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AtHAK5是拟南芥高亲和性钾转运体,其基因表达受低钾条件强烈诱导,编码蛋白在低钾条件下可以整合到质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氨基酸序列含有多处潜在的磷酸化位点.本研究假设这些位点对于AtHAK5的功能至关重要,为探讨AtHAK5的功能位点,分别将AtHAK5 cDNA和带有13种不同点突变位点的AtHAK5转化到athak5突变体中,获得14种稳定表达的转基因植株.利用athak5突变体根对Cs敏感的表型,最终确定T549A和T666A为非核心磷酸化位点.如下11个位点为AtHAK5功能必需位点:F85L,T86A,T311A,T359A,P551S,D552N,S603A,S604A,K668E,S698A和V713L.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收治的92例行保乳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实施保乳手术并综合后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近期乳房外形保持较好,美容效果好,手术并发症少。术后随访20-44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好,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术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3.
李楠  张旭东  王晓玲  王倩  陈小瑞 《生物磁学》2013,(26):5105-5108
目的:探讨早期鼻腔鼻窦淋巴瘤(NHL)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经我院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NHL的患者及来自同期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病例各28例,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28例鼻腔鼻窦NHL中,NKfr细胞淋巴瘤18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7例,B细胞淋巴瘤3例。统计分析显示,对药物(麻黄素、肾上腺素)收缩反应差OR28.140(1.995.396.972)、发热OR99.366(0.752—13130.619)、粘膜不光滑OR34.665(1.464—820.575)、下鼻甲质地硬oR25.797(1.395-447.001)是鼻腔鼻窦NHL的高危指标。结论:对药物(麻黄素、肾上腺素)收缩反应差、发热、粘膜不光滑、下鼻甲质地硬是早期鼻腔鼻窦淋巴瘤的强危险信号和重要的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84.
为探究低氧-酸化胁迫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早期发育阶段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溶解氧7.0 mg/L,pH 8.1)、低氧组(溶解氧3.5 mg/L,pH 8.1)、酸化组(溶解氧7.0 mg/L,pH 7.3)和低氧-酸化组(溶解氧3.5 mg/L,pH 7.3)。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置大黄鱼受精卵4.0×10~4粒。在实验开始(记录为0 d)和受精卵孵化后1 d、3 d、5 d、10 d、15 d、20 d、27 d测定其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和生长激素(GH)含量,以及丙酮酸激酶(PK)、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和钠钾ATP酶(NKA)活性。并测定27 d时的体长和体高。实验结果表明,低氧和酸化胁迫在27 d均显著抑制大黄鱼体长、体高的增长,低氧-酸化双重胁迫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含量分别在3个处理组的多个时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3个处理组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含量在3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生长激素含量在不同处理组中均出现升高的趋势,27 d时3个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丙酮酸激酶活性在低氧-酸化组1~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其他三个组的变化基本上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谷丙转氨酶活性在3个处理组中的多个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个处理组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在3 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15 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3个处理组钠钾ATP酶活性在3 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综合分析得出,在本实验条件下大黄鱼早期发育阶段在低氧和酸化胁迫的环境中个体生长均会受到抑制,低氧-酸化的双重胁迫对其抑制作用更显著。各处理组的代谢酶活性在多个时段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结合本实验中大黄鱼个体生长差异和代谢酶活性差异的分析得出,低氧和酸化胁迫导致大黄鱼主要代谢酶活性产生了响应性的变化,进而最终影响了大黄鱼的个体生长。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针灸联合泼尼松治疗无听力变化耳鸣的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5-HT)、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160例无听力变化的耳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波尼松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穴位针灸联合泼尼松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治疗无听力变化的耳鸣疗效、听力障碍分级以及对血清5-HT、GABA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气导平均听阈水平、耳鸣程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气导平均听阈水平、耳鸣程度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8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53.75 %(P<0.05);研究组的听力恢复正常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听力障碍人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轻度听力障碍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神经递质含量(5-HT、GABA)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5-HT、GABA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穴位针灸联合泼尼松治疗无听力变化耳鸣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听力、耳鸣,调节中枢性神经递质含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生物膜定量分析仪来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UA159)以及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MG1655)生物膜形成能力的不同,并以各菌株的吸光度值A600为参考,对3种菌株早期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比较。方法通过向生物膜培养悬液中加入与细菌直径相近的磁性小珠,利用这些小珠在磁场中受到生物膜的位移约束力的原理,采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定量比较3种菌株在生物膜形成上的差别。结果实验发现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大肠埃希菌MG1655的细菌增长速度基本相同,但铜绿假单胞菌PAO1的生物膜形成明显快于大肠埃希菌MG1655。大肠埃希菌MG1655和变形链球菌UA159的生物膜形成速度基本相同,但大肠埃希菌MG1655的细菌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变形链球菌UA159。结论不同细菌有各自的生物膜形成模式。生物膜定量分析仪作为一种高效简便的检测手段,可用于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87.
