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目的:大桑菊合剂为医院制剂,由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鱼腥草等中药经乙醇提取制成,为完善大桑菊合剂的制备工艺,对该制剂的制备工艺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①实验设计: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各因素均取3水平,采用正交试验L(934)优选制备工艺。②含量测定方法:以大桑菊饮合剂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以芦丁为标准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503nm下测定吸光值,计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此作为筛选大桑菊合剂最佳制备工艺的重要指标。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不浸泡,加8倍水,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经正交设计优化的大桑菊合剂的中药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外源甜菜碱对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DLL1耐盐性的影响并对其渗透保护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改善DLL1细胞在高盐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添加150mg/L的甜菜碱可以使DLL1在1.2mol/L NaCl的基础盐培养基中生长,添加10mg/L的甜菜碱就足以显著缩短渗透胁迫条件下DLL1细胞的延滞期和代时,增加生长量;和不添加对照相比,延滞期由24h缩短到6h,代时由60min缩短到35.7min,最大生长量OD610由1.29增长到1.57。在渗透胁迫条件下,细胞从外界快速吸收外源甜菜碱来代替自身相容性溶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73.
利用DGGE评价不同培养基回收番茄根际细菌类群的能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营养肉汤、YG、根系分泌物、土壤浸渍液4种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分离培养细菌,并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4种培养基回收番茄根际细菌种群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回收到的细菌种群有一定差异;低营养浓度的YG培养基在较低的培养温度20℃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培养,比高营养浓度营养肉汤培养基产生更多、更具代表性的细菌;以根系分泌物为基础的培养基从番茄根际回收到的优势菌群最多。该研究初步建立了用DGGE技术对不同培养基回收分离细菌种群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背景与目的:提取犬鼠附睾液蛋白并建立一种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附睾蛋白组的方法。方法:分离提取犬鼠附睾液蛋白。样品利用起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然后收集pH8.5—4.0之间的组份进行二维反相离压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将获得的二维UV图通过ProteoVue软件转换成PI/UV图谱。结果:成功提取了附睾液蛋白,并通过二维液相色谱成功建立了大鼠头体尾部附睾液蛋白的二维PI/UV图谱,收集了一维色谱聚焦分离的pH8.5—4.0区间的20个组份,并将每个组份进行二维色谱分离后转换为PI/UV图谱。结论:为进一步全面研究附睾蛋白功能和体液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维生素C、B1联合用药拮抗铅对睾丸的毒性作用。方法 1.3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15只/组):空白对照组和铅染毒组。染铅组雄性小鼠每日腹腔注射醋酸铅20 mg/kg,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一日一次,第42日结束以上实验。将小鼠取血,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谷胱甘肽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将睾丸组织经过处理后,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结构变化;2.45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15只/组):空白对照组、铅染毒组和维生素联合干预组。染铅组雄性小鼠每日腹腔注射醋酸铅20 mg/kg,维生素干预组在染铅后,即时每组小鼠给予维生素C和维生素B1,一日一次,第42日结束。处死小鼠,取血,用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谷胱甘肽的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在光镜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组织结构变化。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醋酸铅染毒组小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降低,GSH/GSSG的比例降低,GPX活性升高,GR活性降低;光镜下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变薄,各级生精细胞、支持细胞减少,部分细胞核出现核固缩;3.电镜下染毒组小鼠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明显,支持细胞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胀空泡化;2.与醋酸铅染毒组比较,维生素干预组小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升高,GSH/GSSG的比例升高,GPx活性降低,GR活性升高;光镜观察结果:与染铅组相比,维生素B1和C联合干预组中破坏的睾丸生精上皮有所恢复;电镜观察结果:与染铅组相比,维生素B1和C联合干预组睾丸组织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结构正常,细胞器丰富。结果 1.醋酸铅使体内GSH的水平降低,GPX活性升高,GR活性降低,从而诱导氧化应激的发生,导致染铅小鼠睾丸的损伤;2.维生素干预组小鼠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水平升高,GSH/GSSG的比例升高,GPx活性降低,GR活性升高,维生素干预组小鼠血浆中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为还原型谷胱甘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对小鼠睾丸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用1日龄ICR小鼠传代制备EV71小鼠适应株,研究EV71亲代株与小鼠适应株的体内外感染特点,建立EV71感染ICR小鼠动物模型,为病毒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实用的动物评价工具。