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陕南西乡张家沟剖面的寒武系下部岩层中发现了大量原始锥石类,根据整体形态特征和原始锥石类化石分类方案将其归属到六方锥石属Hexaconularia。前人对于六方锥石分类方案众多,本文对其进行重新厘定。本文报道的六方锥石新材料在中央锥面上具有两条不连续的角沟,这不仅丰富了种内特征,而且为六方锥石的壳体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前人发现的该类化石与本文描记的化石类型相同,产地不同,因而具有地层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多肽LQAFEPLR(LQ8)和EFLLAGNNK(EF9)与金属元素螯合后,多肽金属螯合物的活性及水解后结构的变化。方法:测定多肽LQ8和EF9与钙和铝分别螯合后,对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活性,并将多肽进行体外模拟水解,测定体外模拟水解产物对DPP4的抑制活性的变化,测定多肽螯合金属元素前后和水解前后的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多肽LQ8和EF9分别螯合钙和铝后,EF9-Ca和EF9-Al对DPP4的抑制活性升高,LQ8-Ca和EF9-Ca在的红外光谱在酰胺I带发生红移;LQ8和EF9的水解产物LQ8-H和EF9-H对DPP4的活性显著下降,水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发生了变化,而多肽金属螯合物的DPP4抑制活性基本不会随着水解而发生变化,且其红外光谱图基本保持不变。结论:合成多肽LQ8和EF9的金属螯合物可抑制多肽发生水解,保持多肽的活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SKF38393及Clonidine对表达的DRG神经元GABAA 受体的调制作用 ,并与新鲜分离细胞相比较。方法 :实验在注射鼠DRG神经元mRNA的卵母细胞上进行 ,以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①SKF38393及Clonidine对表达的DRG神经元GABAA 受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②SKF38393及Clonidine的诱导电流之间有相互抑制作用。③SKF38393及Clonidine对GABAA 受体的抑制作用是非竞争性抑制 ,并且为非电压依赖性。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SKF38393及Clonidine可通过胞内转导 ,由第二信使介导GABAA 受体的磷酸化而抑制GABAA 诱导电流  相似文献   
24.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水稻株高、叶夹角等重要农艺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鉴定水稻中受BR调控的蛋白质对揭示BR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特定生化过程的潜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日本晴水稻(Oryza sativa L.ssp.japanica cv.Nipponbare)为研究材料,用明显影响水稻地上部生长的BR浓度处理,提取地上部膜蛋白,经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鉴定到7个受BR调控的蛋白质:光系统II稳定因子HCF136、PMRP(putative membrane related protein,gi|113565516)、ATP synthase(gi|113611230)、gi|113594641、gi|22831029、gi|47497322和gi|56784135,对这些蛋白的功能鉴定可以为阐明BR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机理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其中功能未知的膜蛋白PMRP受BR下调,经亚细胞定位,PMRP定位在细胞质膜上,经生物信息学分析,PMRP具有磷脂酰胆碱结合位点,可能影响膜的组分进而参与水稻抗逆性调控;PMRP RNAi转基因拟南芥对冷害的抵抗能力增强,说明BR可通过调控PMRP的表达提高植物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25.
玉米螟卵期寄生性天敌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玉米螟卵期的寄生性天敌中,玉米螟赤眼蜂占93.51%,其它寄生蜂仅占6.49%.玉米螟赤眼蜂是卵期的优势蜂种。年度之间玉米螟卵的被寄生草差异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第2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第1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1),6月份温雨系数(X2),第2代玉米螟卵发生量(X2),7月上旬雨量(X4)和7月中旬雨量(X3)有极显相关(X1、X4为主要影响因于)。第3代玉米螟卵的被寄生率与7月上旬雨量(X2)、7月下旬雨日(X2)、8月上旬气温(X3),8月上旬雨量(X4)和8月下旬雨量(X5)有极显相关。由此可见,第1代卵发生量大,上代次卵发生期多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前少雨,当代次卵发生期多雨,有利于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被寄生率提高。  相似文献   
26.
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是甘油歧化为1,3-丙二醇的一种关键酶。本研究从克雷伯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基因组中,用PCR方法克隆了其编码基因dhaT。TA克隆测序正确后,构建胞内表达载体pET-28a-dhaT和分泌表达载体pET-22b-dhaT,然后转化E.coliBL21(DE3)进行原核表达。表达部位确定、SDS-PAGE和酶活分析表明,该酶得到了高水平表达。其中使用pET-22b表达的目的蛋白大都是不溶的包涵体;而使用pET-28a表达的目的蛋白胞内可溶,占胞内可溶总蛋白的45%,占菌体总蛋白的25%。常规(30℃)诱导表达即呈现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但低温(20℃)14 h诱导显示3.7倍的酶活性。  相似文献   
27.
利用PCR技术从少根根霉基因组中扩增出脂肪酶成熟肽基因ral,并从枯草芽孢杆菌基因组中扩增出sacB基因的启动子-信号序列(SacB);通过搭桥PCR将SacB序列与ral基因融合,并将该基因表达盒连接到枯草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GJ103中构建了脂肪酶基因的诱导表达载体pGJ103-SacB-ral。将重组载体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后,少根根霉脂肪酶成熟肽基因在SacB启动子-信号序列的调控和蔗糖的诱导下获得表达,产物分泌至胞外。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病灶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与同层面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过18F-FDG PET-CT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两种检查的病例,通过统计病灶的大小、病理、穿刺取材部位的放射性浓聚程度、SUVmax来分析不同大小病灶18F-FDG PET-CT的显像特点与同层面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共穿刺74个病灶,71个病灶测得SUVmax,放射性浓聚程度不同的病灶其穿刺敏感性、病灶大小的分布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3 cm组病灶放射性均匀浓聚率高,≥5 cm组放射性均匀浓聚率低(P〈0.05),≤3 cm的均匀浓聚的恶性病灶其SUVmax低于〉3 cm组(P〈0.05),良恶性病灶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大小的病灶在18F-FDG PET-CT上放射性浓聚程度不同,反映了病灶生物学特性的空间差异,进而影响穿刺活检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比格犬垂体囊肿自发性病变的发生情况,以建立适用于GLP的实验动物背景资料。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对60只8~10月龄实验对照组比格犬垂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学显微镜下描述垂体囊肿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并统计其发生率。结果囊肿多出现在垂体的远侧部,囊壁由一层扁平或立方状上皮构成,囊腔内可见黏液状物;囊肿总体发生率为23.3%,其中雌性为13.3%,雄性为33.3%。结论应加强比格犬自发病变的病理监测,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实验动物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30.
丙酸梭菌简易培养及电转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简易的丙酸梭菌(Clostridium propionicum)厌氧培养方法——输液瓶蜡封法,从而使厌氧培养快速有效。基于输液瓶蜡封法,采用电击缓冲液PEB,结合0.03 g/mL维生素C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对数生长期的菌体细胞进行实验,在无需借助厌氧培养箱的条件下,成功地将外源质粒pGJ103(3 283 bp)转化丙酸梭菌,结果表明处于对数生长中期(18 h)的丙酸梭菌细胞最适宜用于电转化。该研究为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普适的方法,并且为丙酸梭菌的分子生物学操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