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实验室自2011年开始在鄱阳湖周边地区开展家禽养殖户和活禽市场环境中的禽流感病毒监测,在2011~2016年的监测过程中,通过病毒分离和深度测序,发现了一株H12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是在中国首次检出该亚型病毒。该标本来自一份鸭粪便标本,采集自江西省余干县的一个家禽养殖场。病毒的8个片段分别与来自鸭或者野禽中的病毒最为接近。对病毒的全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病毒属于欧亚谱系。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PQAQDR/GLF,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位点分析表明病毒对α-2,3唾液酸受体亲和力较好。病毒NA的茎部没有氨基酸的缺失,但是PB1蛋白的L13P和L473V可以增强病毒聚合酶在哺乳动物中复制的能力和病毒对于哺乳动物的毒性。M1蛋白N30D突变和T215A突变提示会增加流感病毒对于哺乳动物的致病性。本次从家禽养殖场环境中检出野鸟相关的禽流感病毒进一步说明了在该地区进行禽流感病毒监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家禽-野鸟界面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的必要性,需要持续进行监测,为禽流感病毒的暴发提供预警,为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提供风险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是核酸绝对定量的新方法,然而,基于dPCR的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绝对定量方法还未系统建立。本研究首先对微滴式dPCR的退火温度进行了梯度优化,确定了dPCR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4.4℃;利用FluA核酸标准品,确定了微滴式dPCR对FluA的检测范围为37.7~8.22"104拷贝/#L,检测的检出限为3.77拷贝/反应。微滴式dPCR的检测结果与标准品拷贝数的相关系数为R2=0.9988,提示该方法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用建立好的微滴式dPCR方法可对待测临床样本中的FluA进行了拷贝数定量。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微滴式dPCR的FluA绝对定量方法,可有效地对临床样本中甲型流感病毒载量进行绝对定量,为临床研究中病毒载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33.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是核酸绝对定量的新方法,然而,基于dPCR的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A)绝对定量方法还未系统建立。本研究首先对微滴式dPCR的退火温度进行了梯度优化,确定了dPCR反应的最佳退火温度为64.4℃;利用FluA核酸标准品,确定了微滴式dPCR对FluA的检测范围为37.7~8.22"104拷贝/#L,检测的检出限为3.77拷贝/反应。微滴式dPCR的检测结果与标准品拷贝数的相关系数为R2=0.9988,提示该方法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用建立好的微滴式dPCR方法可对待测临床样本中的FluA进行了拷贝数定量。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微滴式dPCR的FluA绝对定量方法,可有效地对临床样本中甲型流感病毒载量进行绝对定量,为临床研究中病毒载量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34.
中国内地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室针对中国四川省一例输入性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咽拭子标本进行Real-time PCR和RT-PCR检测,并随后对部分基因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临床咽拭子标本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因此该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成为中国内地首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35.
2020年云南发现了首例人感染G4基因型欧亚类禽H1N1(EA H1N1)猪流感病毒,针对分离到的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病毒分析其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氨基酸变异位点、生物学耐药、受体亲和力及抗原性变异特征,并对2020-2021年度季节性流感疫苗对该病毒的交叉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EA H1N1猪流感病毒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疫苗株A/Hunan/42443/2015(H1N1v)HA和NA氨基酸位点同源性分别为97.9%和97.4%;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敏感,以结合人流感病毒唾液酸受体α2,6为主,与疫苗株抗原性存在8倍以上差异。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组人群针对季节性流感疫苗株A/Guangdong-Maonan/SWL1536/2019(H1N1pdm)抗体滴度≥40者占比分别为80.0%、76.7%和63.3%;而对A/Yunnan-Mengzi/1462/2020(H1N1v)抗...  相似文献   
36.
为了解本监测年度我国B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明确流行株与国际疫苗株和国内代表株的匹配情况,本文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流感监测年度中国大陆流感监测网络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进行了抗原性和基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我国大陆B型流感病毒主要以Victoria系流感病毒为主,Victoria系病毒主要位于分支1,并且存在着HA1与NA基因分支间的重配,但不同分支间抗原性无显著差异,72.8%的病毒与本年度使用的疫苗株B/Brisbane/60/2008疫苗株抗原性类似。本监测年度疫苗组分中不含有Yamagata系组分,大部分Yamagata系流感病毒中与国内代表株B/湖北伍家岗/158/2009(97.8%)和B/四川安岳/139/2011(85.2%)抗原性类似;基因特性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流行的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均与B/湖北伍家岗/158/2009和B/四川安岳/139/2011在同一分支,且没有发现HA1与NA基因分支间重配的病毒。上述监测结果表明本年度所使用的疫苗株与我国流行的病毒匹配,我们所筛选的国内代表株能够代表我国各地流行株的病原学特征。  相似文献   
37.
对我国轮状病毒流行株NSP4基因变异特点的分析表明,NSP4基因主要可分为Wa组和Kun组,在Wa组内可形成三个亚组,形成了4种NSP4基因型。为了进一步阐明人轮状病毒流行株NSP4基因变异与其致病性变化是否存在联系,我们首先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对NSP4蛋白进行表达,获得了对应4种不同NSP4基因型的重组杆状病毒rvBac97B6,rvBac97S34,rvBac97S36和rvBac97SZ8。用这些病毒感染Sf9细胞后,检测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发现与野生型杆状病毒感染细胞相比,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内的Ca2 浓度显著升高,但各个重组病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在E.coli中分别表达纯化了代表Wa和Kun基因分组的97S34和97SZ8流行株的NSP4。分别用纯化的重组NSP4蛋白攻击乳鼠后,发现不同基因型的NSP4蛋白的致腹泻活性没有明显差异,这种作用可被NSP4抗体拮抗,但这种拮抗作用存在基因型特异性。上述结果表明人轮状病毒流行株NSP4氨基酸序列间的变异并没有使其钙调节及致腹泻能力产生改变,在致腹泻作用中发挥关键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氨基酸位点在不同NSP4基因型间可能是相对保守的。针对NSP4抗体的有效性也为新型轮状病毒疫苗和药物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38.
建立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为研究致病性、宿主适应性以及疫苗保护性提供动物模型,并寻找病毒在适应宿主过程中影响毒力和适应性的关键位点。将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A/四川/SWL1/2009 H1N1在小鼠中连续传15代,各代次毒株均在MDCK细胞上增殖后进行测序,根据序列分析结果选择6个传代毒株感染小鼠,连续监测14 d体重和死亡情况;并对第14代和15代病毒在噬斑实验纯化后克隆和测序分析。原代病毒不致死BABL/C小鼠,经动物体内连续传代适应宿主动物后,其毒力增强,具体表现为所选的6个传代毒株中第7、11、15代毒株可以100%致死试验小鼠;分析这6个传代毒株的全基因组表明这些毒株的部分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经小鼠体内连续传代后,建立了小鼠致死模型,病毒毒力增强可能与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39.
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本文通过不同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试图梳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发展和现状,探讨采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建立智慧化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运用统一关键数据标准、口径,打通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自动采集与传染病有关的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相关数据模型,强化数据分析应用,达到早期识别和预警,做到遏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同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能够实时获得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及时提出科学精准的有效防控策略.不断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我国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