方法用1日龄ICR小鼠进行EV71病毒(Fuyang-0805)的传代,得到小鼠传代株。以一定浓度亲代株和传代株病毒分别接种RD、Vero、SY5Y、Caco-2四种细胞,定量方法检测各时间点不同毒株在四种细胞上的复制数量,CCK8方法测定各时间点细胞的存活率;同时,两毒株分别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定期安乐死动物,采集肺、小肠、骨骼肌、大脑四种器官组织,进行动物体内病毒半定量和定量分析,同时进行各器官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与亲代毒株相比较,小鼠传代株(EV71-MMP4)表现出更强的肌肉来源细胞嗜性与毒性;同时,两毒株腹腔注射感染1日龄小鼠后,EV71-MMP4感染的小鼠体重增长较正常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半定量和定量RT-PCR显示,在小鼠肌肉中的病毒载量于感染后1d和5d达到高峰。EV71-MMP4感染组感染率较高、病毒组织分布较广、感染持续性较好、病毒载量较高,高剂量病毒感染后小鼠小肠、心肌和骨骼肌可观察到细胞空泡变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感染后小鼠骨骼肌有EV71病毒特异分布。结论阜阳EV71小鼠适应株表现出较亲代毒株更好的小鼠易感性、细胞毒性,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用于EV71病毒致病机制、感染特点的研究和病毒疫苗及药物的评价。  相似文献   
77.
2004年从山东某鸡场发病蛋鸡群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编号:ShD-2-04),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HN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最小致死量病毒致死鸡胚的平均时间(MDT)为50.4,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ICPI)为1.85,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42,表明该病毒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的一些特征;其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与国外发表的部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相应序列进行比较,核苷酸  相似文献   
78.
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无性繁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无性繁殖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进行丝状真菌的分离,然后通过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分离菌株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分析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并进一步通过单因子法研究其无性繁殖特性。【结果】从患水霉病的黄颡鱼卵上分离了4株丝状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一株丝状真菌HP对黄颡鱼卵具有致病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形态与无性繁殖特性,开展了ITS rDNA序列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菌株HP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中间无横隔,分枝较少;游动孢子囊多数呈棒状,游动孢子发育成熟后从孢子囊中释放出来,并迅速游离;能够产生第二孢孢子;新孢子囊以内层出的方式产生;藏卵器呈球形,与雄器同枝或异枝。菌株HP的ITS rDNA序列与GenBank基因库中水霉属菌株自然聚类,同源性高达99%,与多子水霉菌株Arg4S(GenBank登录号GQ119935)的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特征与ITS序列鉴定的结果,判定菌株HP为多子水霉(Saprolegnia ferax)。此外,菌株HP在5°C-35°C、pH 4-10范围内均能产生游动孢子,产生游动孢子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0°C和7,而且5-25 mg/L福尔马林和0.25 1.25 mg/L二硫氰基甲烷对菌株HP产生游动孢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分离鉴定了黄颡鱼卵水霉病病原,并确定了其无性繁殖特性,可以作为该病防治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方法 选择孕12 ~ 37周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妇女1 900例,取其阴道分泌物,选用阴道pH、阴道清洁度、过氧化氢浓度(H2O2)、白细胞酯酶(LE)和唾液酸苷酶(SnaSe)等指标对阴道微生态失衡进行评价.结果 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pH为3.80±0.23,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50%,阴道分泌物检查清洁度Ⅲ~ Ⅳ不正常者980例,乳酸菌均阴性,H2O2阳性为53%,H2O2+LE均阳性为14%,H2O2+LE+ SnaSe均阳性+显微镜检出线索细胞妇女为10%,H2O2+LE均阳性+涂片镜检出酵母样真菌孢子妇女为19%,H2O2+LE均阳性+涂片镜检出滴虫妇女为2%.结论 妊娠足月前妇女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50%.  相似文献   
80.
目的:检测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分析血清APN浓度与血脂、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T2DM)210例,健康体检者112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载脂蛋白A5(apoA5)水平,7600-020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放射免疫分析仪检测血胰岛素水平。结果:T2DM患者血清APN浓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LDL-C、TG及TC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患者血清apoA5浓度(200.3±51.2)n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29.8±56.5)ng/m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经年龄、性别校正后APN水平与LDL-C、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T2DM组APN与apoA5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证实低水平血清APN和apoA5不仅与血脂代谢密切相关,还可作为T2DM患者早期监测的指标,对其预后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