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31.
苏芸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基因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Bt种系cry墓因的多样性苏芸金芽抱杆菌(ffe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能在芽抱形成期间产生多种蛋白晶体的革兰氏阳性菌。它最早在日本发现于家蚕的摔倒病[‘],1915年Be山ner再次发现并定名,并于1938年在法国首次成为商品[’l。它的毒素对包括大量农林及卫生害虫在内的无脊椎动物的4个门和节肢动物门中9个目的生物有毒杀活性l’]。截止1994年,已发现它的45个血清型、58个亚种l‘],1996年达到55个血清型I’](法国巴斯德所BSn1S保藏中心资料)。出于众所周知的应用方面的价值,人们更关心的是Bt的杀虫晶体蛋白(Inse…  相似文献   
32.
本研究旨在了解上海口岸输入性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特征及其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从而正确评估输入性结核病给上海地区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同时为地区传染性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针对2009年1月~2013年5月上海口岸入境体检人员中胸部影像学诊断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病的人群,采集其连续3 d的晨痰分离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用MGIT960培养法分析其对抗结核药物(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的耐药情况,用目标缺失多重聚合酶链反应(DTM-PCR )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分子分型,同时采集其人口学资料。期间共监测到入境外籍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病者193例,其中50例痰液中分离培养到结核分枝杆菌,菌培阳率为25.9%,与我国结核病普查工作中活动性肺结核病菌培阳率(25.9%)相同。分离培养并成功传代、分型的40株结核分枝杆菌中,北京型占57.5%(23/40),显著低于同期上海口岸出境人群中的90.2%(37/41)。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71.4%,5/7)和西太平洋地区(57.1%,16/28)。一线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的总耐药率为30.4%(7/23),接近上海口岸出境人群的34.1%。输入性耐多药菌株占2.4%(1/42),分子分型结果显示为非北京型。输入性传染性肺结核病对吡嗪酰胺的耐药率为16.7%,显著高于上海口岸出境人群的2.4%。结果提示,上海口岸输入性肺结核病患者中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同期出境人群,未发现与性别和年龄相关,未发现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显著变化。输入性耐药性结核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害不容忽视,在直接督导下的短程化疗(DOTS)方案中需考虑其高吡嗪酰胺耐药特征。在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评估中,需重视输入性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型与本地流行株的差异。  相似文献   
33.
王健  王君  应伟  王静  何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1):6119-6121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脓毒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的 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80 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脓毒 症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CRRT 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 天,治疗后24 h,72 h空腹静脉血TNF-alpha、IL-6、IL-8 水平。结 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0%(3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72h 后两组患者 TNF-alpha、IL-6和IL-8 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 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 者血清中TNF-alpha、IL-6 和IL-8 水平,有助于对炎症反应的正向调节。  相似文献   
34.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124 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TCBDE 组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组),各62 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疗效及安 全性。结果:LTCBDE 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补液量较LCTD 组显著减少(P<0.05);LTCBDE 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3.23%、1.61%,显著低于LCTD 组的20.97%、11.29%(P<0.05)。结论:LTCBDE 创伤小、患者痛 苦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应用。  相似文献   
36.
<正>理论Ⅰ整套试题总分:93.8分,时间:180 min。可能是多选题,答题纸上每个空格都需要填写。例如:注意:一些问题可能标记为"忽略"或"删除",不要回答这些内容。细胞生物学1.下表显示氨基酸的遗传密码。一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包含有"泄露的"终止密码子的RNA序列。在TMV中95%的时间宿主核糖体将在终止密码子终止合成多肽,但其余时间将跨过终止密码子继续合成。下列序列显示来自TMV的一个m RNA的部分序列。用对号(√)或错号(菖)分别标明能或不  相似文献   
37.
采用Ultra-flo超滤系统提纯未经任何预处理的万古霉素发酵液。结果表明:万古霉素收率由传统工艺(板框加压过滤)的87%提高到94%,滤液的透光度比传统工艺提高了25%;系统平均膜通量可达120L/(m2.h);被污染的膜经清洗后与新膜没有明显差异;合理加水量为投料量的2.5倍。Ultra-flo超滤系统完全能代替传统工艺。  相似文献   
38.
李泽  赵晓飞  沈翔  张国庆  郭景康  王健 《生物信息学》2010,8(4):347-349,355
利用Java AWT和JAI技术绘制生物图像的方法可以使在实验室中得到的生物实验数据自动转化为需要的图谱,并且图像的精确度高。绘制成的图像既可以保存在本地硬盘中,也可以在浏览器中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供研究人员分析使用。该方法目前已在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可视化工具MapViewer和主题数据库H2H,SRA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9.
应用简并RT-PCR及RACE技术,从高羊茅中克隆了1个Ⅰ类几丁质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FaChit1.结果表明,该cDNA具有1个951 bp的完整编码框,编码316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和其它植物的Ⅰ类几丁质酶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包含典型的几丁质结合区、催化区以及脯氨酸、半胱氨酸富集的铰链区,但缺少定位到植物液泡所必须的C末端延伸区靶向信号.Northern杂交显示,FaChit1对真菌激发子有较强的响应,乙烯和干旱胁迫均能有效诱导FaChit1基因的表达,而对机械损伤处理的反应比较微弱,只在叶片中积累少量的mRNA.  相似文献   
40.
树干CO2释放速率(stemCO2effluxrate,FCO2)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树木自养呼吸的14%~48%。对FCO2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于了解全球碳循环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对FCO2的影响,指出这些因素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FCO2,而且各因素间还存在交互作用,此外,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随时间、空间而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今后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运用有效方法分离树干释放CO2的各个组分,并分析各个组分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深入揭示FCO2变化机制;(2)加强生物、非生物因素交互影响FCO2动态模型的研究,用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3)深入探讨FCO2的温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