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利用PCR方法在hCGβcDNA 3’端产生一个Bam HI酶切位点,将此cDNA克隆入pBS HindⅢ和Bam HI位点之间。用T3、T7引物从正反两个方向同时测序,确证其序列正确性。将C3d3 cDNA从pSG5·PSG5·C3d3·YL·C3d3·YL切出与hCGβ串联构建成质粒pBS-hCGβ-C3d3。然后构建表达载体pVL1393-hCGβ-C3d3,并与线性化核型多角体杆状病毒(AcNPV)基因组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以噬斑法筛选出重组病毒AcNPV-hCGβ-C3d3。以重组病毒AcNPV-hCGp-C3d3转染Sf9细胞,收集的条件培液经检测,确定其具有远远高于hCGβ-oLHα的结合活性。经hCGβ单抗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后,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均证实了表达产物的存在,分子量与预期的hCGβ-C3d3一致,并具有hCGβ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282.
将含重组白细胞介素12(hIL-12)的杆状病毒(Ac-hIL12)经空斑纯化后,在草地贪夜蛾Sf9细胞中进行连续无稀释传代到P55代,收集被P15、P25、P35、P45、P55代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抽提胞内病毒(ICV)DNA.根据重组病毒构建的原理,在P35 cDNA和P40 cDNA的3′末段设计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出了包括P35 cDNA、Polyhedrin启动子、P10启动子和P40 cDNA序列在内的全长约2.0kb片段,克隆至T Vector进行序列测定后发现,在第P15、P25和P35代所扩增出的序列没有发生任何突变.但在P45代,P35cDNA中就有3个碱基发生了点突变(461T→C,517A→G以及630C→T),Polyhedrin启动子的+1位后插入了一个碱基T,P40 cDNA与P10启动子区(230bp)没有变化;而第P55代除了以上碱基突变以外,P10启动子区-168位的G替换突变为T, -136与-135位之间插入一个碱基T,以及-122位缺失一个碱基T.以上结果表明杆状病毒在体外细胞连续传代过程中可导致外源基因本身的突变.  相似文献   
283.
刘垚  魏巍  刘维  王健  包云轩  杨若子 《生态学报》2018,38(8):2948-2957
褐飞虱是威胁我国水稻生产安全的主要害虫之一,已经严重地威胁到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的安全生产。褐飞虱作为一种风媒迁飞性昆虫,与大气气溶胶粒子的运动相似。采用褐飞虱迁飞相关参数,利用WRF-FLEXPART模式模拟分析两次褐飞虱秋季回迁过程。通过模拟2013年9月20—24日褐飞虱迁入兴安县的迁飞过程,发现褐飞虱虫量的模拟结果与实验观测到的褐飞虱高空灯诱数据相近、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达到0.49(P0.01)。褐飞虱迁飞峰的模拟值平均早于观测值1.5h,这可能与褐飞虱起飞迁飞的主动性及其生理特性等有关。模拟2008年10月5—7日一次冷锋无降水天气过程中的褐飞虱迁飞过程,发现此次冷锋南下和降温过程对褐飞虱的回迁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1)在迁飞轨迹上,受热带气旋影响,广西、贵州、湖南和广东西部地区以东北风为主,有利于褐飞虱向西南方向的迁飞;(2)在虫量密度分布上,广东中部地区同时具备了较好的动力和温湿条件,促使大量褐飞虱向着该地区(较温暖)迁入,而湖北地区虽以西北—东北风为主,但地面气温较低(低于广东地区),不利于褐飞虱的大量迁入。综上所述,WRF-FLEXPART模式适用于褐飞虱的迁飞模拟且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该研究对我国褐飞虱灾变的准确预警、病虫测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8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疾病,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目前并未获得有效的中和抗体应用于科研及治疗中,所以建立一种筛选具有中和活性的单克隆抗体的方法,对PRRSV防治及抗原位点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单克隆抗体在人类和动物的众多疾病治疗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针对不同病原如何筛选出有效的中和抗体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单克隆抗体筛选的众多方法中,B细胞永生化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且大概率能获得单克隆中和抗体的方法。通过将bcl-6和bcl-xl两个基因中间通过f2a序列连接后构建到一个载体上,进行逆转录病毒包装。包装成熟的逆转录病毒感染免疫PRRSV的猪源淋巴细胞,并使用加入CD40L和IL21细胞因子的完全培养基培养,然后使用CD21作为筛选标记通过磁珠法进行B细胞筛选,最后对筛选得到的B细胞单克隆化并进行检测,验证是否有抗体分泌。结果...  相似文献   
285.