[背景]芽胞杆菌源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 carlsberg)、乙酰基木聚糖酯酶(acetyl xylan esterase)和头孢菌素乙酰水解酶(cephalosporin acetyl hydrolase)具有较高的过水解催化活性,有商业开发价值。[目的]挖掘芽胞杆菌菌株中具有过水解酶催化活性的水解酶蛋白基因,为后续制备过水解酶及酶法合成过氧乙酸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定向筛选培养基,从植物根际及纳豆产品中筛选产蛋白酶芽胞杆菌候选菌株,并利用RFLP及16S rRNA基因对其进行鉴定。从蛋白酶高产芽胞杆菌菌株中克隆枯草杆菌蛋白酶、乙酰木聚糖醋酶和头孢菌素乙酰水解酶的全长基因。[结果]从植物根际土壤及纳豆产品中共分离到85个候选菌株,RFLP及16S rRNA基因鉴定结果表明候选菌株均为芽胞杆菌,分别属于Bacillus subtilis、Bacillus cereus、Bacillus pumilus和Bacillus megaterium四个类群。从B.subtilis NSYT-3克隆的枯草杆菌蛋白酶基因编码的多肽链全长381个氨基酸,从B.pumilus OSLJ-3克隆得到的乙酰基木聚糖酯酶基因编码的多肽链全长320个氨基酸,从B.subtilis NSYT-3克隆的头孢菌素乙酰水解酶基因编码的多肽链全长318个氨基酸,3D结构模拟表明这3个酶蛋白均具有α/β水解酶折叠家族蛋白结构特点。[结论]芽胞杆菌源具过水解催化活性水解酶基因的克隆,为后续开发酶法合成过氧乙酸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89.
【背景】烟草在生产和加工中会产生高浓度的尼古丁废弃物,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目的】筛选降解尼古丁的微生物菌种并解析其降解尼古丁的代谢途径,理解微生物如何降解尼古丁。【方法】用常规分离筛选方法、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手段分离和鉴定菌株类别,进而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尼古丁浓度、温度和pH确定菌株降解尼古丁的最适发酵条件和降解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菌株在尼古丁降解过程中的主要代谢产物。【结果】获得一株以尼古丁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菌株,编号为D4;该菌株降解尼古丁的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0℃和7.0;在1 g/L的尼古丁浓度下具备较快的尼古丁降解速率,培养18 h时尼古丁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尼古丁浓度≥4 g/L时菌株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目前报道的节杆菌属降解途径不同,该菌株降解尼古丁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终产物N-甲基吡咯烷酮、可替宁及中间产物麦斯明。【结论】本研究分离鉴定到一株具有较快尼古丁降解速率的节杆菌,该菌株很可能存在新的尼古丁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0.
王倩  史欢欢  于振林  王天厚  汪承焕 《生态学报》2022,42(20):8300-8310
盐度和种间作用是影响湿地植物群落构建的关键因子。然而,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成体阶段,我们对生活史早期更新阶段的种间相互作用了解十分有限。崇明东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长江口的重要湿地,外来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对优势土著物种海三棱藨草的竞争排斥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受控实验探讨了盐度及种间作用对海三棱藨草和互花米草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更新过程在盐沼湿地植物群落构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培养皿中盐度对海三棱藨草的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互花米草的萌发率受盐度影响不显著但萌发进程被延迟。混种处理对两者的萌发存在一定促进效应,且其作用强度受到盐度的调控。海三棱藨草与互花米草种子在萌发阶段的相互促进并非是通过化感作用实现的,可能是由于萌发过程对盐分的吸收减弱了盐胁迫的影响。盆栽条件下,两物种混种时的萌发及生长表现(高度、地上生物量)较单种时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种间竞争受环境胁迫程度及生活史阶段的影响,竞争作用在胁迫较弱的淡水环境及生活史后期更强。盐沼湿地植物群落在形成早期受到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不同植物对盐胁迫的响应是影响种群建成的主导因素,后期种间竞争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最终决定了植物群落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