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31.
假死是昆虫重要的防御行为,与生存策略密切相关.昆虫受到天敌或类似天敌的外部物理刺激时,足、触角等附肢收缩,强直静止,自发进入假死状态.近年来,昆虫假死行为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进展明显,明确了多种昆虫假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频率、刺激方式和诱发因素等特征,涉及臭椿沟眶象Eucryptorrhynchus brandti、赤拟...  相似文献   
132.
133.
高通量的蛋白质互作数据与结构域互作数据的出现,使得在蛋白质组学领域内研究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进一步揭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间的潜在关系成为可能.蛋白质上广泛分布的结构域被认为是蛋白质结构、功能以及进化的基本功能单元.然而,结合蛋白质的结构信息(例如蛋白质结构域数目、长度和覆盖率等)来研究这些表象后的内部机制仍然面临着挑战.将蛋白质分为单结构域蛋白质与多结构域蛋白质,并进一步结合蛋白质互作信息与结构域互作信息构建了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通过与人类蛋白质互作网络进行比较,研究了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的特殊结构特征;对于单结构域蛋白质与多结构域蛋白质,分别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功能离散度分析以及功能一致性分析等.结果发现,将结构域互作信息综合考虑进来后,人类蛋白质结构互作网络可以提供更多的单纯的蛋白质互作网络无法提供的细节信息,揭示蛋白质互作网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取大鼠长骨中的骨髓组织,以贴壁法培养分离大鼠MSCs,经多次传代得到较纯的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细胞的表面抗原标志进行检测.取3代MSCs,B-ME诱导6小时候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诱导后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后24h,细胞开始贴壁.培养3代以后,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折光性好,核为圆形、居中.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显示:CD34-、CD45-、CD29+、CD44+、CD90+.诱导后细胞发出突起,逐渐生长延伸并彼此相连,形态学上具有神经细胞的明显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诱导后细胞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结论:所采用的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可行,所获得的细胞其表型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且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5.
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分别给予维生素E、亚硒酸钠或两者合用干预5周,检测血清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UCP2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从而探讨维生素E和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UCP2)及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维生素E和硒两者合用组大鼠血清中TG、TC含量明显降低,SOD活力升高显著,肝组织中UCP2mRNA与蛋白表达下调明显。上述结果表明维生素E和硒合用降低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下调UCP2表达水平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6.
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HMSC-bm)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外源基因的导入,肿瘤趋向性和低免疫源性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理想的载体。该实验采用Transwell小室建立HMSC-bm与肺腺癌细胞A549非接触共培养体系,研究肿瘤微环境诱导3 d、7 d后分别传至第3代、第5代HMSC-bm相关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显示,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代次的增加,实验组HMSC-bm细胞形态逐渐发生显著变化;细胞生长曲线与周期检测结果发现细胞增殖速度逐渐增快,提示肺腺癌微环境诱导HMSC-bm分化,导致其形态、生长及增殖等生物学特性改变,具有向肿瘤转化的可能,但尚需进一步研究,为HMSC-bm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7.
了解2009年至2012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标本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924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及其配套血培养瓶,所有分离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或BD Phonenix 10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细菌菌谱和耐药性分析。28179例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3295株病原菌,阳性率为11.6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49株,占50.05%;革兰阴性杆菌1331株,占40.39%;真菌112株,占3.4%。分离率最高的细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4.26%),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0.44%)、肺炎克雷伯菌(8.22%)、鲍氏不动杆菌(5.13%)、金黄色葡萄球菌(4.8%)、铜绿假单胞菌(3.28%)、屎肠球菌(3.28%);葡萄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46.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占85.74%;革兰阴性杆菌(除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较好,对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分别占57.56%、36.9%。引起菌血症的病原菌种类复杂,多种菌株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及时调整抗菌药物用药。  相似文献   
138.
采用RT-PCR方法,克隆了拟南芥中可能参与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ELO家族同源基因At1g75000、At4g36830和At3g06470的全长cDNA,构建其与eGFP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At1g75000::eGFP::NOS/pPZP211、At4g36830::eGFP::NOS/pPZP211和At1g06470::eGFP::NOS/pPZP211,并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入洋葱表皮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到了绿色荧光信号.为进一步研究拟南芥中AtELO家族同源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9.
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能够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生产油脂。以2-脱氧葡萄糖(2-DOG)为底物,考察皮状丝孢酵母糖跨膜运输的转运动力学。结果表明:2-DOG转运符合米氏方程,表观米氏常数K m为0.19 mmol/L,最大转运速率V max为14.1 nmol/(min·mg)。葡萄糖和木糖均竞争性抑制2-DOG转运,葡萄糖表观抑制常数K i远低于木糖,表明存在一个共用转运体系,且该转运体系对葡萄糖亲和力更高。大量木糖与2-DOG同时转运到胞内,进一步说明木糖与葡萄糖共运输。代谢抑制剂和pH对糖转运有明显影响,说明质子/底物同向运输系统是该酵母的主要糖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140.
摘要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群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2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3后个月、6个月进行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分析患者MSAS-HF评分与MLHFQ评分的相关性以及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疲倦、不适、情绪、淤血、缺血、呼吸困难症状群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入院时,且出院后6个月的情绪症状群评分低于出院后3个月(P<0.05);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情绪领域、躯体领域、其他领域评分及总分低于入院时,且出院后6个月的情绪领域评分、总分低于出院后3个月(P<0.05);出院后6个月心力衰竭患者MSAS-H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MLHFQ总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与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时MSAS-HF总分、入院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病程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LVEF≤40%、入院时NYHA Ⅳ级、病程>5年是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时MSAS-HF总分<40分是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症状群程度均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患者入院时症状群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