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0篇
  2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评价免疫渗滤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人血浆和尿液样本的临床性能。采用对照试验研究,选取背景清晰的研究对象200例,采集同一研究对象的血浆和尿液样本,应用万泰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作为考核试剂,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ELISA法)作为参考试剂进行检测,考核试剂检测结果与参考试剂及研究对象背景进行比较分析。考核试剂检测血浆HIV抗体与参考试剂相比较,阳性符合率100.00%,阴性符合率100.00%,总符合率100.00%,Kappa值1.00,一致性强度为最强;考核试剂检测尿液HIV抗体与参考试剂检测结果相比较,阳性符合率68.29%,阴性符合率100.00%,总符合率87.00%,Kappa值0.72,一致性强度为高度。免疫渗滤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诊断试剂盒对血浆、尿液样本检测性能优越,适合临床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22.
江苏蜻蜓区系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10年,在江苏一些比较适合蜻蜓生长的水域附近进行了蜻蜓采集,用静观和网捕法记录采集路线两侧各20m范围内的蜻蜓,鉴定统计后分析其区系成分及多样性.结果表明:江苏地区现有蜻蜓53种,隶属于11科35属;古北-东洋种类较多,有18种,占总数的33.96%;古北界种类相对较少,只有5种,约占总数的9.43%;江苏地区蜻蜓的多样性指数为3.108,均匀度指数为0.782,优势度指数为0.169,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072;南京和连云港地区蜻蜓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优势集中性指数最低,这可能与这两地生境的多样性相对较高、适宜蜻蜓生存的生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3.
核仁是细胞内重要的亚核结构,其在恶性病的演变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病理学家诊断癌症的重要指标.尽管核仁如此关键,但到目前为止,核仁的荧光探针寥寥无几.本文以水杨酸和1,8-二氨基萘为反应物,通过微波消解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碳纳米颗粒(FCN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对其物理、化学、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借助激光扫描共聚焦等技术对FCNs的细胞摄取机制及分布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碳纳米颗粒尺寸均匀,最佳激发波长在348 nm,对应的最大发射峰为432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7.8%,荧光寿命为1.13 ns,其表面含有丰富的氨基和羟基,光稳定性强且毒性极低,可实现对细胞核仁染色,并且随着共孵育时间的延长,进入细胞的量越多,靶向核仁更明显.此外,经过对FCNs细胞摄取路径的考察,发现FCNs是通过小窝介导的路径被內吞.该研究为碳基纳米材料在亚细胞器靶向成像的应用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4.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斑玉蕈菌丝成熟、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的过程,本研究对不同菌丝培养时期的栽培瓶进行出菇实验,并对其不同培养时期和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信息素通路基因进行差异表达分析,以期揭示信息素信号通路基因参与调节斑玉蕈菌丝的生长、子实体形成和发育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斑玉蕈菌丝培养40-80d过程中,子实体产量呈上升的趋势,说明菌丝的成熟程度对产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对斑玉蕈基因组中的信息素信号通路基因进行分析鉴定共获得了8个关键基因。信息素通路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表明:在菌丝培养40-80d过程中,大部分信息素信号通路基因在第60天时表达量最高,其中ste20cdc24ste12上调了4-20倍,而在第80天出现下降。从菌丝恢复到扭结形成原基和子实体发育的过程中,大多数基因在原基时期表达量最高,其中ste20cdc24ste11ste12表达量上调最为显著,在子实体成熟期这些基因表达量下降。因此,这说明在菌丝营养生长过程中,在第60天菌丝细胞增殖生长最为旺盛,而在第80天菌丝细胞基本停止生长,菌丝也逐渐达到成熟。同时,在菌丝生殖生长过程中,斑玉蕈持续地上调信息素通路基因表达使菌丝细胞不断地分裂增殖,从而使新生的菌丝扭结形成原基,其中ste3ste20cdc24ste11ste12基因可能对斑玉蕈菌丝细胞的分裂增殖和诱导子实体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率增高和遗留身体残疾的最常见病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除了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外,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旨在总结高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对其护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蒲公英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IL-6/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蒲公英多糖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模型,阳性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10 mg/kg·d灌胃,蒲公英多糖组采用蒲公英多糖10 mg/kg·d灌胃,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大鼠结肠粘膜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6受体(sIL-6Rα)、糖蛋白130(gp130)、转录活化因子3(STAT3)、IL-6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MPO阳性密度明显增高(P<0.01),sIL-6Rα、gp130含量明显增高(P<0.01),肠组织STAT3、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蒲公英多糖组、美沙拉嗪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MPO阳性密度明显降低(P<0.01),sIL-6Rα、gp130含量明显降低(P<0.01),肠组织STAT3、IL-6 mRNA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蒲公英多糖能够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水平,下调IL-6/STAT3通路中sIL-6Rα、gp130蛋白表达量,进而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IL-6 mRNA的转录水平,缓解结肠组织的炎症状态,保护和修复粘膜组织,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128.
【目的】对短角球白蚁(Globitermes brachycerastes)肠道元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得到的一个新型β-葡萄糖苷酶编码基因bgl17进行酶学性质研究。【方法】通过克隆与异源表达得到纯的Bgl17酶蛋白,根据Bgl17对底物的水解活性测定其稳定性及动力学参数,利用薄层层析确定其水解产物。【结果】该酶属于糖基水解酶第一家族(GHF1),对其特异性底物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lc)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 °C,最适pH为5.0。在最适反应条件下,该酶以pNPGlc为底物比活力为115.69 U/mg,以水杨苷为底物比活力为297.39 U/mg。以pNPGlc为底物时,其动力学参数Km值和Vmax分别为0.81 mmol/L和227.27 μmol/(mL·min)。在稳定性方面,该酶在50 °C处理1 h仍可保持50%的活性,在pH 5.0和6.0条件下,该酶的半衰期为1 h。【结论】该酶在较高的温度下具有较高的活性,且对水杨苷水解活性高,这点不同于已知的β-葡萄糖苷酶,推测其更有利于木质纤维素复杂结构的降解;该酶的最适温度远高于白蚁生存环境温度,可为研究白蚁降解纤维素的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第一个cDNA的基因组——噬菌体фX174基因组的测序完成,标志着测序时代的开始。1996年以来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极大地推动了测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第二代测序技术也被称为高通量测序技术。而单分子DNA测序技术是最近10年内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的测序技术,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其中包括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SMRT)、真正单分子测序和单分子纳米孔测序等技术。SMRT测序技术有超长读长、测序周期短、不需要模板扩增和直接检测表观修饰位点等特点,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综述了SMRT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以及它在微生物16S rRNA基因、微生物全基因组以及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SMRT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应用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0.
微生物砷氧化是指微生物通过砷氧化酶AioAB将毒性强的亚砷酸盐[As(Ⅲ)]氧化为毒性较弱的砷酸盐[As(Ⅴ)]的过程。该过程一方面有利于微生物自身和环境的修复,另一方面能够提供能量供给部分砷氧化菌生长。介绍微生物砷氧化调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