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4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vires,HSV-1)感染对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感染复数(MOI)为5的HSV-1感染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在感染后24 h、48 h、72 h和96 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U251细胞的形态改变: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HSV-1感染对U251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①U251细胞在感染24h后开始出现细胞融合,48 h后开始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72h后超过80%的细胞出现CPE,.96h后细胞大部分死亡.②MTT法显示HSV-1感染U251细胞24 h、48 h、72 h及96 h的U251细胞OD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HSV-1感染U251细胞12h后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24h和36h后凋亡率比相应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④HSV感染12h、24h和36h后均可引起U251细胞S期细胞增多和G0/G1期细胞减少,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开始增加.结论:HSV.1能感染体外培养的U251细胞,抑制其增殖,促进其凋亡并影响其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143.
反义磷脂酶Dγ(Anti-PLDγ)基因转化美洲黑杨G2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磷脂酶DT(Anti-PLDγ)基因转入美洲黑杨G2中以提高其耐盐性。本研究建立了美洲黑杨G2组培再生体系,确立了美洲黑杨G2叶片分化最适宜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卡那霉素(选择性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改良了传统的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经诱导不定芽及生根阶段卡那霉素(选择性抗生素)连续筛选,获得了21株卡那霉素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经PCR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有13株均呈阳性,证明Anti-PLDγ基因成功整合到美洲黑杨G2基因组中。耐盐性实验表明,4株转基因植株抗NaCl能力比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44.
145.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U251干细胞(GSC_S)裸鼠颅内成瘤情况。用单克隆培养法从U251细胞系中分离出GSC_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出的GSC_S中CD133的表达,感染HCMV病毒,制备细胞密度为1×10~7个/mL的GSC_S悬液。取20只SPF级BALB/c裸鼠腹部麻醉,固定在立体定位仪上,在裸鼠颅脑钻一小孔,将3μL干细胞悬液缓慢接种于裸鼠颅内,随机分为HCMV感染组和未感染HCMV组。观察HCMV对肿瘤生长及裸鼠存活情况,处死濒死裸鼠取脑组织做免疫组化检测HCMV感染组胶质瘤内IE蛋白是否持续表达及HCMV感染对胶质瘤干细胞分化为血管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单克隆法分选出的GSC_S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成球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出的GSC_S中CD133比例为98.00%;裸鼠脑内出现膨胀性生长的肿瘤;HCMV感染组肿瘤组织中检测到IE高表达,HCMV感染可促进CD133阳性胶质瘤干细胞分化为CD34阳性血管内皮细胞。以上结果表明,HCMV的IE蛋白能在通过此方法建立的HCMV阳性移植瘤中持续表达,且HCMV能促进GSC_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6.
两株乳酸杆菌益生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两株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的特性进行分析。采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体外培养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模拟 上消化道环境,检测候选菌株L.acidophilus1.1878和L.rhamnosus1.120对上消化道环境的耐受性和粘附性;以琼脂扩散打孔 法,检测候选菌株SCS对4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两株候选菌株可耐受pH>3.0的人工胃液,及0.2%的 胆盐浓度;光镜观察L.acidophilus1.1878、L.rhamnosus1.120粘附于HT-29细胞边缘,平均4.5~7个/细胞,扫描电镜观察 L.acidophilus1.1878、L.rhamnosus1.120粘附于HT-29细胞表面的刷状缘,且细胞表面结构完整;对4种肠道致病菌的抑菌 圈直径均在12mm以上。证明实验观察的两株乳酸杆菌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及粘附、抑菌特性,符合益生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7.
植物根被组织是指存在于附生兰科植物、地生兰科植物、一些石蒜科、天南星科、薯蓣科以及百合科植物根部的典型适应性结构特征;成熟根被组织是由1~25层左右死细胞构成的白色鞘,其细胞壁多有螺旋式增厚,呈天鹅绒状或网状、羽毛状结构,具有海绵质地.该组织有六种应用于分类学特征的形态,依据这六种形态可将其分为12种类型;根被组织具有... 相似文献
148.
湖南宜章发现两栖动物侏树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4月和2017年5月,在湖南省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思坑(24°56′57.51″N,112°59′18.21″E,海拔1 342 m)采集到小型蛙类6只,均为雄性成体,经鉴定为无尾目(Anura)树蛙科(Rhacophoridae)树蛙属(Rhacophorus)的侏树蛙(R.minimus),属于湖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测量了6只个体的14项外形特征量度数据,并描述了其形态特征。PCR扩增16S rRNA基因并测序,与同属另外8种的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支持形态鉴定结果。目前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9.
150.
利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从急性期HFRS病人外周血清总RNA中扩增获得汉坦病毒S片段部分编码基因 (SA) ,使用NCBIBlast软件对排分析证实为汉滩型 ,申请GenBank号 :AY42 5 61 2。将该片段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所表达的蛋白分子量约为 490 0 0kDa,重组蛋白在菌体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核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活性。该蛋白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血清学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