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磷酸酯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植物蛋白质磷酸酯酶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叶绿体类囊体膜蛋白质磷酸酯酶的分离、纯化、定位、影响酶活力的因子,以及酸在类囊体膜蛋白质磷酸化调节中表现出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N-溴代琥珀酰亚胺化学修饰叶绿体腺三磷酶,测得该该酶含3.5个色氨酸残基,其中2个色氨酸残基与酶活性有关。光氧化腺三磷酶伴随吸氧量增加,酶活性逐渐降低,经NBS修饰或光氧化的腺三磷酶,其免疫抗原减弱。表明腺三磷酶中色氨酸基参与酶的活性和抗原性。 相似文献
13.
豌豆叶绿体经焦磷酸钠盐溶液洗涤,并以加蔗糖的Tris—Tricine缓冲液作分离介质,其抽提液通过 DEAE—Sephadex A_59柱层析,可得较高纯度的腺三磷酶制剂。经免疫沉淀反应、需镁腺三磷酶活和 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证明,这种豌豆叶绿体偶联因子腺三磷酶具有五种蛋白带,与菠菜叶绿体偶联因子腺三磷酶的五种亚单位(α,β,γ,δ和ε亚单位)具有相近的分子量,但两者的α和β亚单位大小有异。 相似文献
14.
醋酸酐处理叶绿体导致与偶联因子有关的部分反应不可逆的失活,这些反应包括偶联的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膜上腺三磷酶活性、~(32)P?ATP交换和质子吸收。低浓度醋酸酐处理叶绿体,只抑制偶联的电子传递而不影响基础电子传递,表明能量转换的偶联机构对醋酸酐的化学作用更为敏感。膜上偶联因子在合成、水解和交换腺三磷的能力上,均因醋酸酐的作用而减弱。偶联因子中具有这些能力的活性部位可能就是醋酸酐的作用靶子。利用在不同pH的反应介质中测最大反应速度而求出参与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pK估计值的方法,认为醋酸酐可能修饰了膜上偶联因子活性部位的氨基残基。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了蛋白质化学交联剂二氟二硝基苯对叶绿体类囊体膜功能的效应。检测到DFDNB抑制光合磷酸化,降低光照诱导类囊体膜的质子吸收和9-氨基吖啶(9-AA)的荧光猝灭,降低电色效应的快相上升,显抑制膜上腺三磷酶的活性,DFDNB和游离的腺三磷酶进行交联反应,再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交联后的酶出现新的蛋白染色带。 相似文献
17.
用2~12 mM增甘膦处理叶绿体,其循环磷酸化活力均高于对照,经增甘膦处理的叶绿体,再用两倍体积的缓冲液洗涤两次并离心,所得叶绿体的磷酸化活力仍比对照的要高。对照叶绿体的非循环磷酸化速度在处理时的较高温下降低得很多,而处理的叶绿体的活力变化不大或略有上升。增甘膦处理的叶绿体,其非循环磷酸化活力和非循环磷酸化条件下的铁氰化钾还原活力均比对照的要高,故其磷/氧值维持不变或略有下降。在5×10~(-5)~5x10~(-3)M,调节膦促进铁氰化钾还原,抑制非循环磷酸化,表现出明显的解联效应。调节膦也抑制循环磷酸化。这种抑制是与反应底物非竞争性的。在抑制磷酸化的有效浓度范围内,调节膦也抑制膜上ATPase活性和光诱导的叶绿体的质子吸收。增甘膦能促进电子传递从而也促进光合磷酸化。调节膦则具有光台磷酸化的解联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利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实验林场的落叶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研究了秦岭北麓典型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独立个体有3162株,木本植物有42种,隶属于25科36属。群落属的区系类型主要为温带成分,占总数的44.4%,热带成分次之。群落优势树种明显,重要值前3位的树种分别为栓皮栎、油松、槲栎,其重要值之和为64.7%。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平均胸径为7.58 cm。所有个体以及乔木层优势种径级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且中等径级个体较多。群落结构稳定,但群落更新不良,种群有衰退的趋势。样地不同样方间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均值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和地形解释了群落分布42.4%的变异。海拔和土壤速效钾对群落分布有显著影响。海拔、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影响栓皮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栓皮栎种群较强的适应性使其在低养分环境占主导地位,但也限制了群落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