高效聚磷菌的诱变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15 keV不同剂量的低能氮离子束注入G菌,选育出两株高效聚磷菌K1、K2。其聚磷率明显高于实验出发菌,为G菌的1.43倍~3.89倍。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这两株菌遗传稳定性较好。根据生理生化及生长实验,这两株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 onas spp),K1、K2两株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pH分别为6和8。菌量OD值(optim al density)在λ为218 nm、220 nm时,分别为0.6和0.4。K1菌在3天时繁殖量达到最大,K2菌在4天时繁殖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286.
以不同年份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茎为材料,对其进行多糖、单糖以及木质素含量的测定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对铁皮石斛的茎进行番红-固绿和M?ule染色,并利用FTIR、1 H-NMR技术对铁皮石斛茎中木质素单体的类型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铁皮石斛茎木质素的积...  相似文献   
287.
任务1.用简约法重建6种植物的系统发生树。该任务包含4个部分。(25分)  相似文献   
288.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易感蛋白(CAS)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3例、普通导管增生20例、异型导管增生20例、导管原位癌10例、正常乳腺组织14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AS蛋白的表达,并探讨CAS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CAS和HER2、ER、PR以及ki-67指数的关系。结果 CAS在正常乳腺、普通导管增生、异型导管增生、导管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逐渐升高,分别为14.3%、25.0%、40.0%、60%、75.5%(P=0.000),CAS、HER2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核分裂像、淋巴结转移有关;CAS评分与ki-67指数(r=0.439,P=0.003)和HER2评分(r=0.598,P=0.000)正相关。结论 CAS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增殖、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肿瘤标记物,CAS蛋白的表达和HER2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9.
随着现代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高等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构建数字化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已经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本文对建设适用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数字化教学及考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0.
芽期耐冷性是华南双季稻地区水稻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虽然水稻芽期耐冷QTL的标记定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些QTL/基因尚未在水稻育种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定位稳定表达的芽期耐冷QTL,开展QTL聚合育种是水稻芽期耐冷性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在本研究中,利用以粳稻IR65598-112-2为供体,籼稻华粳籼74为受体构建的单片段代换系(SSSL)开展芽期耐冷QTL定位,并进行聚合育种。通过评价SSSL与受体华粳籼74的芽期耐冷性差异,定位了2个稳定的芽期耐冷QTLs(qCTBB-3和qCTBB-12)。试验表明,分别携带有耐冷QTL qCTBB-3和qCTBB-12的SSSL在冷处理后都比华粳籼74表现出更高的幼苗成活率。通过代换作图,发现在qCTBB-3区间存在2个紧密连锁的耐冷QTLs(qCTBB-3a和qCTBB-3b)。利用本研究携带qCTBB-3a/qCTBB-3b的单片段代换系和前期研究鉴定出的芽期耐冷QTL qCTBB-6的单片段代换系为亲本进行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了2份含有这3个QTL的聚合系。耐冷性评价表明,来源于两个供体/亲本的QTL不存在显著的上位性效应,聚合系的芽期耐冷性较亲本显著增强。可见,通过聚合芽期耐冷QTLs qCTBB-3a/qCTBB-3b和qCTBB-6能显著提高水稻芽期的耐冷性,获得的QTL及三耐冷QTL聚合系为水稻芽期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了优良的基因资源和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