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21.
目的建立猴外周血单核细胞SV40DNA的PCR检测方法,对猕猴SV40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使用PCR方法对分别来自野外(云南宁蒗71只、景东60只)及笼养猕猴(64只)的SV40大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扩增出的阳性结果进行测序。结果在195份样本中,有4只来自野生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3.1%,4/131),1只来自笼养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1.6%,1/64)。测序结果显示:猴血样本扩增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的SV40大T抗原C-末端的基因序列片段有15个核苷酸不同(3.3%差异),与SV40.776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但SV40—776在nt3020处有一缺口。结论云南野生及笼养猕猴猴群均能检出SV40T抗原基因。因此建立SV40病毒的DNA检测技术,对用于科研及疫苗生产的实验猕猴的病毒学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2.
用绿色荧光蛋白监测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基因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色荧光蛋白(GFP)可直接进行活体观察,它的这个优点可被用于监测转基因植物中选择标记基因的消除。为此,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GNG,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盒(NosP-nptll-NosT)一起克隆在两个同向的lox位点间,在第一个lox位点上游置有CaMV 35S启动子以驱动GFP表达,第二个lox位点下游置有不含启动子的大肠杆菌β-葡萄糖醛酸酶(GUS)基因。首先在含卡那霉素(Kan)的培养基上筛选出转pGNG的烟草,借助绿色荧光可容易地检出表达GFP的转化体。然后用另一转化载体pCambia1300Cre二次转化表达GFP的转基因植物,利用另一选择标记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hpt)进行筛选,在获得的再生植株中,Cre重组酶的表达消除了转化体中两lox位点间的gfpnptll。实验结果表明可借助GFP荧光的消失,快速选出nptII被消除的二次转化体,同时GUS(作为目的蛋白) 在CaMV 35S启动子驱动下获得表达。最后利用后代的分离将hptcre除去。  相似文献   
723.
芒果生长素反应因子类蛋白的cDNA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SSH法获得了一个与不定根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生长素反应因子(ARF)类蛋白具有较大的同源性,因此将它命名为MiARF。用所设计的基因特异引物进行3′RACE扩增获得包含完整读码框架(ORF)的MiARF1(GenBank登录号为AY255705)和MiARF2(GenBank登录号为AY300808)。MiARF1全长为3272bp,其中,ORF含2523bp,5′非翻译区(5′UTR)含285bp, 3′非翻译区(3′UTR)含464bp。由该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RF2(BAB10162)的ID值为64%, E值为0,在DNA结合区域(DBD)、III和IV区域的同源性更高,ID值均大于80%。MiARF2cDNA全长为1474bp,其中ORF含981bp,5′非翻译区含285bp, 3′非翻译区含208bp,由该序列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RF2(BAB10162)的ID值为84%,E值为e-151。 MiARF2仅具有DBD保守区并与MiARF1的基本相同,但缺乏III和IV区域。Virtural Northern 杂交表明:MiARF2在生根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 而在非生根的组织中未见表达;MiARF1在生根及非生根的组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724.
扩张柱床吸附层析回收纯化灌流培养生产的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扩张柱床吸附层析技术,一步回收纯化连续灌流培养的单克隆抗体。用Streamline SP阳离子交换介质在固定床柱XK16/20上进行条件摸索,扩张床柱Streamline25和50分别用于小规模条件优化和中试规模放大。培养液中的低浓度单抗经此步处理,浓缩10倍以上,纯度提高5~7倍,回收率>90%,制备周期比固定柱床层析缩短一半以上。 根据培养液中单抗浓度的不同,一次处理量为18~50L,纯化规模由实验室水平(400mg)扩大至中试水平(2g),生产成本和工艺复杂性大为降低。应用扩张柱床吸附层析技术,建立单克隆抗体回收纯化工艺,具有经济、简便、高效实用和良好的可放大性。  相似文献   
725.
