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稀有鮈鲫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有鲫( 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 具有生命力强、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率高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毒理学、污染生物学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2.
胡睿  王剑伟  谭德清  苗志国  但胜国 《四川动物》2012,31(5):708-712,719,849
以2011年4~5月和2011年9~10月期间采集于金沙江上游的328尾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Herzenstein为材料,用微耳石鉴定年轮,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鱼类生态学研究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微耳石上宽而暗的增长带与窄而透明的增长带交替出现,窄带与宽带交界处为年轮;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0.00002L2.970;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382.1067×(1-e-0.1058(t+0.1045)),Wt=949.0577×(1-e-0.1058(t +0.1045))2.970;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10.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53.4 mm、280.4 g.软刺裸裂尻鱼是裂腹鱼类中生长较慢、体型较小的种类,是对金沙江上游生态与环境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监测稀有鮈鲫野生型封闭群(Ihb:IHB)建群过程中的生长、繁殖性能,为品种管理和应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原代(P0)至F4代各50对传代亲鱼的产卵量、产卵间隔、卵膜径、受精率、孵化率进行监测,并对封闭群建群过程中各代(F1~F4)初孵仔鱼全长、7日龄仔鱼全长以及30、60、90日龄时的个体大小进行了监测。结果建群过程中各代间生长呈现一定的差异,F1代初孵仔鱼全长、7日龄全长较F2至F4代大,但30日龄后F2至F4代的生长指标高于F1代。培育封闭群过程中各代的受精率、孵化率有一定波动,但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各代间的产卵间隔差异并无显著性,P0代的产卵量和卵膜径大于F1至F4代。结论各代的生长差异可能与饲养条件有关,原代产卵量较大与其亲本个体较大有关;世代更替过程中封闭群保持了较高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未发现随世代更替而出现逐渐增大或者减小的现象,符合实验动物封闭群的要求。  相似文献   
64.
稀有(鱼句)鲫血液学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具有生命力强、性成熟周期短、繁殖季节长、产卵频率高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毒理学、污染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然而有关稀有鮈鲫血液学指标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65.
稀有鮈鲫近交系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7对微卫星引物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野生群体和近交系F20和F22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野生群体中17个微卫星位点均为多态位点,但在F20中仅有6个多态位点,F22中则仅有4个多态位点。在野生群体中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F20、F22分别为26、21个。近交系的平均基因纯合率均较高,其中F20为86.18%,F22达91.96%,而野生群体平均基因纯合率为46.84%。近交系平均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较野生群体低。在近交系F20和F22中,群体间遗传相似性指数最大,其遗传距离最小,说明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HAN系遗传多样性明显降低,已具有较高的遗传纯度。  相似文献   
66.
67.
稀有Ju鲫对高浓度二氧化碳和低溶氧的急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