0.01.本研究表明这两种农药对我国的两栖动物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也表明,在检测环境污染物对蝌蚪的基因毒性方面,碱性单细胞电泳分析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动物学报 51(3)447-454,2005].  相似文献   
64.
1961-2010年陇东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媛媛  张勃  尹海霞 《生态学杂志》2013,32(6):1511-1517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中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各站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年陇东地区年均ET0呈微弱下降趋势;夏季ET0显著减少,是造成年均ET0下降的主因,春季ET0明显增加,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各站点月均ET0变化趋势呈一致的单峰型;本区北部和中部年均ET0较大,西部较小;春季大部分地区ET0呈增加趋势,夏季全区ET0呈减少趋势,秋、冬季各站变化趋势不明显;ET0的变化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为影响本区ET0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65.
摘要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及B7-H1 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逃 逸的的机制。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琢-2a180 μg 抗病毒治疗52周,分别于0、12、26、52周检测肝功 能、HBV-DNA;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C表面HLA-DR、CD80、CD86、CD83、CD1a、B7-H1 水平。根据患者HBV-DNA 水平, 将患者分为应答组(A 组)、非应答组(B 组),10 例健康志愿者作正常对照组(C 组)。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 子HLA-DR、CD80、CD86、CD83、CD1a 的表达均降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后应答组膜表面分子HLA-DR、CD80、CD86、 CD83、CD1a 的表达高于非应答组65.3± 6.2 %vs 44.2± 5.5 %,67.2± 7.4%vs 37.3± 7.2 %,68.4± 3.6 %vs 42.5± 7.3 %,65.6± 6.8 %vs 43.2± 3.9 %, 49.4± 9.5 %vs 37.5± 7.9 %,(P <0.05)。应答组B7-H1 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降,非应答组B7-H1 水平无明显变 化12.73± 3.8%vs 25.24± 2.92 %,(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可以提高 树突状细胞功能,降低B7-H1 表达,促进HBV-DNA 的清除。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及B7-H1 高表达是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的 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病原学特征及药敏试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情况对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输血量≥1000 mL、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20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腹腔引流液中共培养出54株菌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42.59%)、革兰阴性菌28株(51.85%)、真菌3株(5.56%),主要革兰阳性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红霉素敏感率低,均低于17.00%,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率高,均为10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的敏感率较低,均低于或等于25.00%,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较高,均高于或等于80.00%。结论:术中输血量过多以及发生了肺部感染、胆瘘、胰瘘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7.
瞬时受体势(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是一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神经和非神经细胞中。TRPA1作为TRP通道的一个亚型,是一种温度敏感型的TRP通道,其温度激活阈值与物种有关。在小鼠体内,TRPA1可以被低温(17℃)激活,然而在绿安乐蜥体内TRPA1的温度激活阈值却达到了35.8℃。TRPA1除了可以响应温度刺激之外,还可以被化学刺激、机械刺激等多种理化方式激活。TRPA1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会导致家族性发作性疼痛综合征。由于TRPA1在温度感知、痛觉产生、哮喘、瘙痒等众多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TRPA1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章总结TRPA1通道的生理特性,并对其参与的机体生理调节及靶向TRPA1通道的药物开发现状和前景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礁滩分类以及在岩芯中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余年来涉及生物礁滩的有关论著,从对具体例证的剖析到时空模式的综述,催生着各种分类方案的出台。生物礁滩纵横展布上显示生态环境的相变,礁一滩灰岩具有非均一性,其岩石学特征能指示其生态群落类型。在岩芯中能识别出与各类礁一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岩性段时,勾勒礁滩体生态单元序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9.
摘要:本文介绍了构建优势小基因组生产菌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优势小基因组工业微生物的构建原理和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几个目前已成功应用的通过基因组精简提高生产效率的例证;最后,结合作者的研究对优势小基因组生产菌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奇虾类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大型捕食动物,广泛发现于世界各地的寒武纪地层,但是多为前附肢或口器的标本。我国扬子地台云南、贵州一带的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群中都发现了奇虾化石,如澄江动物群、牛蹄塘动物群、关山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等。但在华北地台,寒武纪特异埋藏动物化石目前为止只有零星报道,包括一些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古蠕虫类等。本文描述一枚发现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左家坞一带馒头组(毛庄期)紫红色页岩中的奇虾类前附肢化石,可能代表了一个新类型。这枚化石的发现丰富了奇虾类的古地理分布,也为在华北地台边缘地区寻找特异埋藏动物化石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