突触融合蛋白17 (STX17)是一种囊泡蛋白,参与细胞中物质的运输.为研究Stx17在不同毛色皮肤中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及明确它在毛囊中的定位,进行了普通PCR、real-time PCR、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对小鼠皮肤组织和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的Stx17基因及蛋白的检测.普通PCR检测得出小鼠皮肤和黑色素细胞总RNA有Stx17 CDS区序列的表达;荧光定量检测显示,在白、灰、黑3种组织中Stx17均有表达,在灰色腹部表达量最高,是黑色皮肤的1.682倍,昆明鼠白色皮肤中表达量最低,是黑色皮肤的0.115倍;皮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TX17表达于毛囊的上皮根鞘,且毛囊上段和中段表达量高于下段,黑色素细胞的免疫组化分析得出,STX17在黑色素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均有表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在白色、灰色和黑色皮肤均有STX17蛋白阳性条带且灰色皮肤中表达量最高,黑色皮肤次之,白色皮肤中表达量是最低的,这与荧光定量检测结果一致,体外培养的小鼠黑色素细胞中也有STX17蛋白阳性条带.实验结果表明,小鼠Stx17基因在皮肤组织、毛囊角化细胞以及黑色素细胞中均有表达,Stx17可能参与毛色的形成,且在小鼠腹部毛色变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6.
Ⅱ型启动子转录的外源短链RNA可以竞争性抑制细胞内源mRNA的核质转运,因而可能会提高植物RNA 病毒载体表达的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积累.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利用OE-PCR技术合成拟南芥U6-1核内小RNA序列,并构建其Ⅱ型启动子转录的植物表达载体. 以农杆菌渗滤技术,与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表达载体共接种寄主植物本氏烟,通过对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的荧光观察,并以Western印迹和ELISA测定GFP在烟草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共表达Ⅱ型启动子转录的U6 RNA对外源基因在植物中表达的作用效果. 结果表明,共接种Ⅱ型启动子转录的U6 RNA对TMV病毒表达载体表达外源基因的水平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推测RNA核质转运干扰是提高外源基因表达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27.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分析了长期(1990-2007年)不同施肥条件下灰漠土各粒径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含量和分布差异及其随施肥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配施有机肥对增加各有机碳组分的效果最显著,并以砂粒有机碳含量的增速(0.34 g·kg-1·a-1)最高,对施肥最敏感;撂荒地可以显著增加不同黏粉粒结合有机碳含量;秸秆还田仅能维持各级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的含量;长期施用化肥不利于各级颗粒结合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从分配比例来看,以粗粉粒(27.9%)和粗黏粒(27.1%)有机碳所占比例最高,是固持有机碳的重要组分;配施有机肥使砂粒有机碳比例显著提高119.4%,细粉粒和粗黏粒有机碳比例却分别降低了40.3%和37.9%,从而提高了颗粒有机碳含量(WPOC)与矿物结合有机碳含量(WMOC)的比值,改良了土壤有机碳性质.长期配施有机肥是增加灰漠土各级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积累和提升灰漠土肥力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728.
国产海桑属植物的两个杂交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瑞江  陈忠毅  陈二英  郑馨仁   《广西植物》1999,19(3):199-204
作者通过对红树林海桑属植物进行形态学、花粉学、细胞学以及其它方面的比较研究,证实了拟海桑和海南海桑为两个杂交种,它们的嫌疑亲本分别是杯萼海桑和海桑、杯萼海桑和卵叶海桑·sonneratia×hainanenwsisko,EY.ChenetW.Y Chen(prosp)为海南海桑的新名称,而拟海桑S.paracseolarisKo,E.Y.Chen,etW,ChenY.Chen则被归并入sonneratia×gulngaiN.C.Duke.  相似文献   
729.
应用反义RNA技术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内的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能够修复亚硝脲药物造成的DNA损伤,阻止亚硝脲药物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使细胞对亚硝脲药物产生耐药性.我们曾经构建了三个表达MGMT反义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对亚硝脲呈抗性的HeLaS3细胞,并...  相似文献   
730.
滇西白眉长臂猿鸣叫主要发生在上午,最早开始于黎明时分,最晚则在下午16:30以后,平均开始时间为09:05,SD=109.5min(N=70,范围07:12-16:30),持续时间为19.7min,SD=9.34min(N=55,R=4-50)。多数鸣叫发生在07:00-10:00之间(80%)。不同季节鸣叫发生时间有显著差异,可能与黎明时间(光亮度)不同有关,但持续时间无差异。同一季节异地鸣叫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