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棉铃虫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基因2.6kb片段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棉铃虫颗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granulosis virus,简称HaGV)基因组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PCR扩增病毒增效蛋白(Enhanicn)基因,然后经BamHI/Pst I双酶切消化,得到近乎全长的约2.6kb的增效蛋白基因片段,再与pQE32质粒连接,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QE2/En,转化大肠杆菌M15(pREP4),在IPTG诱导下表达出分子量约为102kD的融合蛋白并命名为P102,纯化的P102包涵体显示了明显的增效活性,在感染后168h时统计可提高HaNPV对棉铃虫幼虫的感染死亡率6.25%~27.09%,缩短LT5012.3h以上;在感染后72h时统计可提高Bt对棉铃虫幼虫的感染死亡率28.18%,缩短LT5o12.33h.  相似文献   
332.
建立了谷氨酸棒杆菌合成L色氨酸(LTry)的代谢流量平衡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出发酵中后期的代谢流分布并通过MATLAB软件线性规划得到Try理想代谢流分布。结果表明75.15%的碳架进入糖酵解,24.85%的碳架进入HMP途径;但与理想代谢流相比,应从遗传改造和发酵控制方面降低 TCA循环的代谢流,减少副产氨基酸的生成,摸索最适的溶氧控制对提高Try产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33.
异三元G蛋白是真核细胞感知外界信号后将信号传递到胞内的重要分子,在生物中参与了广泛的信号转导途径,如光、神经递质和激素等。为了研究G蛋白在家蚕Bombyx mori中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理,我们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已有的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到了一段与G蛋白alpha亚基(Gα)同源性很高的序列。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运用PCR和RACE技术,成功地克隆了一个家蚕Gα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509 bp (GenBank登录号:EU914850),开放阅读框(ORF)为1 158 bp,编码385个氨基酸。Blast和DNAstar等软件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编码的蛋白质与其他物种已知的Gα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将它命名为BmGα73B。RT-PCR扩增检测该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转录表达活性,结果表明它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家蚕各组织器官中都有表达。从组织水平上看,BmGα73B在中肠中表达量最高,在马氏管、头部和神经索等组织中也有适量表达。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中,转录水平峰值出现在幼虫期,在蛹早期也有适量的表达,而在预蛹期、蛹后期和成虫期几乎没有表达。结果说明BmGα73B可能参与了家蚕生长前期的中肠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G蛋白在家蚕发育过程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4.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果子狸食物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4~10月在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采集果子狸(Paguma larvata)粪便,应用频次法进行分析,再结合胃内容物分析,同时根据采食痕迹,对该物种春、夏和秋季的食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子狸食物组分以水果类植物(37·5%)、节肢动物(25·2%)为主,其次为非水果类植物(9·9%)和小型哺乳动物(7·1%)等。果子狸食物组成在不同的季节间有一定差异。春季,果子狸食物组成中以节肢动物(35·6%)为主,其次是非水果类植物(26·7%)和小型哺乳动物(15·6%),另外还有少量的软体动物(4·4%)和水果类植物(8·9%);夏季,果子狸食物组成转为以水果类植物(39·8%)和节肢动物(29·2%)为主,此外还有少量非水果类植物(2·7%)和小型哺乳动物(5·3%),以及少量鸟类(0·9%);秋季,果子狸食物组分中含有大量的水果类植物(63·9%),其他食物类别比例很小,包括鸟类(1·0%)、小型哺乳动物(0·6%)和爬行动物(0·4%)等。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随着季节变化,果子狸食物多样性逐渐下降,小型哺乳动物和非水果类植物在其食性组成中逐渐下降,而水果类植物则转为最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33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外周血CD25表达.方法 应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法检测新生儿HIE患儿及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第1、7天外周血CD25水平.结果 HIE患儿生后第1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水平分别为(3.7±1.2)%和(22.4±6.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通气、换气等综合性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缺氧缺血症状逐步改善,生后第7天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水平分别为(4.1±1.5)%和(25.3±7.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中HIE(重度)患儿静息期和诱导期CD25水平均较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HI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外周血CD25水平降低,并与HIE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36.
前列腺癌鼠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的重要工具,目前常见以下4类:自发和诱发鼠模型,异种移植鼠模型,转基因鼠模型和基因敲除鼠模型。简要综述了前列腺癌鼠模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7.
L-色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代谢控制发酵理论为指导 ,对L -色氨酸产生菌的定向选育、摇瓶发酵条件、30L发酵罐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以谷氨酸棒杆菌Tx5 - 32 (Phe- +Tyr- )为出发菌株 ,经硫酸二乙酯 (DES)多次诱变处理 ,定向选育出一株L -色氨酸产生菌TQ2 2 2 3(Phe- +Tyr- +5 -MTr+5 -FTr+SGr+CINr)。以摇瓶分批发酵最优条件为基础 ,对菌株TQ2 2 2 3进行了 30L发酵罐分批发酵试验 ,该菌株发酵 6 4h ,产L -色氨酸 7.2 8g·L- 1 。  相似文献   
338.
麦芽酚对活性氧损伤人神经瘤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神经瘤细胞株 (SH SY5Y)为材料 ,使用过氧化氢 (H2 O2 )产生过量活性氧诱导SH SY5Y细胞株进入氧化应激状态 .研究麦芽酚对过量活性氧造成的SH SY5Y细胞株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分析活性氧对细胞膜蛋白和DNA的损伤 ,细胞线粒体功能变化 ,白介素 6 (IL 6 )的表达变化以及细胞核因子κB(NF κB)的激活 .结果显示 ,2mmol L麦芽酚保护细胞 2h后 ,对细胞膜蛋白和DNA的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减少了膜蛋白的氧化和细胞DNA片段化的形成 ,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减小 ,细胞表达的IL 6减少 ,被激活的NF κB水平同时降低 .结果证明 ,麦芽酚可以有效保护活性氧对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 ,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39.
王欣  王健  张举 《古生物学报》2017,56(1):54-67
Oktavites spiralis(Geinitz,1842)是志留系特列奇阶(Telychian)的笔石带化石,其形态特征明显,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地层对比意义较强。然而,该种宽泛的化石定义以及缺乏居群变异研究,造成了对该化石延限的争议,不利于地层的精确对比。笔者对产自陕西紫阳、岚皋地区特列奇阶Oktavites spiralis带至Cyrtograptus lapworthi笔石带的45个Oktavites spiralis不同发育阶段的幼体标本进行研究,建立了较完整的发育序列,从而对该种的始部特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增加了描述的精确性。同时,通过始部特征的对比研究,可将Oktavites spiralis和与之共生的Oktavites contortus(Perner,1897)明确区分为2个独立的种。此外,对Oktavites spiralis和Oktavites contortus发育过程的研究,也可成为该属进一步精确厘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340.
目的对新疆传统发酵乳品中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耐药性。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法和生化鉴定等方法对新疆发酵乳中乳酸菌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鉴定的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从新疆发酵乳品中共分离出8株乳酸菌,经鉴定分别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马乳酒样乳杆菌(Lactobacillus kefianofacien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副干酪乳杆菌类坚韧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tolerans)、哈尔滨乳杆菌(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希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hilgardii),并且发现8株乳酸菌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孟多具有一定敏感性。结论新疆发酵乳品中以乳杆菌居多,对常见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